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复旦大学投毒案投毒者林森浩一审被判处死刑

  曾引起轰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于2月18日在上海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因舍友投毒死亡,年仅28岁。校园投毒案作为极端个案,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近期投毒案件不断发生,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王健

一命抵一命治愈不了扭曲的教育观

  毕业了,还要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看起来只是个冷笑话,笑过之余总感觉有点不对。顺我者昌逆我者死?林森浩是这么干的、最近黑龙江医院杀医生的高中生齐洪生是这么干的,还记得当年的马加爵么,他也是这么干的...[详情]

又一次高材生的沦落

  呱呱坠地开始,父母精心呵护,抚养长大成人,倾注心血,是不是过于宠爱,抑或关注不足,造成人格的缺陷。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校,老师和学校的淳淳教导不仅学到知识,更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但是否因为不公平...[详情]

陈福宽

齐峰

大学教育本应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社会发展的支撑者,而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以血淋...[详情]

依笔者愚见,此类悲剧频频发生的“元凶”乃是人格教育的缺失,从而导致学生人格的不健全。蔡元培先生认为:“所谓健全...[详情]

琢木鸟

媒体看点

校园投毒案背后 教育缺了啥

  对比两起校园投毒案,具体情节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同,但又有一些相似之处:肇事学生都是由于不能较好地处理跟他人的关系,与同学产生矛盾而实施危险行为。在对犯罪行为的认知上,这些学生也存在较大的认识偏差。“复旦大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辩称,他只是因为“愚人节”作弄黄洋而实施投毒,没有杀害黄洋的故意...[详情]

道德感醒来晚了

  这里用“道德感”而不用“道德”这个词,是想强调,只有当道德植入人的内心,从一个外在于内心的社会标准转化为一个人的自觉意识,道德才会对人的行为发挥警告、制约或鼓励作用。林森浩性格有内向且自卑的一面,因此他所经历的某些人生挫折,包括追求“班花”而遭拒绝,不像性格开朗者那样容易化解或忽略失败感,相反...[详情]

折射"生命教育""底线教育"的缺失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复旦投毒案”是两个生命的悲剧警示,“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在相处中学会妥协,现在不少年轻人缺少这一课。”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教育缺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家长灌输和大学教育大都以成绩论英雄,以结果论英雄,缺乏素质教育与责任意识...[详情]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