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500学生研学黄山 除了风景还另有收获
2017-06-01 11:04:00
黄山新闻网

  前提导论: 

  2016年11月国家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今年以来,黄山风景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制定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大力加强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打造精品线路,选聘研学导师,强化安全保障,并于2017年5月19日举办了首届国际研学旅游节。 

  5月25日,黄山风景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活泼靓丽,朝气蓬勃,走近他们,青春的气息迎风袭来,他们就是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约500名师生组成的研学游团队,也是黄山举办国际研学旅游节后迎来的首批师生团。

  与传统观光游客不同,潞河中学学生的行程方案里不仅要游览全山美景,还要跟随《徐霞客游记》的吟咏,通过“大好河山”等摩崖石刻,从书法、文学、地质等多层面欣赏黄山,同时我们还为他们安排了黄山上的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守松人胡晓春和“中国好人”环卫工李培生为同学们讲解黄山的日常保护管理知识。

  清晨八时许,学生们乘车来到玉屏索道下站,有序地乘坐缆车上山,一下缆车就来到了  的好汉坡,这对大部分首次来到黄山的学生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但当导游告诉同学们爬完这条陡直的登道,便能亲眼见到黄山的象征——迎客松时,大家一扫畏难情绪,奋勇攀登,只为一睹天下闻名的黄山迎客松。当这棵别具一格,挺立山巅的松树映入眼帘时,潞河中学的教师贾一震连用三个“震撼”来形容自己此刻的感受。“太震撼了,迎客松比张万舒诗里描写的黄山松有种超乎寻常的震撼,坐索道的时候一路上看到的那些黄山松,和这一棵大的迎客松在一起,感觉到那种震撼超乎想象。”

  学生李欣彤告诉记者:“我们语文课上前一阵刚讲了黄山松,印象很深的就是文章结尾写道:黄山松,我要赞美你,你的艰苦奋斗,你的不屈不挠,像昂扬的旗帜一样飘在这个山峰上。当时就觉得在这样一个很雄伟的山峰上,然后有一个屹立不倒的松能站在这里,就觉得是一个很震撼的场面,所以就很想来看一看。”

  迎客松下,师生们纷纷合影留念以记录此刻的心境,留作日后回忆。

  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还带领同学参观了迎客松保护管理值班室,向学生们介绍守松人每日的工作,他深情地和学生们说:“守松人这项工作是代代传承的,到我这里已是第十九任,我们早已把迎客松当做自己的家人去关心爱护,甚至陪伴他的时间比陪伴亲人还长,但我热爱这份工作,让世人能长久地看到迎客松的原真原貌是我一生的追求。”

  同学们对守松人敬职敬业的精神非常感动和钦佩,潞河中学的校报小记者们还非常踊跃地向胡晓春进行提问,如:“在保护迎客松的这些岁月里有哪些难忘的经历”“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是否枯燥乏味”。胡晓春非常耐心地对他们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小记者王曼茜对这次采访感触颇深,她说之前在课本上可以学习到黄山的地质构造,在网络上可以看到黄山的自然风貌,却从来不知道黄山上还有如此令人感动的人文情怀,这次来了解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守松人把他一生大部分的心血都放在守护这棵松树的事业上,长年累月地重复着单一的工作,却一直坚持,并且热爱,我觉得他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除了守松人之外,“中国好人”环卫工李培生也向学生们普及了黄山环卫知识,学生们认真聆听,表示很有收获。

  潞河中学的校长告诉我们:“黄山是享誉世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他们可以说是读了万卷书,但是缺乏行万里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来了黄山,有了这种很强烈的体验以后,他对书本知识,对祖国河山的这种认可,就不是纸面上的东西了,它转换成了一种实际的体验、实际的实践,然后变成一种情感,所以说对学生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今研学游已成为“教育+旅游”发展的一种潮流趋势,让学生在学中游、游中学,化抽象为具体,情感体验直击内心需要当下各景区要不断加强探索不断出新,黄山正在路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2-04 13:33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30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