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招聘公告

学校简介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部省局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是安徽省首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4 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占地面积3529亩,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4.79亿元,图书馆藏书 320多万册。

  下设 19 个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 20904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861人。现有教职工17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73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800多人;现有“国家杰青”1 人、省“百人计划”4人、“皖江学者”5人、校聘特聘(讲席)教授 60人。

  现有 80 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 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类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现有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7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五年,学校主持国家级科研、教研项目33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省青年科技奖5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中国科协“安徽海智农业基地”。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牵头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富民、兴校、创新、育人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探索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模式和“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有力服务了我省智力扶贫和产业脱贫,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当前,学校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为引领,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努力为服务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度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招聘公告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现公开招聘部分教学科研人员和师资博士后,竭诚欢迎海内外贤才前来应聘。

  一、招聘对象

  2017年度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招聘对象以应届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为主。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一般要求在2017年12月底前回国入职。对部分紧缺专业按照《关于安徽农业大学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皖编办〔2016〕27号)规定的“特需人才条件”执行。

  二、招聘岗位

  2017年我校提供38个教学科研岗位和30个师资博士后岗位,详见附件1。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按业绩条件分为A类、B类、C类和D类。新进博士根据近五年内取得业绩成果申报相应岗位(岗位数不限),审核通过后兑现相关待遇。本校毕业生一般不予应聘教学科研岗位,特别优秀的可按师资博士后岗位聘用。

  三、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为人师表,品行端正,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及刑事处罚;

  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4、具有良好的身心条件。

  (二)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

  1、博士研究生要求第一学历应为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

  2、可接收少量的具有硕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且在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一定实绩的社会人员。

  (三)年龄要求

  博士年龄一般要求在35周岁以下(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年龄要求在30周岁以下(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有博士后经历、副高以上职称或急需岗位的博士年龄可适当放宽至40周岁。

  (四)学术水平

  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

  四、招聘程序

  (一)学校发布招聘信息

  学校通过校园网和新闻媒体统一发布人员需求信息,公开岗位和接收条件。招聘信息公开发布后,各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确因报考人数过少等原因需要更改或取消的,经学校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按相关程序报请主管部门核准后,通过同一信息发布渠道发布更正公告。

  (二)受理报名,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公开招聘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名时限根据岗位落实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10个工作日,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计划未落实的当年有效(截止12月底)。应聘人员应当根据规定的应聘资格条件,按照规定的方式提交应聘人员申请表(附件2)和代表性学术论文1-2篇(PDF格式)至用人单位和人事处招聘邮箱。报名时应聘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与所报考岗位资格条件要求一致。

  资格审查根据公布的应聘资格条件,确认应聘者是否具有应聘资格。资格审查时,应逐人查验核实有关证书、证件、证明等材料。凡因弄虚作假或与应聘资格条件规定不符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聘用资格。

  专业技术主体岗招聘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副高以上人员及达到“特需人才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本着业绩优先的原则,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择优推荐,经学院公开招聘工作小组研究后,报人事处核准后实施。

  (三)考试与面试

  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招聘的博士、博士后、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及达到“特需人才条件”的硕士研究生,不需参加笔试,采取试讲(无生上课)方式进行,与面试环节一并进行,试讲环节不单独计分。

  应聘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等额进入面试,与试讲一次安排,先后进行。面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外语水平和发展潜力,论证应聘人员代表作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采取答辩方式进行。

  根据试讲考察情况,结合应聘人员的学术背景、科研成果、实绩水平及发展潜力,由学院公开招聘工作小组通过综合测评、集中评议和票决的方式排序推荐拟聘人选。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后,报学校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四)体检

  体检包括身体健康检查和心理测评两项。身体健康检查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要求,具体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和规程执行。体检费用自理。体检对象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复检。心理测评主要包括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兴趣测试等,心理测评结果只作为考察工作的参考依据。体检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五)公示与报批

  对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经学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后,在学校校园网公示一周。公示期满,对没有异议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聘用的,按照管理权限报主管部门核准;对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聘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六)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学校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人事关系。按照招聘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实际业绩,实行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

  1.对应聘教学科研岗位的博士和达到“特需人才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按照事业编制方式聘用。聘用方式采取首聘制,聘期5年,第3年进行中期考核,依据期中考核情况,确定是否续聘;5年期满进行聘期考核,未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解除聘用合同;特殊情况经学校审定后可适当延期1年,若仍完不成任务的,解除聘用合同。

