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财经大学实践团队走进东阳寻赏木雕魅力
2018-07-18 18:4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郑晓涵 赵蕾)近日,由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7位同学组成的“走近东阳木雕”实践团队来到了金华东阳,开展了为期3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东阳木雕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然而,现在愿意学、愿意做木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项技术的传承岌岌可危。浙财大人文学院章立峰老师带领着7名同学进行“参观、寻根、实地探访”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东阳木雕的艺术美以及其背后存在的传承难题,同时运用专业知识思考如何更好地缓解这一难题。

  参观博物馆,多方面认识东阳木雕

  同中国实践队队员一同参观的外国友人们,在交谈中不断地表达着对中国木雕的赞美之情。科菲是一名即将入学的非洲留学生,他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其实非洲也有很多木雕,但在中国木雕博物馆,我看到了迄今为止最让我震撼的木雕作品!”

  除了和外国友人对不同地区木雕文化的交谈,队员们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学习木雕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保护和传承。博物馆馆员介绍道:“中国木雕博物馆填补了国内木雕博物馆的空白,集收藏、展览、研究、文化交流于一体,更深层次的认识到木雕的魅力。”

  非遗寻根,感受匠人的初心与坚守

  在此次的调研活动中,队员们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黄志勤师傅进行了有关木雕工艺的采访。他的一句“东阳木雕工艺,凭的是初心”,完美诠释了匠人的信仰与坚守。

  “木雕看起来好,但做起来难,能坚持下来的很少,都是三分钟热度。”在黄师傅看来,学木雕要的就是耐力与恒心。为改善木雕的传承现状,从艺多年的黄师傅曾数次赶赴广东、上海、杭州等地作技艺表演和技术交流。尽管他每到一处总会引来不少崇拜者和求学者,但他希望更多天资聪颖的年轻人能加入到木雕行业中来,把木雕工艺发扬光大。

  章立峰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后,感慨到:“无论是东阳木雕,还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现代文明充斥的时代中传承创新,离不开这些手工艺人的初心和坚守。”

  调研走访御乾堂,反思文化继承

  师生们在御乾堂亲身记录了木雕家具制作的各个环节,发现东阳木雕在全面继承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雕刻风格新颖现代但又不失传统韵味,在继承发扬特色的基础上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东阳木雕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木雕工艺人员对家具进行精雕细琢,最终都将流入寻常百姓家。东阳木雕在不断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其雕刻文化历久弥新。

  在木雕家具城,队员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多数人认为东阳木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承人老龄化,对年轻人普遍缺乏吸引力,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虽然东阳木雕现状不佳,但有老师傅们的努力,他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人们日常的家具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寻常百姓家里,让非遗更具生命力。

  寻木雕之根源、赏木雕之魅力、学木雕之工匠精神,东阳木雕填补了中华传统非遗文化木雕中的空白;以木为纸、以刀为笔,东阳木雕带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辉煌作品、浩瀚工程,东阳木雕追溯百年历史;展览研究、文化交流东阳木雕传承经典。东阳木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意义非凡;更是老一辈为传统民间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贡献出的自己的力量。

  吴明珠是浙财大人文学院的大二学生,作为队长的她感慨道:“我们人文与传播学院注重的正是文化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东阳木雕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就是传统工艺的人文情怀与匠人精神是宝贵的。可是我们对文化的继承、发展与传播做的还不够好,一些古代东阳木雕的雕刻技法与工艺,在现今却无人能及。或许,东阳木雕可以完善特有的品牌创作,同时利用互联网媒介进行宣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一起推进它的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