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广东省2009年自学考试机械测试技术课程大纲

http://zikao.eol.cn  来源:  作者: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  2009-09-03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机械测试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一切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所必备的技术手段之一。

  机械测试技术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获取、分析和处理工程中有用的信息,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正确地确定测试方案,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按本大纲学完本课程后应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了解,并着重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熟悉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建立信号的频谱结构概念;了解随机信号的相关分析和谱估计的理论。

  2)掌握测试装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描述方法,动态特性的计算法和实验测定法,根据测试装置的特性正确选择测试装置。

  3)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常用显示记录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了解各种典型物理量的测试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与《高等数学》、《物理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电工学》、《电子及电路技术》等多种课程相关的课程。学生在修学本课程前,应修完的课程是:《高等数学》、《物理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电工学》、《电子及电路技术》。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配合。

  本课程的基础章为:第一章 测量的基础知识;第二章 静动态数据描述;第四章 常用测量的方法、器具及其传感器;第六章 数据的显示、记录与存储。

  本课程的重点章为:第三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第五章 模拟信号调制、滤波和模数转换;第七章 信号处理初步。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 机械工程测量技术基础

  第一章 测量的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测量误差及其不确定度,测量数据误差分析(统计特性、粗大误差的判别和剔除、测量数据的表述方法、线性回归)。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量和测量

  量与量纲,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节 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测量方法分类

  第三节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定义,误差分类

  第四节 测量器具的误差

  测量器具误差的概念

  第五节 测量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

  测量书籍的概率分布

  第六节 间接测量结果的综合

  误差传递规律

  (三)考核知识点

  测量误差、测量数据误差分析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测量误差概念

  (2)领会:误差不确定度

  (3)简单应用: 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粗大误差的判别和剔除

  (4)综合应用:测量数据的的表述方法、线性回归

  第二章 静动态(实验)数据描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掌握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以及随机信号的分析处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静动态(实验)数据的分类

  动态测量数据分类: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第二节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展开:萨那几函数展开和复指数展开

  第三节 瞬变非周期信号及其连续频谱

  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主要性质,典型信号频谱

  第四节 随机信号

  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均值、方差、均方值、概率密度函数、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

  (三)考核知识点

  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信号的分类

  (2)领会: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3)简单应用: 离散频谱和与连续频谱

  (4)综合应用:随机信号的分析处理

  第三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建立、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掌握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掌握测试系统的时域性能分析。了解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灵敏度,稳态误差);掌握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时域响应分析,时域性能指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线性系统表达式,测量装置特性

  第二节 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

  线性误差、灵敏度,回程误差,稳定度,漂移

  第三节 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测量装置的传递函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第四节 测量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

  系统对单位阶跃的响应

  第五节 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

  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时间常数、固有频率、阻尼系数

  第六节 测量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频率响应法,阶跃响应法

  第七节 负载效应

  负载效应概念,减轻负载效应的措施

  第八节 测量装置的抗干扰

  测量装置的干扰源,信道通道的干扰及抗干扰

  (三)考核知识点

  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测试系统的时域性能分析,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系统的传递函数

  (2)领会:测试系统的时域性能分析

  (3)简单应用: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4)综合应用:不失真测量的条件

  第四章  常用的测量方法。 器具及其传感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传感器技术概论,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结构型式,选用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常用传感器类型

  第二节 普通机械。 电气式传感器及仪器

  机械式敏感元件,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三节 光学传感器及仪器

  普通光学测量仪器,激光干涉式测量仪器光学编码器,光纤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四节 气动量仪

  流速式、流量式、压力式气动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半导体传感器及仪器

  磁敏式传感器,光敏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 红外线检测及仪器

  红外探测器,红外测温仪

  第七节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可靠性、精确度、测量方式

  (三)考核知识点

  测试传感器分类,性能指标,结构型式,选用原则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传感器的分类

  (2)领会: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3)简单应用:传感器应用

  (4)综合应用:传感器选用原则

  第五章 模拟信号调制。 滤波和模数转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信号的变换(调制与解调、滤波器等);掌握信号的数模转换。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模拟信号调制

  信号的调幅、调频和调相

  第二节 滤波器

  滤波器分类,滤波性能分析

  第三节 A/D转换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的电路实现

  (三)考核知识点

  信号的调制,滤波原理,滤波器的分类,信号采的转换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滤波器的分类

  (2)领会:滤波器工作原理

  (3)简单应用: 信号数模转换

  (4)综合应用:信号的调制

  第六章 数据的显示。 记录与存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号指示及记录;掌握测试信号记录及其处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模拟显示

