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在线
  章振乐,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书记、校长,中国新劳动教育联盟学校发起人,中国教科院重点课题立德树人创新研究核心组成员,中国环境教育联盟学校副理事长,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成员,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计划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富阳区杰出人才、名校长、“135”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全国环境教育功勋校长。
  对不少读小学的娃来说,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是最耳熟能详的动画人物。那么,除了在电视上能看到他们的“萌态”外,有所学校的“开心农场”里,竟然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在富阳区的富春江畔、鹿山脚下,这所学校与大自然同生共长。
  说起“新劳动教育”,不少人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下简称七小)和校长章振乐。2012年,章校长怀揣着教育梦想,在年轻的七小种下“新劳动教育”的种子。如今,“新劳动教育”初长成,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教育界都享有很大的知名度,而学校一直在实践的“新劳动教育”课程被誉也被评为中国十大美好课程,章校长也因此成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引领者。
  章振乐被称为从“农场里走出来的创新校长”,他用20亩“开心农场”为学生们营造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鹿山”的校园生活景象,也正是这块地,成了学生展示和学习的“课堂”。章校长常说:“实践育人,劳动育人,这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放寒假前夕,七小的孩子都对一本书爱不释手,这就是由章校长和学校教师团队历时半年多整理出版的《大地上的劳作——24节气亲子书》,这便是七小孩子们最独特的寒假礼物。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序是由被称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的林崇德先生所作,他在序中亲切地称这本书为“可爱的小册子”,并愿意推荐给更多的孩子阅读。
  由此不难看出,这本书确有独特之处。其实,《大地上的劳作——24节气亲子书》是七小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也是“新劳动教育”理念的结晶。“‘天人合一,人事相趣’是这本书的宗旨,它以中国传统24节气知识为基础,生动介绍了大地上的自然气候、节气西索、诗歌农谚,用知识学习与亲子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和家长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说到“新劳动教育”的提出,章校长表示,现在的孩子跟大自然相处的机会少之又少,正如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的“自然缺失症”。“新劳动教育”的提出就是让孩子能够亲近大自然,体验实践。“现在不光是孩子,很多人都五谷不分,不了解时令蔬菜和瓜果,我希望培养孩子生活志趣,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希望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将来只能在书本上看到。”
  带着这样的想法,章校长一直在探索。他认为,“劳”与德智体美同样重要,在某些方面甚至作用更大。“劳动作为‘新劳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养心,赋予了劳动本身新的意义和内涵。”“新劳动教育”就像一个集校园文化、课程和活动等于一身的教育综合体,改变了学校的育人方式。不过,与时俱进的同时,应不忘传承,将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示给每个孩子。
  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学养殖,“新劳动教育”贯穿七小每个孩子的六年时光。在不同的阶段,孩子们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享受着不一样的收获乐趣。在“开心农场”中,孩子们会去探究如何才能让土豆长得更好,如何能让萝卜长得又大又红,如何能让向日葵一直露着笑脸……这块农场似乎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所有孩子对它都充满了兴致。
  章校长举了一个小例子,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有的孩子借鉴日本科学家的研究经验,跑到田里给向日葵吹笛子,用音乐帮助植物更好地成长;有的孩子收获了自己种的萝卜,晚上睡觉都还抱在被窝里;还有的孩子拿着牛奶自己不喝,给农场里的植物喝,让它们快快长大……
  这些小细节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开心农场”的喜爱。“在孩子眼里,这些植物其实和人类没有区别。这不仅是热爱自然的表现,更能由植物及人,培养他们的爱心。”章校长说。
  自实践“新劳动教育”以来,七小在课程改革上下了不少功夫。翻看章校长的朋友圈,你会发现,除了学校的大事小事外,“晒得”最多的就是各种形态的鸟儿。生活中,章校长喜欢钓鱼、养兰花、拍摄鸟类,业余时间基本都在自然打交道,这使得他更加强烈地感受着大自然对人成长的意义。因此,他主张开设“新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在田地嗅着泥土的芬芳成长。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劳动的魅力和乐趣,章校长及教师团队对“新劳动教育”课程做了整合开发。章校长介绍说,“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分为“开心农场”、“内务整理”、“亲子合作”三大课程群,通过项目制与主题周结合的实施方式,设置了二十多门课程。其中最受师生喜欢的就是“开心农场”系列课程,这也是章校长最引以为豪的。
