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焦小班课堂 追求内涵发展 浙江省2018年小班化教育推进会举行
2018-09-29 14:0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张玲 通讯员 虞伟乐)9月26-27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和富阳区教育局承办的“聚焦小班课堂,追求内涵发展”浙江省2018年小班化教育推进会在杭州上城区清河实验学校举行,来自浙江省各市县的教育领导、教师齐聚一堂,聚焦小班课堂,追求内涵发展。

  在省教育厅教研室冷莹老师的主持下,研讨会拉开了序幕。上城区教育学院院长唐少华和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先后致辞发言。唐少华院长介绍了上城教育对小班化教育的思考和行动,任学宝主任梳理了小班化教育推进的历程,展望了小班化教育未来的方向。两位专家倡议对小班化机制、内容、策略作更深入的思考,使小班化教育走得更好、更远。

  聚焦课堂,精准教学

  两位老师带来小班化观摩课。来自清河实验学校的教师杨小懿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上她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运用“预测”的方法,使阅读充满乐趣,促进深度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城区小学科学教研员闻蓉美为与会老师展示一节小学科学课《点亮小灯泡》。她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在认识灯泡、电池、导线后,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检测,之后进行典型图式的比较分析,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思维,建构概念。然后挑战用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对电路概念进行巩固与深化。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研讨沙龙随后展开。研讨过程中,各位专家为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点评。杨小懿老师表达了课堂中设计探究环节的意图,闻蓉美老师则表示一下课就有学生围上来追问是她最为满意的课堂效果。

  专家们指出,小班化课堂一定是关注个性化发展的,但并不一定要求每一位学生同步完成课堂任务,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要设计好环节,同时可以借助小班化教具,提供更畅通的师生沟通途径。即使是课堂中失败的实验,也是学生一种不可或缺的体验。这也体现了小班化尊重差异的精髓。

  区域探索,经验分享

  9月27日,与会代表再次相聚钱塘江畔,参加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经验分享会,四位代表就本区域的小班化教育进行了精彩发言。

  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莺做了题为《让每个孩子适性成长——上城区小班化教育实践探索》的经验介绍。王局长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延至今天的拥江发展,回顾了上城小班化教育的主要历程,介绍了小城区大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具体做法。

  报告从探索、推广、普及、深化、转型五个阶段,对小班化教育的思路框架、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充分详尽的经验介绍,例举了区内崇文实验等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并重点介绍了转型阶段杭六中实施的“选课走班”的模式,从课程取向、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五个维度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结合各校大量的实践图片对区域实施小班化教育的三大机制——驱动机制、导入机制和激励机制予以实例的说明。最后,报告以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永远学习、永远好奇、永远热爱为方向对上城小班化教育做了总结。

  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文明以《打造小班化教育的“富阳样式”》为主题进行交流。他立足实际,对富阳区的小班化教育做了概况分析,对二十年来小班化教育的艰辛探索和努力实践的历程做了全面的阐述。在自然小班化、城乡教育均衡、多年实践经验积累的背景下,依靠主题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管理机制、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评价体系四个基本内涵进行小班化环境、个别化德育、个性化课程、差异化教学、协商式评价和制度化保障的实践操作,把小班化教育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层研究,短短25分钟的研究报告使参会者受益匪浅。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王祖英书记给大家带来了《抱朴守真,扎实推进》的专题汇报,介绍了嘉兴秀洲区课改下的小班化教育思考。报告分析了2014年度至2017年度秀洲区的小班化班级情况,以及如何在困惑中分析利弊,通过研制课程规划、开发多元化课程,精准定位培育点,行政推动厘清进程“线”,构建课改研究群,为小班化教育构筑动力群的具体策略,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思路。

  作为学校代表,嵊泗县枸杞小学校长傅志海的《“零距离”生本课堂的建构——嵊泗县枸杞小学小班化教学实践》的报告独具特色。

  枸杞小学在落实“零距离”生本课堂的策略上极接地气,称“四下一上”:走下来,蹲下去,放下来,矮下来,请上来五个版块,深入诠释了其“零距离”生本课堂的内涵,收获了生本课堂实施后的成效,让学校逐步实现了无讲台课堂,零距离教学的最终目标。

  这样的分享精彩纷呈,发言代表对小班化教育的思考呈现多样化、丰富性和广泛性,为推动小班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腾春友随后发言,他剖析了全省小班化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为今后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提高站位,增强定力;精准定位,着力突破;落实到位,物化成果。

  本次小班化教育推进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这不是终结,而是小班化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与会教师步履坚定地走出会场。他们将带着新的理念和经验,播种于浙江省各县市区,为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和推进砥砺前行。

  延伸阅读

  尊重差异,多元选择

  近年来小班化教育的开展,正是基于学情差异、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多元选择的一个最佳路径。清河实验小班化办学的探索,除了班额的控制外,更多的是体现在课程的设置、课堂的组织和学生的选择中。以“六艺课程”为抓手,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传统美德和现代素养的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以“和文化体验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平台,将结合学生个体的德育体验活动融合进课程,实现多元评价的差异教育:以部分学科的“分层走班”为契机,让教师关注“生本课堂”,让学生基于学情学会选择、学会学习。

  在清河人的心中,“杭州·和文化”课程体系是一个“调色板”,提供多彩的颜色和缤纷的教育内涵。一方面,它紧紧围绕杭州传统文化为主题元素,亲近自然、亲密接触,为杭州伢儿的童年提供家乡独有的底蕴背景,另一方面,借助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孩子提供创造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亲历体验杭州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去描绘更为绚丽多彩的生活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课程体系则是一所学校的工作核心。近年来,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树立了“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创造性地把“九年影响一生与培养具有现代公民素养和传统美德的少年”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杭州?和文化”课程的创新设计上,通过“和文化”的行走课程、主题课程、隐性课程的建设,让清河每个孩子亲历缤纷多彩的课程百花园,从而在活动中润泽童心“和”文化。

  “杭州·和文化”课程是依托杭州优秀传统地方文化为背景,借助杭州第二课堂体验场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而开设的综合体验类课程。该课程依托杭州地方传统民俗及社会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亲历过程、亲身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锻炼合作交往能力,继而实现国家社会之和、个人家庭之和、求同存异之和、多元文化之和的“和文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微信图片_20200803100811.png
33.jpg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