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期

2017-05-4

往期

名校遭落榜生起诉,考生在较真什么?

王誉瑾

中国教育在线 编辑

观点速览

/view the glimpse

面对疑问,高校不应回避,自证清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招录流程更加公开透明。

导读

近日,四川一考生报考重点艺术院校落榜后以招生工作存在欺诈、歧视为由与名校对簿公堂事件引发热议。其实,每年招生考试结束后都不乏考生对录取结果存疑,但因此状告报告院校的情况却并不常见。孰是孰非尚难以定论,但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这种现象因何而来,今后又如何避免。

01

考生起诉高校,多的不只是尴尬

作为名校,报考者众多,经常受到关注是正常的。作为报考者的考生,当感到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也无可厚非。招录过程是否正常合理本不难厘清,但当问题必须诉诸法律手段进行解决时,除了多几分尴尬,也意味着院校与考生之间的信任就此垮塌。

02

考生为什么如此缺乏安全感?

事实上,近几年媒体曝光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的乌龙事件不少见,见微知著,这也间接导致了考生对院校信任的逐步缺失。比如在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道占比25分的考题出错致使考生无法作答,尽管事后校方及时做出回应,做出了"对试卷出错部分'不计分值',多出的分值重新安排在卷面其他题目上"的决定。但事后还是有公众就学术严谨问题提出质疑。面对疑问,高校不应回避,自证清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招录流程更加公开透明,考生是高校口碑最好的缔造者,解除考生疑问的同时,社会公信力也就此树立,何乐不为?

03

事件主体有必要还原真相,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此外,高校公开透明招考流程的必要性在于还原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其实,除了起诉名校以外,考生通过微博等自媒体手段痛诉高校招考"黑幕"更是屡见不鲜。同样在2017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微博一篇题为《让世界的不公平,在你面前低头》的文章得到了广泛转发和评论,舆论甚至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考生长篇描述了在整个招考录取过程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到底是考生维权心切描述过于主观,还是事实如考生所述充斥着虚伪不公?高校不应默不作声,如果并非事实,这个黑锅自然不能背,如果果真如考生所述,那么社会也需要一个交代。

考生较真没有错,维权总比抱怨好。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好方法,但当发现唯一的上升通道被阻塞了,他们自然想方设法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要不然呢?

王誉瑾

中国教育在线高等教育中心 编辑

观点速览

/view the glimpse

作为报考者的考生,当感到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护无可厚非。

面对疑问,高校不应回避,自证清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招录流程更加公开透明。

有想法,你也可以说出来

微博关注@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了解跟多考研信息

私信@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告诉我们你关注的教育事件

投稿

热门教育类话题进行评论,发邮件至wangyuj@eol.cn成为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