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一根“指挥棒”改变了中国。40年来,高考伴随着民族的记忆,记载了整个社会的变革,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

1977-2017,高考来到四十不惑。在这40年间,改革的步伐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不论是技术方面的改进,还是制度方面的革新,高考正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未来。

1977年

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

1985年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

1997年

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民办大学开始兴起,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

2000年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1年

2001年,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考生“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

2013年

2013年,新课改方案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类,设置相应的考试科目。

2015年

2015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及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加分项目。

1983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这也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包分配”政策的实行。

1996年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9年

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

2012年

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长达13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走到终点。

2014年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16年

2016年,全国26个省份高考使用统一命题试卷。

2017年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

手机看专题

  • 独家记忆·我的高考

    40年来,通过高考,有2亿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甚至精英。高考,不仅为国家选拨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而且改变了许多普通人的命运。高考,已成为每个人的独家记忆。

    高考的恢复,让当时的人们

    开始重新审视知识的价值。很多人借此叩开了另一个世界的

    大门,走上辉煌的人生道路

    • 刘海峰

      高考年份:1977年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高等教育研究专家
      恢复高考,像晦暗人生里照进一道光。多年后,刘海峰仍觉得照亮他的这道光有诸多“不可思议”。“鱼跃龙门,山川变色,天地为宽。”…【详细】
    • 雷颐

      高考年份:1978年

      著名历史学者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1978年,22岁的雷颐变换了三种身份:从军人、工人到大学生。他说,恢复高考就像突然开了个小孔,让他看到了塌方隧道尽头突然射进来的那束光…【详细】
    • 刘震云

      高考年份:1978年

      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茅盾文学奖得主
      如果没有77、78的高考,我有可能跟我表哥一样,会是建筑工地一个搬砖的。77、78高考把一个像草节子和沙子一样的刘震云,荡来荡去,荡成了一个作者…【详细】
    • 肖复兴

      高考年份:1978年

      中国著名作家
      “我知道机会不可能像夏日树上开的花朵一样,开完一朵接着还会有下一朵。”在肖复兴的眼中,高考的往事历历,却像旷世一样久远…【详细】

    手机看专题

  • 伴随着高考不断涌现、产生出来的这些

    新名词,构成了独有的现象,见证着四十年来高考制度的变迁

    你对哪个印象最深刻

    2017高考为何特别重要?

    2017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是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是恢复高考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详细】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而这,对于考生、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来说,都带来了新挑战…【详细】

    改革焦点
  • 一考定终身是否被打破?

    2014年发布的意见指出,当前招考制度下,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详细】

  • 学生选择性是否增加?

    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打破传统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详细】

  • 录取模式有何变化?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浙江的“新高考”方案,采用“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详细】

  • 招生取向发生哪些变化?

    “新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高校招生将参考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志向、抱负、兴趣、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详细】

  • 回顾高考40年的改革历程和实践探索,留给后人的是充满智慧的经验和无比宝贵的借鉴。只有正确认识高考改革对社会变革的促进作用,才能为我国高考改革的推进,拓展无数新视角,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高考改革,我们仍在路上。

    中国教育在线 新闻中心出品

    专题策划:冯蕾  陈小红

    专题设计:李源洪

    专题制作:谷胜磊

    Wechat

    We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