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永远是科学
2020-01-09 17:41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1月8日,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大会邀请了众多嘉宾一起分享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凝聚共识,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推动社会制度优化贡献知识。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作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我不认为未来教育是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对文科实用,对理工科和医科不实用;未来教育应该是个性化教育,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提供适合自身性格、兴趣、社会能力的教育。

  回到医学教育,我认为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永远是科学,不可能是人文。人文当然对于医学实践和医学教育有一定作用,但是贡献非常有限,如果相信人文情怀能够改善医疗条件的话,我们就不需要有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对医学来说,加强一些人文教育是可以的,但把人文作为核心是永远做不到的,是一条错的路。此外,我认为一个人的人文基础是自身家庭环境和中小学教育决定的,大学人文教育的影响非常小。

  过去一百年来,医学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如果没有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绝大部分人都会死亡或者生不出来,很多人会因为感染死去,会因为没有疫苗死去。今天的人能够有这么长的寿命,是医学科学带来的结果,不是医学人文带来的结果,过去活到50岁就不得了了,今天活到90岁也很常见,医学还可以靠科学进步,让多数人活到120岁甚至是150岁。医学的核心毫无疑问永远是科学,而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所以我认为现代医学教育要以科学和科学研究为核心。

  我认为,现在新医科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就是建设一些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好的医学院校,这些科学研究既包括传统的生理生化解剖和药理研究,也包括以基因组、干细胞和其他更先进的新学科为核心的研究,这些研究也要在我们教学里体现出来。

  现今的公共卫生教育也要做一些改变,比如加入概率统计和基因分析。基因分析在今天对于人类的贡献明显扩大,除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之外,以后基因对大家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我预计,在我们大部分人的有生之年,基因测序、基因分析会像手机一样成为必需品,每天要做两到三次,看不同的生活经历对基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当然,在几十年之内,基因测序、基因分析可能还做不到,但如果做得到,我们现在的医学教育是否能教会以公共卫生为核心的这批学生如何向公众进行诊断和教育。我认为,现代公共卫生教育缺了很多内容,但科学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我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对于成像诊断、远程医疗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全世界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并没有随之改变。我认为,真正的医学教育改革要在科学研究前沿推出新概念和新需求的时候,就要进行比较重要的改变;我也相信,少数医学院开始改革后,会刺激和带动其他医学院进行改革,最后能真正推动人类医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催生更多治疗方式,改善人类健康,推动医学产业技术革新。当然,这个变化也是概念和观念的变化,医学除了是一项福利事业,同时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当下,现代医学改革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新事情,在中国和美国都没有进行过。所以,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在不同地方通过不同方式推动。我相信,中国很可能建成全世界最好的医学教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8-19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