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子的成长经历

中国式教育与美式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之一,教育体制各有优缺点。中国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很勤奋,不怕重复性的训练,让他们拥有耐力和毅力以及扎实的学习基础。美国的教育则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而在美国成长的孩子确实会有不菲的经历。

中国教育在线近期就中美教育差异问题采访了已移居美国多年的黄先生,他非常自信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孩子黄野,并透露出黄野即将于今年7月份在国内举办演奏会,届时将有上千名观众到场,他非常为黄野自豪。

海外学子代表:黄野

16岁的天才少年

黄野,生于深圳,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时学习单簧管演奏,先后求学于深圳交响乐团,伯克利音乐学院,朱丽亚音乐学院,2013年夏季被著名爵士大师Eddie Danles 收为学生, 演奏跨越古典、爵士、流行风格。


名师评价:我一生有1千多学生,你是唯一最有天赋的我从未有过。

黄野很有天赋和能量,将会是下一代最有影响力的爵士音乐家。

音乐改变人生

来自纽约的青年爵士四重奏-黄野和他的伙伴们 。音乐天子黄野即将于7月3日在深圳举办演奏会。
演出日期:2015年7月3日(星期五)
演出地点: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大剧院
演出时间:20:00-22:00
演出规模:1100人以上
演出包场:侨外集团 侨·CLUB贵宾客户专场演奏会

演出经历

2012年7月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次与澳大利亚以及香港的职业音乐家合作四重奏演出"深港爵士之夜"


  

2015年1月10,黄野在朱丽亚音乐学院成功演出了他自己的作品七个乐章的《YeHuang'sSuite》


 

2011-2013参加过纽约NYJA爵士大乐队,合作过很多著名音乐家,参演过StPeter's2012爵士音乐节。

“应试教育”和“尝试教育”

中西教育 Ta有话说:

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来说,不管是选择复读还是读个普通本科院校或专科都有利弊,而选择在海外留学或移民就业优势会十分明显。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到美国教育,大家的反映是快乐、幸福,尊重个性等。但有些家长对这些易产生误解。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振宁:美国的教育是启发式的,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所以学生学习是天马行空;中国的教育是训导式的,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所以学生的基础很扎实。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采取哪种方式更好,要因人而异。"如果你让我说得更清楚,那就是90分以上的学生,采取美国式教育;80分到90分之间的,采取中国式教育。
黄野父亲、来邦实业创始人之一:以前在中国我看他们都是写作业、他们的同学我看不到几个开朗的,除调皮的学生以外很少有看到自信的眼神的孩子,我由衷的希望我们的少年跟美国少年一样的阳光和自信和更有创造力!只要我们全民族去认真的从根本改善我们的育人方法和目的,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更有发展、更大的对社会作出进步的贡献。

让课堂变得更有趣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任蕾:“传统的课堂往往是由教师主宰,应当让学生摆脱束缚,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侨外移民广东佛顺公司总经理、侨外教育规划专家黄泳媚:国内的家长们基于"上名牌大学才有未来"的思维,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围绕应试教育进行的。
  在国外无论家长和学校都是惊人的一致,双方都认为在孩子未来的人生中,专长是他获得社会认知甚至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学校会让孩子尝试各自的爱好。

“坚毅品格”和"自立意识"

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理念

思维灵活,能够及时摆脱自己的偏见,用他人的正确观点看问题:国内的教学观念比较刻板,运用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标准答案,而在美国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团队教育,或者说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只要你说出你的理由。思想灵活,能够形成许多概念,善于掌握新的较深的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有限,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识便如打开闸门后的水,奔腾不绝。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有限,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避免"低一等"的感觉

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有时还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

“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责任教育”和“创造思维”

在中国

责任教育亟待强化

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亟待实现。

在美国

高分低能是知识的奴仆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中国人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人正将目标瞄向国外,也许,运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大的技术支持来弥补国内教育在动手和创新教育方面的缺失,侨外教育规划专家黄泳媚女士建议:了解孩子的天赋,放弃国内的应试教育,选择移民国外给孩子一个发挥自己专长的环境。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