  2.对应聘师资博士后岗位的博士试行预聘制。要求在站期限2年内,参加学院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组织的中期考核与出站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视为符合师资博士后要求;中期考核不合格,按统招博士后管理。出站考核合格后,根据工作需要,转为教学科研岗位或专职科研岗位。不能按期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而申请延长的,需经学院和站点报学校同意后,提交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批,可以延期出站,延长期一般不超过半年,逾期的划归统招博士后进行管理,出站后自行择业。

  3.对应聘教学科研紧缺岗位的硕士研究生,满足岗位招聘条件但未达到“特需人才条件的”,按人事代理方式聘用。

  五、保障待遇

  新进博士根据近五年内取得业绩成果对照分类标准申报相应岗位,并兑现相关待遇。分类标准中“授权发明专利”须是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须是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发表,且要求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被授权或被数据库收录,具体按照中国科学院JCR期刊分区标准执行(前5%为1区、前6%-20% 为2区、前21%-50%为3区,其余为4区),分区结果以发明专利授权证书和论文检索报告为准。

  (一)业绩分类标准

  A类岗位(任一条件)

  (1)发表本学科领域ESI高被引期刊论文1篇;

  (2)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二区以上(含二区)期刊论文2篇,其中SCI一区期刊论文1篇;

  (3)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二区以上(含二区)期刊论文3篇;

  (4)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二区以上(含二区)期刊论文2篇,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5)工程技术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或EI(JA)期刊论文3篇,并授权发明专利1项,且通过校专家委员会审定;

  (6)社会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SCI 期刊二区以上论文和CSSCI期刊论文各1篇;

  (7)社会科学类发表发表本学科领域CSSCI期刊论文1篇,且CNKI复合影响因子大于3.0;

  (8)社会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CSSCI期刊论文2篇,且有1篇CNKI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5。

  B类岗位(任一条件)

  (1)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一区期刊论文1篇;

  (2)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二区期刊论文2篇;

  (3)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二区期刊论文1篇,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4)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期刊论文2篇,且有1篇为三区以上,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5)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三区以上(含三区)期刊论文3篇;

  (6)工程技术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或EI(JA)期刊论文3篇,且通过校专家委员会审定;

  (7)工程技术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或EI(JA)期刊论文2篇,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且通过校专家委员会审定;

  (8)社会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SCI期刊三区以上论文1篇;

  (9)社会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CSSCI期刊论文1篇,且CNKI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5;

  (10)社会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CSSCI期刊论文2篇,且有1篇CNKI复合影响因子大于2.0;

  (11)社会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CSSCI期刊论文3篇。

  C类岗位(任一条件)

  (1)自然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二区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本学科领域SCI或EI(JA)论文2篇,其中1篇为SCI三区以上;

  (2)工程技术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CI或EI(JA)期刊论文2篇;

  (3)社会科学类发表本学科领域SSCI或SCI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本学科领域CSSCI期刊论文2篇。

  D类岗位:特需人才岗位达到博士学历的。

  (二)待遇

  1.租房补助及安家费

  A类待遇:提供一次性租房补助及安家费合计25万元;

  B类待遇:提供一次性租房补助及安家费合计19万元;

  C类待遇:提供一次性租房补助及安家费合计13万元;

  D类待遇:提供一次性租房补助及安家费合计8万元。

  2.科研支撑

  A类待遇:提供科研启动费(以项目形式资助、下同)自然科学类10万元,社会科学类5万元;

  B类待遇: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8万元,社会科学类4万元;

  C类待遇: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6万元,社会科学类3万元。

  D类待遇: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4万元,社会科学类2万元。

  3.职业发展

  学校为新进人员提供全面的进修、培训、培养等机会,为青年教职工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4.其他

  师资博士后薪资待遇同在职人员,在站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合格,分别加发生活津贴1万元。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领5万元租房补助及安家费,待出站考核合格转岗后,学校按照其业绩分级结果,一次性兑现租房补助及安家费的差额部分。

  六、招聘时间

  2017年教学科研岗位招聘计划自公布之日起到2017年6月底结束。上半年未落实计划的,学校视具体情况在2017年下半年集中安排招聘。

  七、注意事项

  (一)具有博士学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社会人员应聘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入职后按讲师兑现薪资待遇,须按学校“以聘代评”聘任条件重新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高层次人才引进或调入除外。

  (二)除此次公布的招聘计划外,我校还设有国家“千人计划”岗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岗位、安徽省“百人计划”岗位、“皖江学者”岗位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特聘(讲席)教授”等岗位,热忱欢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前来应聘,具体招聘条件和要求详见我校相关岗位招聘公告或联系学校人事处。