  动圈显示仪表和自平衡式显示仪表的结构

  第二节 数字显示

  数字显示的电子元件和电路

  第三节 磁记录

  磁记录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第四节 光盘式记录

  光盘式记录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三)考核知识点

  信号显示和记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信号的显示

  (2)领会:信号的显示

  (3)简单应用: 信号的记录

  (4)综合应用:信号的记录

  第七章 信号处理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号的调理(放大与隔离);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掌握测试系统的数学描述。掌握离散时间测试系统理论。掌握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了解信号的恢复(数字化出现的问题)与零阶保持器;掌握脉冲传递函数。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预处理、A/D转换、分析计算、结果显示

  第二节 离散傅里叶变换

  离散傅立叶级数和变换

  第三节 信号数字化出现的问题

  采样频率的选择,量化误差,泄漏问题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相关分析及应用,功率谱分析及应用,

  第五节 提高测试数据信噪比的常用技术介绍

  维纳滤波,反滤波

  (三)考核知识点

  信号的调理,数字信号处理基础,信号的采样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2)领会:离散傅里叶变换

  (3)简单应用: 信号的采样

  (4)综合应用:信号的处理

  第二篇 常用参量的测量

  第八章 几何量及位移的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几何量的测量工作原理,能正确的选用这些类别的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阿贝原则

  阿贝原则定义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测量

  表面粗糙度概念、评定基准、测量方法

  第三节 形位误差的测量

  形位误差概念、评定基准、测量方法

  第四节 回转轴径向运动误差的测量

  回转轴径向运动误差概念、评定基准、测量方法

  第五节 几何量测量中的误差分离

  反向消差法,移位消差法

  (三)考核知识点

  阿贝原则,几何量测量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几何量测量方法

  (2)领会:几何量测量原则

  (3)简单应用:几何量的测量

  (4)综合应用:几何量测量的误差处理

  第九章 振动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振动测量,了解振动的基础知识,振动的类型及其表征参数,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振动的激励与激振器;掌握振动测量与测振传感器,包括:常用测振传感器、振动量的测量、机械振动参数的估计、测振装置的校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振动测试的力学原理——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质量块受力引起的受迫振动运动方程

  第二节 振动测量传感器

  涡流位移传感器和磁电式速度计的振动测量

  第三节 振动测量系统及其校准

  振动测量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的校准

  第四节 基本振动参量的测量

  振动量的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总振级的测量和频谱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

  振动的基础知识,振动的激励与激振器,振动测量与测振传感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振动的基础知识,振动的类型及其表征参数

  (2)领会: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3)简单应用:振动测量与测振传感器

  (4)综合应用:振动的激励与激振器

  第十章 声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声压与声压级,声强与声强级,声功率及声功率级,多声源的噪声强度;了解噪声的分析方法与评价,噪声的频谱分析,噪声的响度分析及评价;了解噪声测量仪器,传声器,声级计,声级计的校准;了解噪声测量及其应用,噪声测量应注意的问题,声功率的测量和计算,噪声诊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声测量基础

  声波的频率、周期、波长和声速的关系

  第二节 声测量常用仪器

  传声器和声级计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噪声测量中的若干问题

  现场测量和声功率测量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噪声的分析方法与评价,噪声测量仪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噪声测量的主要参数

  (2)领会:噪声的分析方法与评价

  (3)简单应用:噪声测量仪器的应用

  (4)综合应用:噪声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章 应变和力的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应变仪的电桥特性;掌握单向、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了解应变式拉压力传感器、压电式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测力传感器、压磁式测力传感器及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相位差式扭矩传感器、压磁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熟悉它们的特点及应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应变。 应力的测量

  应变仪的电桥特性,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

  第二节 力测量

  常用测力方法,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

  应变仪的电桥特性,应变。 应力的测量,力测量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应力测量时应变片的布置与组桥

  (2)领会:应变。 应力和力的测量传感器

  (3)简单应用:应变。 应力和力的测量传感器

  (4)综合应用:应变。 应力和力的测量传感器

  第十二章 温度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测温传感器。重点了解它们的使用性能及适用场合,并能正确选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温度基准量

  国际温标,摄氏温度

  第二节 温度测量方法

  常用测温方法:热膨胀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

  (三)考核知识点

  温度测量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常用测温方法

  (2)领会:热电阻和热电偶工作原理

  (3)简单应用:热电阻测温

  (4)综合应用:热电偶测温

  第十三章 流体参量的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弹性式压力敏感元件的类型及工作原理;了解上述原理传感器、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它们的应用方法;了解压力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掌握流量测量系统的定度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压力的测量

