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采取“六项融合”,全面实施“产教融化发展战略”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2019-05-17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早在2005年建校起就注重对接产业需求,走依托社会、依托企业、产教融合、工学合作的办学之路。2016年,学校制定《锦城2025规划》,进一步提出“五大发展战略”,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产教融化发展战略”:要求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使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能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实现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成果互融的新格局。数年来,学校以改革创新为基本手段,采取“六项融合”,全速推进“产教融化发展战略”,创设良性互动的“产教融合生态圈”。 

  一、基于“四大合作”的“平台融合” 

  自建校以来,学校就积极开展“校地”(学校和地方政府)、“校会”(学校和行业协会)、“校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校校”(学校与其他高校)四大合作。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校企长期合作、扩大合作、战略合作,修筑学生实习、就业、深造的“四条高速公路”,为产教融合构建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目前,学校已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国资委、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等近20个地方政府和机关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等31个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四川路桥、邮储银行、中国五冶等518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校合作方面,学校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办学,已与美、英、加、法、日、港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广大学子提供广泛优质的国际化发展平台;同时,学校联合多所院校举办“创业教育论坛”,连续三年举办四川省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能力培训班等,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精准匹配”。600余家合作单位现已成为“锦城学子”毕业出口的首选单位,“支持教育,首先支持锦城”也已成为合作办学者的共同心声。 

  二、基于“共享共建”的“硬件融合” 

  “硬件融合”即本着“共建、共管、共享、共用”的原则,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中心),贴近产业、行业前沿,为学校的应用型教学、科研提供坚强的硬件支撑。 

  学校与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共建价值5000多万的“移动通信实验室”;与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美凯龙公司共建“物流实验室”;与香港图软公司共建BIM(建筑信息管理模型)中心;由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企业参与共建的“现代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等企业参与共建的“物联网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已获批“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当前,学校正着力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行业,追踪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前沿,建设一批“新技术实验室”。 

  三、基于“协同育人”的“机制融合” 

  产教融合需要通过特定的机制来完成。“机制融合”即学校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各二级学院通过建立校外协同研究基地、校内产教融合中心、校内外联动专业班的方式创新产教融合的机制,进一步构建高校多层次服务新型开放区域、协同育人的模式。 

  学校建立“校外协同研究基地”,如工商管理学院与青白江区政府共同成立“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青白江市场营销研究院”,目前已升级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成立“校内产教融合中心”,如文创学院、经济管理与文化数据应用研究中心等;创立“校内外联动专业班”,如文传学院与“今日头条”合作开设“新媒体头条定向班”,财会学院与普华永道合作开设“实习方向班”,与丹马士环球物流合作开设“软件应用教学班”等。 

  四、基于“双向进修”的“师资融合” 

  “师资融合”就是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进修”方式,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实现产教师资融合。 

  学校制定了《教师双向进修制度》:要求来自业界的教师要通过入校进修听课、岗前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学理论和技巧,以尽快与教学岗位接轨;来自高校的教师要通过考取行业资格证、赴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到业界进修,以获得一线的实践经验。最终让每位教师都“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目前,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重高达69%。通过“师资融合”,锦城学院实现了产教两界在人才交流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五、基于“培养方式”的“教学融合” 

  “教学融合”是将产教融合的思路渗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通过“项目+人才打包式培养”、“虚拟创业驱动式培养”、“自主产品产学研用培养”等多种方式,将产业前沿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入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计算机学院为例,该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摸索出三种“教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是“项目+人才打包式培养”。通过校企双方开展产学研合作,师生共同参与和完成企业提出的横向课题项目,企业接受项目成果的同时也将学生团队招聘到企业工作,实现校企双赢。二是“虚拟创业驱动式培养”。学院与金蝶公司合作软件研发和销售项目,学生自愿报名组成虚拟创业小团队,公司给予其实践课程和项目实战的全程指导,学生团队经过一年实战后,或孵化创业实体,或到企业供职。三是“自主产品产学研用培养”。计算机学院拥有一个先进的“智慧家庭实验室”,自主从事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C++与智能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其中边学边干、真题真做,并参与到加工生产和市场推广中去。 

  六、基于“精准服务”的“成果融合” 

  “成果融合”即学校坚持开放式、共享化的输出路径,将“人才、智力、产品”三大产教融合成果实现转化和有效输出,这些成果能够直接融合到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中去,融合到为地方社会服务中去。 

  在人才成果服务方面,学校共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届毕业生约40800名校友。“锦城校友”世界各地各行各界建功立业,为人类幸福生活和社会进步创造着独特的“锦城价值”。学校已实现98%以上的高就业率和累计2000余名学生考上哈佛、哥伦比亚、北大等国际、国内名校的研究生。特别是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服务社会”方面,锦城学院校友创业率超过3%,目前已有1148位“锦商”共创立了1400余家校友企业,年产值超150亿元,其中年产值过亿的企业约有25家,一大批校友从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变成了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为社会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 

  在智力和产品成果服务方面,学校年均横向合作约20项左右。如学校与青白江区政府、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会的深度合作,服务于“一带一路”;与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成都市旅游协会等行业协会达成合作,服务于“行业协同创新”;与相关企业开展多元合作,服务于“企业业态更新”等。学校通过全方位培育“双师型专职教师+企业导师+职业化管理团队”三位一体的专家团队,参与到产学研项目研发和企业咨询服务及员工培训中去。目前,对广东、江苏、贵州、海南、山西、四川等10余个省的50余个市、县、区、乡村的党政干部以及西藏天路股份、英大泰和财产保险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培训,共计办班132期,参与培训人数达到7000余人。 

  未来,锦城学院在“产教融化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还将进一步做深产教融合的项目,拓宽产教融合的广度,在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