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层次人才招聘会
第四轮学科评估
学术桥人才评审评估
海外学者中国行
高层次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过于追求ESI排名是学术功利主义
2019-12-03
光明日报

  据媒体报道,一些高校为争夺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奇招”频出:鼓励校内学者互引刷数据、重金奖励、成立ESI学科建设会、专家咨询会,推出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的写作攻略、投稿指南等等。

  这并非无端生发的突兀事项。多年以来,高校和研究机构通过各种方式追求几大核心期刊(SCI、SSCI、CSSCI)论文的行为,大家已经见怪不怪。现在,这种争夺又延伸至ESI排名,其根源在于学术GDP模式的存在,是学术功利主义思维的体现,是“数字学术”“排名学术”的新面目。ESI是一个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它针对22个学科,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细分指标,排出居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1‰的热点论文等结果,每两个月更新一次。

  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指标体系有其科学性,能够综合SCI和SSCI期刊论文的大数据来揭示学科研究的热点,乃至勾勒出学科发展的趋势。但是,如果完全以此作为极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将其作为学术和学科发展的指挥棒,则违背了学术生产和学科建设的规律。从指标体系的构成来讲,ESI涵盖的22个学科中只有两个与社会科学领域相关,其他都是理工类学科。由于指标排名会体现在学校各种资源的分配中,比如科研经费、职称评定、人才支持等,就会造成学科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由此在单位内部产生不公平现象,影响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ESI虽有排名,但并不是所有大学都要办成以理工类为主的大学,因此,盲目以此作为评价和考核体系,不一定符合大学建设的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不等于把所有大学都办成大而全,而是要结合学校的历史发展、现有基础、学科积累、人才队伍等因素来确定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特别是有些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大学,完全没有必要跟风。不过,可以理解的是,在更高层级资源的分配中,如果指挥棒没变,就会导致大学不得不跟风。也就是说,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还有机制性和体制性资源分配的评价体系的问题。高校之所以“奇招”频出,需要找出其动力和压力,来加以调整。

  世界上有各种排名,它应该是各个大学自身努力发展的结果。在全球化发展中,我们的大学当然不应该囿于一隅、自娱自乐,但也不应该过于功利,为排名而排名。对于ESI的排名也是如此,有些学校可以也应该重视这个排名,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我们让全球学术界知晓、参与全球学术对话的渠道之一,但也应将此指标与其他评价指标相互比对、相互平衡,不能过于偏颇,更没必要举全校之力投入大量资源争取某项排名。从根本上讲,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都不是短期事项,是个慢功夫,是磨出来的。过于追求排名是一种学术短视的功利行为,不符合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普遍规律。世界上声名赫赫的大学,没有一所是通过排名排出来的,都是卓越的学术生产和优秀人才培养的自然结果。

  (作者:任孟山,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职位检索
单位性质
单位检索
地区选择
学科检索
学历要求
职位搜索
人才速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