  20亩土地分成区块,每个班级承包两块地,负责日常的管理与养护。“孩子们在农场里研究土壤和传统农具,除草、施肥,感受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每年的收获节上,孩子们还将累累硕果进行义卖和赠送,好不快乐。”章校长还细心地将生命教育、情意教育、挫折教育、理财教育等渗透其中,润物细无声。
  七小的“兔子课程”在全校有名,还曾因为兔子引发了一个大讨论。从养兔子、研究兔子的生活习性、画兔子,再到创作与兔子有关的课本剧,这一系列子课程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进行学习。有一次孩子去观察兔子,发现新生下来的小兔子身上却覆盖了一层“棉絮”,后来研究发现是兔妈妈把自己身上的毛‘咬’下来,给小兔子垫窝。“虽然这是一种动物习性,但由此及彼,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比口头说教更生动、更震撼。这是生命教育最直接的方式”。
  在“内务整理”中,七小也制定了一整套课程。从摆放文具到整理书本,从教室内到操场,从学校到家庭,从作业整理到思维整理,各个环节都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项。在家中,家长还会配合老师拍摄小视频,考察孩子们在家里中落实情况。“比如要求孩子在打草稿验算时,标上题号,从左往右进行。一方面可以在检查时一目了然,不易出错,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现在的孩子,对于80、90后玩过的童年游戏了解并不多,但他们非常感兴趣,常常会好奇那时候的游戏是咋样的?有趣么?章校长由此想到,自己小时候很淘气,会去爬树、抓鱼、掏鸟窝等,很多都是现在孩子完全没接触过的。因此,他在全校范围内提出了“12岁前应该做的30件事”,其中包括玩泥巴、种菜、放风筝、野外夜行、爬树……一经提出,就“俘获”了一众家长和孩子的心。
  这是“新劳动教育”中“亲子合作”课程。另外,学校还会邀请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到农场里锄草、施肥、收获。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中,章校长抓住每一个教育点,整合开发新课程,让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解和创新。章校长坦言,不管开设多少课,其实都是找各种机会让孩子亲近自然,让劳动教育渗透在每天学习与生活,成为教育教学常态。
  说起办学历史,七小还很年轻,但是不管是建校招生,还是目前的办学发展,都称得上“富阳速度”。提起七小,当地老百姓似乎总有一肚子话要说,都对学校的发展津津乐道。自2009年建校招生,七小利用紧邻东吴文化公园的地理人文优势,提出了“承江南人文之源,育东吴少年才俊”的办学特色。
  其中,笛子便是江南人文的源头之一,更是民乐中最轻快悠扬的乐器之一。七小是中国竹笛特色教育学校联盟理事单位,竹笛作为学校的艺术特色,学校的每位老师和学生都会吹笛子,每周有一个班级在校门口展示竹笛吹奏;而每年举办的笛子节更是全校参与的盛典。章校张希望,以“江南竹笛”作为传承江南人文之源的重要载体,开展教学,营造“人人会吹笛,人人爱吹笛”的学校艺术氛围,从而培养一批批有朝气、有骨气、有才气的东吴小俊才。
  章校长经常说,一所学校办学氛围非常重要,这决定着老师和学生是否开心快乐,是否能够安心学习,静心教学。毫无疑问,七小的校园氛围很好。美术课上,孩子们走在田野间,画下每一株盛开的向日葵;音乐课上,孩子们来到“开心农场”,聆听虫鸣鸟叫;科学课上,孩子们辨别韭菜、小麦和稻米,观察和研究植物上细毛,还对“农具陈列馆”里每件看似陈旧却凝结劳动人民智慧的农具颇感兴趣。
  当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章校长心里有着自己的教育情怀。他总结说,要让从七小走出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根”的人,传承文化和精神。他认为,学校并不是为了培养多少成绩好的学生,重要的是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也就是将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我经常和老师们讲,对学生,要照着丈母娘眼中的女婿来培养,将品格放在第一位,同时注意综合能力”。
  多年来,七小一直不断发展。除了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之外,在体育、艺术等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绩。在浙江省兰亭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上,学生斩获一等奖;在富阳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小学组冠军,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名列全区前茅。
  章校长看来,学校必须普及体育运动。一方面,在课程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另一方,学校还多次组织包括篮球、羽毛、乒乓球比赛在内的多种体育项目竞赛,希望通过教学和竞赛两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和体育技能的提升。
  人活着就要劳动,这是章校长常常说起的一句话。孩子们只有从小尊重劳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今后对待人生的发展才会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一步步具有创新实践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不着急,孩子们也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