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公务员面试“拦路虎”剖析:综合分析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6-12-06    

  一说到综合分析能力,大家都认为它是面试的半壁江山,甚至有人说答好了综合分析,面试就成功了一半,由此我们也可看出综合分析在面试中的重要性。综合分析能力是几乎所有公职类结构化面试中必考的内容,并且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大多是放在面试中的第一题,第一题回答的好坏,直接影响下面题目的答题水平,所以考生们都非常重视综合分析,都想学好、答好、表现好,但是综合分析又好难,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综合分析到底难在哪里。

  第一,综合分析中的思维逻辑和表达逻辑是互逆的。

  无论是回答面试题目还是处理日常生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头脑中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得出整体上的认识和论断。对于生活中的问题,因为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就能分析到位,但有些问题也很容易被忽视,例如:你觉得小李这个人怎么样?回答说:挺不错的啊,工作努力负责,对同事热情有耐心,挺好相处的。其实,是先在脑子搜索了一下小李,联想了一下和他有关的信息,最后得出结论,只不过这个过程是非常快的,快到让你几乎以为没有。分析是认识问题的必要过程,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应当遵循“先分析后综合”的逻辑。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了,这就是表达的逻辑,在这个环节中,综合引领分析,围绕观点主张展开论述,将头脑中的分析的过程通过语言呈现出来,综合是对分析结果的高度总结和整合,所以表达就要遵循“先综合后分析”的逻辑顺序。只不过大家在面临综合分析问题的时候,可能不是你十分熟悉的内容,在时间和考场的压力下,就会直接把想的过程表达出来,再加上规范性用语的不熟悉和话语体系的不完善,就往往会陷入混乱,题目回答的很糟糕。

  第二,知识储备的多少决定了综合分析能力的表现状态和水平。

  能力大体包括知识、技能和才干三个方面。在知识层面,关注的是“知道”与“不知道”,新知识让我们有新视野新领域,感觉新鲜,它的关键在于积累,而积累的最大障碍在于记忆衰退带来的学习效率的低下,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积累知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面试中,知识指的是基本的政治素养和必要的社会经历。技能层面关注的是“熟练”与“不熟练”,关键在于练习。反复多次的练习会让技能操作的要点印在脑子里,把使用技能时的感受变成身体与大脑的的习惯,最后即使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这是一种与身心同步的习惯。面试中,技能指的是答题技巧,要了解面试测评的要素,才干是能力的最终形态,是从各种知识和技能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快速学习、快速成长、灵活使用的思维方式,只有到了这个层面,才是真正能力的提升。面试中,才干指的是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到各个类型的题目中。

  在面试中,这三种能力素养是缺一不可的。缺少知识,即使逻辑清晰,内容上也比较匮乏,翻来覆去只围绕一点去谈,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去撑时间。缺少技能,答题会没有重点,很多考生不了解测评的要素,觉得面试就要在考官面前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方方面面都想说,就会没主次、没逻辑,杂乱无章,考官听起来会很痛苦,考官测评不是看你有什么,而是看他要的你有没有,举个例子:若考官想了解的是你有没有相关经济学的知识,你哪怕是法律界的博士,他也不会选你。缺少才干,答题就会徒有其表,即使表达能力很强,对积累的内容浅尝辄止,就会大肆借鉴和引用,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经不起推敲。

  对广大考生来说,智力水平相差不大,才干也就基本持平,答题技巧和方法可以在练习之后有明显的提升,所以知识储备的多寡就决定了考场上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事物的分析是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储备的,对一个事物了解的信息越多,就越容易看清本质,同样对一个问题相关知识了解的越多,对问题的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刻。缺少基本的政治素养和必要的社会经历,是所有考生在面试中的短板。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们只有对综合分析的“难”有了大体上的了解之后,在以后面试备考中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练习的时候,就要提前进行练习和补充。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