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长微访谈】杭州市京都教育集团学校校长洪俊:用“文化”引领课程创设 让孩子幸福成长
2015-11-02 17:1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校长名片:

  洪俊,杭州市京都教育集团学校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9余年,先后在安吉路实验学校、景成实验学校、东园小学、京都小学任教,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

  先后获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杭州市教改之星、下城区教坛新秀、师德标兵、教育英才、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次承担省、市、区各级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获得广泛好评;主持或参与全国、省、市、区多项课题研究,有近30篇次论文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或获奖;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全国、省、市竞赛中 获奖。

 

  “教育网浙江”:洪校长您好,算起来,您从教已经有29年了,先后在安吉路实验学校、景成实验学校、东园小学、京都小学任教,在一线从教经验极其丰富。在访谈一开始,我想先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洪校长:环境,最关键的是环境。像家庭是一个环境,学校本身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环境,所以一个好学校,应该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成长空间,给孩子包括智力、品德以及习惯的养成提供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而在学校这么一个大环境中,课程是决定学校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校质量的核心。近年来,杭州在开展中小学义务教育课改,我在京都小学当校长的这几年时间里,也一直在推进这方面的内容。

  “教育网浙江”:说起市京都小学了,我们也许会想起另外一个名字,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近几年来,您跟浙大教学院专家团队互相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的,其中最核心内容的应该就是围绕课程改革了。京都小学的课程改革在杭州下城区起步是非常早的,您能跟我们介绍下您在课程改革、创设方面的思路么?

  洪校长:我们一起围绕课程改革研究了好多年了。一个容易被人接受,理解和记忆课程,离不开课程文化的引领,说的简单点,就是需要载体。好比我们要教小孩识字,我们不会把一个字拿出来教孩子,而是会通过一篇课文,一首诗歌作为载体,这样孩子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课改刚起步的时候,学校就在寻找这样的载体。

  在这个载体的选择上,我又要说回环境,生活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文化、认知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会有很大影响,京都小学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所以,“运河”文化,“水”文化,这两个跟京都小学息息相关的文化,就成了学校课程文化理念的基础。

  “教育网浙江”:这样说感觉还是很抽象,能给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比如怎么围绕“水文化”来上课?

  洪校长:比如我们围绕“水文化”“运河文化”设计“跨学科教学”。学生们上美术课了,走进来的却是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两位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展节水爱水、保护水源的海报制作。其中语文老师引导大家设计节水标语,并进行解析。美术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海报创作,这样就把语文课上的标语写作和美术课上的海报设计两块内容衔接起来了。

  同样,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可以合作,教导大家学唱英文歌,感受不同韵律下水的节奏。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合作,教大家统计一天的用水,让学生们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以及污水处理能力等等。

  “教育网浙江”:让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或者英语老师和音乐老师在一堂课上一起给学生上课,这听着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洪校长:对,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也变得更活跃,更有自己表现的空间。为了设计这些课程,我们会定期让各学科老师都围在一起,围绕一个文化内容开展讨论,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比较担心,老师们会不会缺少点子,发言不积极什么的。但是真正开始做了以后,发现各学科老师给的意见和想法非常多,很多都很独特,有时候感觉学科研讨会特别像一场头脑风暴。

  跨学科教学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能触发多感官的学习体验,变得更有兴趣,而且跨学科教学中围绕的点子,都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也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取得的效果应该是1+1>2。

  我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浙大教育学院的专家们,他们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到学校来指导课题,解答老师们在课堂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在一周里要每天写大量教学反思,记录自己的摸索和得失,不停地改进课程,让学校的课程改革能够稳步推进。当然,他们在这个课改实验的过程中,也收获很多。

  “教育网浙江”:说起学校的教育,学科教育仅仅只是一部分内容,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兴趣爱好等等,这些都是学校教育里不可缺少的部分,您能跟我们谈谈,您和您的学校,是怎么通过“课程”来全方位培养孩子成长。

  洪校长:对此我们提出了“水之德”、“水之润”、“水之色”三个方面的培养方向。

  “水之润”就是学科教学,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刚刚提到的跨学科教学就是里面的重要内容。

  “水之德”就是我们的德育课程。一个人从小的成长环境,对于他的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将学校整个环境都设计都是围绕“若水文化”展开的,比如电子屏、宣传栏上展示和水有关的书画作品,校风、校训、学风,以及社会实践、春秋游活动,以及校本德育课程的设计都围绕“若水文化”展开,让“上善若水、博学笃志”等学习、生活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浸润到每一个孩子的思想里。说简单点,就是基于校园文化景观,开展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用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环境和故事,引导孩子逐步形成自己优良品德。

  “水之色”说的是孩子的个性化培养,就好比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泛出五颜六色,我们希望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限和自主空间。现在我们已经开发成熟了“水京灵大美艺术”与“水京灵实践活动”等两大类实践课程50多个,内容包括体艺特长和品德修养。从陶艺、舞蹈、排球等,到“习字修身”、“国学经典诵读”等等,同时我们每年会举行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游戏节等六个节日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育网浙江”:感谢洪校长围绕学校“课改”这个核心,更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在栏目最后,您有什么话想对家长和孩子们说嘛?

  洪校长:幸福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京都小学将一贯秉承 “幸福教育 适性发展”的核心发展理念,希望每一位京都学子都能在学校体验幸福的教育,在快乐中获得个性化的成功,为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