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做“科学“的辅导员 华南理工大学张冬利副教授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19-09-26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 辅导员,是他坚守本心、执着前行的事业,更是勤奋钻研、锐意创新的科学。十年坚守,他不但成长为国家助理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创业培训指导师;更是用自己专业的工作水平、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兴业的工作追求,诠释了一名高校基层辅导员的人生价值。

  他,是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张冬利,是学校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生们喜爱且尊敬的辅导员。
  9月23日,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在沈阳召开。荣膺“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张冬利,获得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的表彰并获颁证书,成为华南理工大学首位获此殊荣的辅导员。
  一路走来,张冬利不忘工作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一组数据可以展示出张冬利的耕耘与收获:10年来,张冬利累计参与培养了1622名学生;积累23本工作日志记录,100多份教案;进行了200多次主题班会,1000多次宿舍走访;撰写了2000多份谈心记录,20余万字专著,20余万字学生工作经验总结论文……这些,正是他3000多个日夜学习与生活的点滴。
  张冬利坚持辅导员工作要做到心与形的融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辅导员的专业工作水平。在他看来,没有彻底的思想理论与透彻的学理分析,就无法回应与解答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困惑,辅导员必须要走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他通过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强化对思政理论的掌握,通过思政学习工作化、思政工作学习化,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工作的方法。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他见缝插针地不断学习,2011年取得国家助理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013年取得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创业指导师(SYB)资格证书,累计300余学时。他执教的《职业生涯与大学生活规划》课程,深受学生喜欢。他与团队一起编制的《砼人进步卡》,记录着每一位学生每一学期的学习生涯规划,并根据学生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职业咨询、教练支持、创业咨询等一对一精细、专业的辅导。
  张冬利坚持行与研的联动,以自己对青年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动态和行为选择的一线经验,作深入思政理论研究。主持多项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和省级课题,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出版专著一本。
  此外,张冬利积极探索积极有效的学生工作方法。他采用PLA(Peer-Assisted Learning)工作站模式,创办了“砼人携手互助工作站”,搭建一个学业朋辈互助支持平台,凝聚专业课老师、党员、积极分子等多支力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解决学习困难,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工作站通过砼人携手互助及自习课堂、“砼人微课”“砼路人”100天训练营等方式展开,已累计开展14期有3000余学生参与,95%以上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于PAL工作站的模式,他将同伴互助策略模型分为了“同伴互助分组策略”“同伴关系维持及促进策略”“同伴互助学习活动策略”三部分。该项目获得2016年广东省第四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并入选共青团广东省委《团青优秀案例集》,所在的帮扶团队获得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的“十大卓越团队”。
  工作感言:
  “使命为责任”是我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从担任辅导员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辅导员工作,看成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辅之以情、导之以理、“员”之以梦。从2007年第一次接触辅导员工作至今,经历了工作的磨合、专业的培训和职业的锻炼,我开始融入并且喜欢上这支特殊的战斗队伍。
  还记得祖国六十周年时,年级同学一起制作的“福版中国地图”登上各大媒体头版头条时学生兴奋的样子,也记得学生毕业时在台上一起唱歌一起流泪的那种不舍,尤其是每当忙碌一整天,晚上筋疲力尽回到宿舍的时候,看到案头学生送给我的笔记本中的留言:“负责是您的代名词”、“有您这样辅导员是我们的幸福”、“看到老师骑着单车风里来、雨里去,我们心底有一些心酸”“看到老师坚毅的目光我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些质朴的语言正是我最初选择辅导员岗位的动力,也是我坚持不懈做好这份工作的精神支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辅导员平凡的岗位上,我们更应该敢于追梦,把青春活力投入中国教育事业,扮演好政治思想领航者、学习成才指导者、人生发展引导者、事务工作管理者的角色,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投入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恪守职责、严于履行、发挥潜能、有效执行。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赵春旭 白争辉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