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寄语2019级研究生:争做具有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的学者
2019-09-11 10:15
浙江大学
作者:
争做具有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的学者

——在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吴朝晖

(2019年9月8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金秋九月,是收获成果的季节,更是放飞梦想的季节。今天,我们如约相聚求是园,隆重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一群意气风发的新时代青年开启新的梦想。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研究生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向精心栽培你们的家长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大家的求学梦将与浙大梦、中国梦深度交织,你们将参与学校迈向世界大学前列、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家生活在伟大的国家,见证伟大的变革,这是时代给予你们的人生际遇;作为新时代研究生,大家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功立业,这是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担当;作为浙大研究生,大家将在卓越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中成就自己,这是学校寄予你们的殷切期待。在浙大,大家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你们将在学习和研究的互为一体中彰显研究特质;大家既是受教者也是创新者,你们将在受教与创新的相辅相成中激发创新活力;大家既是学生也是学者,你们将在学生与学者的角色切换中培育学者品质。这种“学者品质”,既有追求真理的求是,又有立志求变的创新,这是浙大人的文化基因,也是学校发展的事业基石,更是造就社会精英和栋梁之才的精神内核。 

  进入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更加具有不忘本来的根本属性和面向未来的开放特质,将继续指引学校打造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不断涵养求是学人更深沉、更恒久的学术自信。作为新一届浙大人,同学们要充分领会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的丰富内涵,追求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秉承扎根铸魂的情怀,注重知行合一;坚守启真崇善的禀赋,突显厚德载物;推崇开源奋进的特质,倡导守正创新,从而绽放“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求是光芒,争做具有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的学者。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分享三点期待。 

  希望同学们在扎根铸魂中展现学者风范。践行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当以此为本,弘扬忠诚担当的家国情怀,追求尊重生命的教育旨趣。大家要甘于扎根,发扬浙大研究生奉献担当的精神品质,在一流教育教学中深刻理解中国实践,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学以致用,在深耕创新创业沃土中精研学术,面向生产一线和希望的大地进行前瞻性研究,让“树我邦国”成为你们的鲜明底色。大家要勤于铸魂,始终敬畏学术生命、坚守理想信念,德才兼修、以德为先,注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内省自我的本能、健全人格的魅力、成德教化的示范,让“勤学修德”成为你们的价值依归。 

  希望同学们在启真崇善中彰显学者本色。践行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当以此为要,坚守追求真理的学术理想,涵育关怀人类的价值理性。大家要敢于启真,在一流学科创新发展中开展交叉会聚,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推进科教融合,在导师等老师指引下勇闯学术创新“无人区”、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寻找从无到有的新方向、开辟前所未有的新领域,让“开物前民”成为你们的基本思维。大家要乐于崇善,研学结合、勤学善思,在导学互动、师生交互中探索科技与人文融通,关心公理公义,主动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走在前列,让“明辨笃实”成为你们的自觉行动。 

  希望同学们在开源奋进中提升学者气度。践行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当以此为基,坚守包容互鉴的开阔胸襟,保持勇攀高峰的奋斗姿态。大家要善于开源,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全球竞合、分众创新、开环开放的趋势,在学校的开源思想高地建设中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创新,在全球开放发展中主动推进文明交流,共同营造师生协作、教学相长的学术生态,让“海纳江河”成为你们的精神源泉。大家要勇于奋进,坚持卓越追求与一流要求,在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在师长前辈的榜样激励中学会互动成长,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培育集成攻关素养,让“靡革匪因”成为你们的奋勇形象。 

  同学们,你们将是“强国一代”,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将融入你们的血脉,成为你们前行道路上的精神坐标。期待着同学们,在未来的成长成才中,以学者标准定位自己,坚定地扎根铸魂、启真崇善、开源奋进,为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展现新担当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求是园学有所成、研有所就,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