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

名校长

今年5月,增城区启动实施"百名优才引进计划",目前已有10位名校长名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

适合教育

郑中钧中学开学初对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实施的校本化都进行了调整和梳理,让每一个孩子享有自己的精彩。

思维导图

希望推动课堂教学更加有品质化,在学习的方式中真正的变革,让学生能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改革

越来越趋向于选拔优秀的人才,越来越趋向于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走进理想大学。

嘉宾档案

韦霞 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校长

江苏赣榆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首批市名师,连云港市学科带头人,现任增城区郑中钧中学校长。

访谈实录

  主持人:今年5月,增城区启动实施"百名优才引进计划",面向全国引进基础教育优秀人才。您是引进的10位名校长之一,请问是什么动力让您不远万里来到广州增城?哪点最打动您?

 韦霞校长:在网上我看到了增城区发布的百名优才引进计划,感受到增城区委、区政府,以及增城区教育局对人才引进的真诚、大气与包容,它吸引了我奔向这座城市。广州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高地,现在推出这样一个人才引进的办法,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高地。而且在引进的文件中,所提出发展的平台,以及后续的政策,都吸引着我向增城出发,而在整个应聘的过程中,增城人所表现出来的真诚和热情,对人才的尊重和盼望,都吸引着我,像有一种力量把我拽到增城,我也渴望在增城,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情怀得到淋漓尽致地释放。

主持人:您曾表示,一所好学校的发展需要师生共同发展来支撑,您实施"办适合的教育"的理念,请问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执行这一理念呢。

韦霞校长:办"适合的教育"是国家在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个教育主张和理念,这也符合一所学校的发展规律和人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从我们学校来讲,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践行"适合的教育"。首先是从教师发展的角度,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之上,让每位老师在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够设计出自己发展的阶段性路径,在行走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身为教育者的成就感,相信一所学校幸福的源泉,应该在于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因为教师或者教育本身,他是一个传递幸福,传递生命能量的一个过程,而拥有自身幸福的源泉,才能够把生命的能量热情的正直的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所以新的学期以来,我们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了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形成我们三步走的工程,其次对于学生来讲,一个孩子从他的出生背景,年龄阶段,性格特点,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让孩子立足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和课程的开设上,让孩子能够跳起来,够得着属于自己的苹果,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是作为一所学校和为人师所重要的价值所在。   也鉴于这样一个理念,郑中钧中学在开学初就对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实施的校本化都进行了调整和梳理,也希望我们通过丰富我们学校的课程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每个平台上,能够收获自己的成功之处,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让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享有自己的精彩。

 主持人:您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首批市名师。在您来增城之前还担任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所创设的"图导思维建构法"的教学模式在连云港广泛推广。能不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请问您有没有计划把这个教学模式在郑中钧中学以及增城甚至广州推广呢?

 韦霞校长:我当时2008年在江苏连云港做了一个社会发展的项目,运用思维导图来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前后研究的时间大概历时5年的时间,研究的成果也在全市的基础教育界进行了推广,思维导图其实是英国的记忆力之父托尼巴赞提出的,它和过去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是,它是一个横向发展的模式,而且它的生物学依据就是脑部的生物学构造,一个人大脑记忆的容纳量,是由我们神经末梢的丰富程度来构成的,神经末梢越丰富越发达的话,对外界的吸收和容纳量就越丰富,然后形成了我们大脑的储存量,所以鉴于这一点,托尼巴赞提出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代替现行的思考和笔记的方式,这个研究成果提出来之后,为基础教育界对知识的梳理,对知识笔记的整理,对我们思维的训练,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其实纵观我们孩子一生的发展来讲,我们很多思维的成果会受到我们思维的过程中思维的品质所影响,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横向的全面的立体化的思维结构。

 来到增城区之后,和我们增城区的教研处主任去交流的时候,其实增城在前期对思维导图也有所研究,因此我们也把这个课题报到市教育局作为新的学期我们教师发展科研发展的第一课,在我们老师的专业团队中先进行交流和培训,希望通过这个工具式的运用,来推动课堂教学更加有品质化,特别是对思维的训练,也通过这样课堂教学的变革,来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中真正的变革,让学生能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在构建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主持人:2017年是广东高考改革元年,您所在的江苏作为高考试点已先行一步,可否分享一下相关经验?关于高考改革,学校会带来哪些课改?在教学中采取什么举措?

