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课堂是教学改革理想的实践田
2017-12-11 17:2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12月6日-8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温岭市教育局承办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总结会暨第八届校本研修工作研讨会在温岭落下帷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深化校本研修,推进教学改革”。

  点击查看:总结经验再出发 浙江省中小学教学改革迎来发展新时代

                      杭州拱墅、萧山、台州温岭、嘉兴南湖四地分享区域教学改革新思路

  本次会议既是对历时6年来“浙江省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的实践经验和阶段成果的总结和回顾,又是我省校本研修活动推进经验和努力方向的探讨和交流,在关注区域推进“学为中心”教学改革实践策略的同时,体会校本研修在深化课程改革中的基础支持意义。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

  开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作了题为《课堂是教学改革理想的实践田》的主旨报告。首先,任主任对多年来投身浙江省教学改革和浙江省校本研修工作的各地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及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表示感谢。他表示,这些投入和努力不仅是对浙江教研工作项目的支持,也是对浙江教育发展的推动。

  “无论是校本研修,还是教学改革,都是新世纪以为来,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项目,这都离不开广大浙江教育人的努力。”任主任认为,课堂一端连着的民族的未来、学生未来的发展;另一端连着国家的嘱托、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课堂是所有教育理想付诸于实践的核心地带。“只有课堂变了,教育才会所有改变。”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实践田,所有教育理念和教学举措,都应该落实到学生层面。

  然而,现在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任主任提出一个问题,这是浙江教育人都应当思考的。教师传授的是知识、能力,还是知识点、解题方式或技巧?他指出,现在的老师缺乏整体的领悟,不知道如何带领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而学生只有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才会能找到学习的动力。当下,基础教育的课堂,呈现出了“两弱化两缺乏”状态,即老师们把知识背后的意义弱化了,把能力传授弱化了;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对学生内驱力的激发。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具有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此,任主任做了进一步解读。他说,所谓不对称性是指技术的进步使得少数人可以颠覆一个大机构,比如马云的支付宝颠覆了银行业;所谓复杂性是指,今天的知识体系非常复杂,是跨学科的而不是单一化的,是综合的而不是单纯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跨界”;所谓不确定性是指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测未来。

  那么,对于不可预测的未来,我们要怎么应对?任主任提到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爆裂》一书,该书针对如何应对未知的未来从9个维度提出了解决办法,而这9个维度的应对措施,也适用于浙江教育改革的推进。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基础教育要为21世纪学生打造赢在未来的能力。教学改革工作者要认识到课堂改革方向及其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教育改革只有落在课堂当中,才能真正地走进深水区。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他表示,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正吹响了“课堂革命”号角。

  未来,浙江教育改革该如何前行?秉承推广浙江省已有的教育改革探索经验。“对于浙江教育工作者来说,无论是教育改革的推进或是校本研修的推进,都有引以为豪的地方。”据任主任介绍,浙江省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启动于2011年,项目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当初的目标是改革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全省有50%的县、区、村并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任主任将该成果总结为三个特点,即新样态、新路径和新机制。

  一是努力打造“学为中心”浙江课堂教学改革新样态。“以生为本 学为中心 能力为重”是浙江省这一轮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各试验区也在积极推进。不仅有“先学后教”,展评学习、合作学习等课堂学习机制的构建,也有结合不同学科特点、课型、课堂等教学范式的涌现,促使课堂呈现出“学为中心”等教学的新样态。

  二是推出形成了浙江区域教学改革的新路径。自2013年项目启动以来,全省有3个区市与16个县区推进了改革项目,全省共有50多个县区参与。这些区域的改革实践因地制宜开展,并且积极理性地推进,多种样式、多元路径为也其他区域推进改革中碰到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策略。

  三是推出形成了浙江教育改革的新机制。教学改革始于课堂改革,但不应该囿于课堂。浙江省教学改革强调综合化的改革路径,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评价改革等都是推进教育改革综合机制的有利支撑。同时,校本研修为教师更好地从理念和行动上进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持。

  在当今时代,在继承教学改革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有所创新、变革。“正因为处于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浙江教育人才要思考浙江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更需要思考如何依托校本研修这个载体,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革核心问题的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为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努力。”任主任说,若想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探索学科课程育人的路径研究。首先,作为学科教师,要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的德育工作的学科路径,让“立德树人”成为每位老师的新自觉;其次,还要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教师们要加强学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等四大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

  认知能力是指在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能力是指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与人共享,处理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实现个体的社会化。“现在许多孩子是宅男宅女,通过手机等虚拟化的途径与外界交往,社会化能力相对削弱,这应当引起重视”;创新能力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灵感,只有这样才能是我们的国家真正地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最后的强起来;职业能力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具备良好的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下,很多学科知识都是通过原理来解决学科问题,实际上,如何将这一形式转化到成解决实际问题上,该是老师们应该注意的。

  第二,加强新型教学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浙江中小学教育改革实施七年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改革无止境,我们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的研究,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任主任说,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激发出来。

  任主任认为,一个好老师,不是牵着学生走,把他们带到想去的地方,而是通过“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方式,去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主动、自主走到想去的地方。“我们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关怀学生,用高期望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关系凝聚学生,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第三,加强教学专业化的研究。教师的专业性人才,教学是专业化工作,校本研修正是为教师专业化的推进提供了保障。“在下一步的校本研修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基于‘证据’来实施精准教学的研究,以提升教育质量。”任主任说,所谓“证据”,既有一些数据,还有一些看到的客观事实,当两者有效结合后实施精准教学,教学质量将会明显提升。

  基于此,老师们要利用“证据”去完善哪些方面?首先,改进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其次,要改进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老师们要从过去的内容设计走向活动设计,使用更多、好的教学方式加以呈现,也使得教学改革成果在更多学校落地生根。再次,改进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在现有情况的基础上,需要推进大小课、长短课,依据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推进基于科学、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但是,反对捆绑式的分层走班。有条件的学校推进基于兴趣的拓展性课程分类走班。当下,还可以通过STEAM的学习方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整合,改变原有的学教模式。最后,改进教师的合作方式。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共同体,教师们要经常性的探讨,要评价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追求可理解的教学设计。下一阶段,省教研室还将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微信图片_20201109172457.jpg
中国教育报 2020-02-10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