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介绍下今年学校的招生计划,在全国分布情况和招生政策是怎样的?与往年相比,学校今年在招生政策上有哪些变化?

2019年我校面向全国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5400人,其中重庆市计划招收3800人,比去年有大幅提高,其中火箭军士官班计划招收100人。学校新增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药品经验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休闲体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汽车智能技术。今年我校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考生按大类录取,进校后可以自主选择就读的专业,充分尊重考生意愿。

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有哪些?

我校本着“立足交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结合重庆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交通行业发展规划,共设置了46个专业,涵盖交通运输、智能制造、土木建筑、电子信息等7个专业大类,构建以工为主,工、管、经、文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依托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打造汽车智能制造、交通建设和水上运输等三大专业群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航海技术等11个专业为重点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是重庆市骨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重庆市高职教育双基地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重庆市重点实训基地,同时是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创新模式或特色项目?

我校开设国防教育与体能素质强化、社交礼仪、办公自动化、大学语文等课程,课程设置包含通识教育、职业能力、素质拓展三大模块,坚持文化知识与实践能力并进,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共修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引进德国“师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成立“中德双元制”(重庆)中心;全面实施24人小班TTFSE分组教学模式,提升育人质量;重视专业技能竞赛及课程竞赛,把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课赛融通,我校“职业技能竞赛与技能人才培养互促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专家进课堂”的“双百工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对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成立学习辅导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课外无偿学习辅导;成立“学生未来竞争力提升中心”、“未来技术中心”,广泛开设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搭建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出于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需要,学校都有哪些举措?

我校重视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致力于搭建更多的国际合作平台,使我们的学生既植根于自己的本民族文化,又具备高度的全球化和跨文化意识,使其成长为具备国际公民素质的国际性技能人才。具体举措有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师对国际教育的理解,组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先后与新西兰、德国等国家的部分学校就学生交流、互访、研修,教师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学校每年至少聘请5位英美外籍教师,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定期开展英语口语角等活动,推动跨文化交流;引进德国“师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建成了“中德双元制”(重庆)中心。

为了让考生对学校的录取规则有详细的了解,请介绍下学校的录取规则。对于考生志愿填报有什么建议?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根据兴趣爱好及特长选专业,不要跟风热门或者专报冷门,符合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应该选择的专业。是否能够录取到理想的专业?考生可以先与意向学校联系,了解相关专业录取规则,可否调换专业等等,综合各方面因素再填报。

最后,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就业方向与就业情况。为帮助学生就业,学校有哪些举措?

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96%以上,稳居全市同类高校前列。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确保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我校采取了以下举措:

着重优化就业工作机制,以“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为工作理念,学校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就业洽谈室、就业宣讲室、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全方位保障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通过多种渠道巩固和开拓就业市场,努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为单位招聘提供优质服务,做好校园招聘工作

开设职业生涯课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在学生的大二学年开设就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以及其他服务活动,针对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服务,给予择业指导与建议。

加强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服务,实时完成毕业生生源信息库的审核上报、就业方案的审核上报及毕业生就业派遣手续的办理,毕业生改派等工作,以数据为支撑,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推进。

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宽就业渠道。今年新增实习就业单位16家,校外实训基地7个,通过订单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合作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联系中国教育在线
手 机 扫 码 查 看
查 看 掌 上 高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