  (三)现公布的2017年招聘计划须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如有调整,将另行通知。

  (四)2017年招聘计划拟聘人员须在2017年12月31日前取得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原件(系海外学历的须在12月31日前完成教育部认证)、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博士后分配工作介绍信),否则学校将不予录用。

  (五)本招聘公告最终解释权归安徽农业大学人事处所有。

  八、联系方式

  (一)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

  联系人:李梦飞

  联系电话:0551-65786168

  电邮:rsk@ahau.edu.cn

  (二)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岗位

  联系人:任建东

  联系电话:0551-65786065

  电邮:rc@ahau.edu.cn

  附件 1.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度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招聘计划

  2.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师资博士后)岗位应聘人员申请表

  安徽农业大学

  2017年3月7日

高层次人才(团队)招聘公告

  一、引进人才(团队)范围

  (一)一类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

  (二)二类人才

  1.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外专千人计划” 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五十五周岁。

  2.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年龄一般不超过五十周岁。

  (三)三类人才

  1.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五十周岁。

  2.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

  (四)四类人才

  1.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安徽省“百人计划”入选者,“皖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周岁。

  2.国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助理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优秀人才,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员或成绩突出的副研究员,国内知名大学教授或成绩突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周岁。

  3.自然科学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中科院分区,下同)学术论文6篇以上,或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之和达到35上,其中SCI影响因子不低于10.0的学术论文2篇,或单篇SCI影响因子不低于7.0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SCI二区以上或A&HCI刊源刊物上全文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在本学科前20%的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周岁。

  (五)五类人才

  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业绩突出的博士、博士后,或业绩突出的、学校急需的国内博士、博士后;自然科学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单篇影响因子大于6.0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单篇影响因子大于4.0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SCI二区以上或A&HCI刊源刊物上全文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本学科前30%的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年龄原则上不超过三十五岁。

  (六)引进人才团队条件和范围

  团队带头人达到三类以上人才条件,具有博士学位的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等。

  二、引进人才(团队)待遇

  全职引进的人才享受下列待遇:

  (一)一类人才

  1.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3000万元,人文社科类350万元;

  2.提供500万元-800万元购房专项补贴和安家费(税前);

  3.提供年津贴不低于200万元(税前);

  4.提供工作室及配套设施,在配备学术助手梯队和开展国际研究、交流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

  5.配偶随调。

  (二)二类人才

  1.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1000万元-2000万元,人文社科类100万元-200万元;

  2.提供200万元-400万元购房专项补贴和安家费(税前);

  3.提供年津贴 80万元-120万元(税前);

  4.配备科研助手,提供工作室及配套设施;

  5.配偶随调。

  (三)三类人才

  1.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500万元-1000万元,人文社科类50万元-100万元;

  2.提供150万元-300万元购房专项补贴和安家费(税前);

  3.提供年津贴60万元-100万元(税前);

  4.配备科研助手,提供工作室及配套设施;

  5.配偶随调。

  (四)四类人才

  1.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100万元-200万元,人文社科类30万元-50万元;

  2.提供80万元-150万元购房专项补贴和安家费(税前);

  3.提供年津贴 25万元-50万元(税前);

  4.配备科研助手,提供工作室及配套设施;

  5.根据工作需要和配偶的具体情况商谈配偶工作调动事宜。

  (五)五类人才

  1.提供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40万元-100万元,人文社科类10万元-30万元;

  2.提供50万元-80万元购房专项补贴和安家费(税前);

  3.提供年津贴 15万元-30万元(税前);

  4.提供必要的工作室、实验室,配备助手及配套设施;

  5.根据工作需要和配偶的具体情况商谈配偶工作调动事宜。

  引进的人才团队的待遇,按照团队人员组成和合同任务等协商确定。

  非全职引进的人才享受下列待遇:

  原则上非全职引进人才必须是本规定的三类以上人才。非全职引进的人才依据实际来校工作时间,按照月薪3万元-5万元发放工作津贴;每年报销一次来校往返差旅费,配备科研助手,提供来校临时住房、工作室及配套设施等。一般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特殊情况采取“一人一策”进行协商。

  三、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安徽农业大学人事处

  联系人:任建东

  邮编:230036

  电话:0551-65786065

  传真:0551-65786165

  E-mail:rc@ahau.edu.cn

  附件:

  安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申请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