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两会声音 | 胡建波:破题陕西发展“世纪之问”,打造“研发之都”和“卓越工程师摇篮”
2021-01-28 15:52:00
西安欧亚学院

  1月27日,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13位省政协委员分别围绕加快大西安综合交通建设、加强渭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作了大会发言。其中,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作了题为《破题陕西发展“世纪之问”,打造“研发之都”和“卓越工程师摇篮”》的大会发言。

胡建波 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

  陕西发展“世纪之问”的背景与原因

  2005年,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被称为中国教育的“世纪之问”。类比钱学森之问,我省也有一个“世纪之问”——为什么陕西一直未能发挥出本省的科教优势?

  我省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极为不足,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据统计,目前我省规模以上企业中有研发经费支出的仅占18%左右。2019年,我省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占营收的比例仅为1.2%。极低的研发投入强度,很难对省内丰富的科教资源产生需求,“世纪之问”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

  破解陕西“世纪之问”的基本思路与分析

  破解陕西“世纪之问”,需要实现“三个超越”:一是超越科教投入与收益如何平衡之争,不追求其直接、短期收益,而是将人力资源、技术研发作为基础设施和战略性驱动力,持续进行投资;二是超越政府和市场主导之争,坚定政府主导地位,做到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相辅相成;三是超越二三产业重点发展之争,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实现第三产业中服务型制造业占比超过70%。

  建议我省将“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研发之都”,着力打造“研发之都”和“卓越工程师摇篮”的陕西新IP,将陕西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从“陕西要发展经济”转变为“服务国家战略,解决科学与技术关键难题,培养急需工程人才,让投资者获得回报”,实现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思路体现四大转变:一是从“提供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二是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三是从“生产制造型”经济向“科教引领型”经济转变;四是从“同质化”经济发展模式向“差异化竞争”以及具有“竞争壁垒”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打造“研发之都”和“卓越工程师摇篮”的具体建议

  ①优先塑造区域品牌和新IP。在全国倡导“育人才=做产业”“研发之都在西安,工程人才看陕西”的品牌形象。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营销活动大力传播陕西新IP,将一批领军带头人才树立为我省“模范人物”和“城市科技英雄”,培育工程师文化现象。少宣传经济增长,多彰显我省科研突破与卓越人才。

  ②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资建设力度。将科教设施纳入基础设施投资规划,像投资铁路、公路和机场一样投资科教基础设施和项目。成立科教发展与高校建设投资基金,对重大科研项目与高校建设进行持续投入,并且不考核其直接、短期回报。加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对高校运行经费的投入力度,允许高校适当提高收费。在科教领域的投入要打破常规思维和渐进式增长模式,超越“临界点”,达到“突破点”。

  ③打造“研发之都”特色定位。制定省级科技研发战略规划。实施科研专项经费补贴、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等引导政策,吸引海内外大中型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基地。切实保证我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扶持创新型企业成长。每年确定与我省战略产业相关的10-20个重点领域科研攻关项目。鼓励大型国有企业研发工作与高校结对合作。

  ④构建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科教“双循环”格局。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人才高地”为战略核心,依托我省科教资源优势,重点联合“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国际品牌,“对内汇聚资源,对外输出人才”,重塑我省高等教育的优势地位,构建起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