 韦霞校长:江苏的高考也一直属于在探索之中,应该说与广东相比较,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是共同的趋势就是越来越趋向于选拔优秀的人才,越来越趋向于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走进如意的大学。所以我认为无论哪一个省最终的趋势就是,搭建更多元更丰富的平台,让我们的孩子在经过了基础教育之后,能够选择适合他的平台,走向自己理想的大学。

   鉴于这一点,我想在郑中钧中学新的学期里,对于国家课程的实施方面,进行校本化实施的思考,希望能够更加符合我们孩子成长身心的特点,其次在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上,既要符合教师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特点,更加要符合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提高核心素养。希望学生在学习体验当中,让自己的核心素养得到足够的提高和熏陶,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国家课程的地方性实施以及郑中钧中学老师努力凭借自己的智慧为孩子开发的多元立体的校本化课程中,能够选得自己喜欢基于自己兴趣的课程,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也提高自己应对高考的核心竞争力,来凭借高考的平台,走进自己如愿的理想的大学。

  主持人:教育教学方式有很多种,在众多教育教学方法中,我们学校选择的是具有怎样特色的教学方式呢?

 韦霞校长:郑中钧中学现在推行的教学方式,建设的课堂,属于问题导学的生命课堂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问题"这个关键词,就是让孩子在接收新的知识建构的时候,能够基于问题的导向,带着问题去探究,希望我们学生的思维跟着这个问题来进行拓展和提升。第二个关键词是"自主学习", 因为我们把孩子学习的环节,自学这个环节置于课堂教学的前面,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三个关键词是"生命",我相信每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他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我们提倡的是在这样一个课堂上,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彼此的生命能够在合作的过程,能够得到提升生命的品质,而道德的品质也随之升华。

  主持人:您觉得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您谈谈对我国中学教育发展有哪些希冀?

 韦霞校长:因为我长期以来一直在高中学校进行任教,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从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当中,觉得我们整个高中教育教学或者一所学校的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我们对一所学校,对一门学科,他的评价体系,核心要素中,往往会过多地注重教学的成绩,注重了分数,而忽略学生德育的发展。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点,我一直认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价值使命是让每一个学生德行的成长,品质的提高,而不仅仅通过外显的教学成绩来去评价他。国家的发展非常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比如今年的高考已经不允许各地发布自己的高考成绩,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理念,教书育人最根本的目的所在育人。

孔子曾经说过,一个人应该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之后,知道感恩、孝顺、仁爱,其次之后有多余的精力才可以去学一些文化知识, 这是一个道与术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行走在教育大道上。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媒体的开放多元,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一种相对来讲的环境变化,学校面临着更突出的问题,独生子女在公众的集体生活中,如何克服独生子女家庭带来的管理上教育上的缺陷,来去弥补它,需要社会去提供更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呼吁每一届新生入校的时候,有我们专职的心理健康机构,或者说专职心理健康老师,对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健全的心理健康测试,去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基础。第三点还要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启蒙教育将伴随着他一生的发展,因为我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所以我知道孩提时代成长的环境,接受的品质、理念以及价值观对他的影响,可能会影响他的终生,甚至是他的将来,可能会是产生心理隐患的前提,还有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我们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包括新生婴儿的父母前期的准备,以及小学阶段孩子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的培训,都需要全社会去关注。

所以在郑中钧中学新校区扩建的时候,提出在规划设计理念上提出两个主张,一个是我们学校将建一座对外开放的图书馆,让附近居民有机会走进学校的公共图书馆来传承社会的文明,吸纳更多的知识,第二是希望郑中钧中学能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的知识,让更多的父母来吸取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来全社会构建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立体多元的健康安全的环境 。

带你走进校园看风景

  • 校园风光
  • 校园风光
  • 校园风光
  •  校园风光
  • 校园风光
  • 校园风光
  • 新文化小镇
  • 校园风光
  • 校园风光

手机看高考
快来扫一扫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