  弹性试压力敏感元件的结构,常用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流量的测量

  常用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

  压力和流量的测量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压力和流量的测量元件

  (2)领会:压力和流量的测量原理

  (3)简单应用:压力测量

  (4)综合应用:流量测量

  第三篇 机械工程试验技术篇

  第十四章 机械工程试验技术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系统构成,掌握仪器实验系统及应用,掌握模块式试验系统和现场总线试验系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系统构成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

  第二节 GP-IB仪器试验系统及应用实例

  GP-IB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模块式仪器试验系统及实例

  模块式仪器的结构

  第四节 现场总线试验系统与智能传感器

  现场总线试验系统与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的软件

  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软件的发展和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系统构成,模块式仪器试验系统,现场总线试验系统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系统构成

  (2)领会: GP-IB仪器试验系统,模块式仪器试验系统

  (3)简单应用: 模块式仪器试验系统

  (4)综合应用: 现场总线试验系统

  第十五章 机器整机与部件的性能试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振动环境试验,掌握机械传动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试验。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器及其部件的振动环境试验

  电液伺服振动台试验系统的组成,振动台谱均衡控制原理

  第三节 机械传动系统的试验

  机械传动系统的驱动装置、加载装置的结构

  第四节 液压传动系统的试验

  液压泵试验和液压马达试验

  (三)考核知识点

  振动环境试验,机械传动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试验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振动环境模拟系统

  (2)领会: 机器的性能试验

  (3)简单应用: 机械传动系统试验

  (4)综合应用:液压传动系统试验

  第十六章 机器控制元件和系统的试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机器控制元件和系统的时域法,掌握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和频域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系统动态特性试验的时域方法

  单位阶跃响应试验,单位脉冲响应试验

  第三节 系统动态特性试验的频域方法

  正弦信号的相关分析法

  第四节 自动控制元件和系统的试验实例

  (三)考核知识点

  系统动态特性试验的时域方法和频域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系统动态特性试验的时域方法

  (2)领会: 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和频域法

  (3)简单应用: 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

  (4)综合应用:频域法

  第十七章 机器结构的动态试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结构模态试验,掌握频响函数测量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模态试验的理论基础

  模态试验的概念,单自由度系统及频响函数,多自由度系统的频响特性

  第三节 频响函数测量技术

  频响函数测量系统的构成,被测结构的支承

  (三)考核知识点

  结构模态试验,频响函数测量技术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模态试验的理论

  (2)领会: 模态频率,模态振形和模态阻尼

  (3)简单应用: 单自由度系统的模态试验

  (4)综合应用: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试验

  III.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与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核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 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各个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达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的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计算、证明或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计算或推导解决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3. 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列入相应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都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的,在大纲里会提醒个人自学者、社会助学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此事。

  二、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推荐选用书:机械工程测量与试验技术,黄长艺、卢文祥、熊诗波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参考书:机械工程测试原理与技术,秦树人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印刷。

  三、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指导

  1. 自学要求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考试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是:了解、知道;理解、清楚;掌握、会用;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4个学分(不包括实验内容的学分),共计72学时(注:1学分为18学时)。(另设《机械测试技术》(实践环节)实验实习课程,1学分。18学时)

  2. 自学方法指导

  (1) 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测试技术》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本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对每个部分来说,各章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自学应考者应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内容,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定义,较为熟练地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其次,弄清楚各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融会贯通;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内容。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 将学习理论与试验结合起来。本课程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试验,自学应考者应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基本试验方法,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 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联系起来,将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将重点学习与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宝的歧途。

  建议学时安排:

序号

课程内容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1 第一章 测量的基础知识 2  
第一节 量和测量
第二节 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第三节 测量误差
第四节 测量器具的误差
第五节 测量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表达方式
第六节 间接测量结果的综合
0.05
0.1
0.75
0.1
0.5
0.5
 
2 第二章 静动态(实验)数据描述 4  
第一节 静动态(实验)数据的分类
第二节 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
第三节 瞬变非周期信号及其连续频谱
第四节 随机信号
1
1
1
1



 
3 第三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特性 10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
第三节 测量装置的动态特性
第四节 测试装置对任意输入的响应
第五节 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
第六节 测量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第七节 负载效应
第八节 测量装置的抗干扰
0.5
1
2
2
2
1
0.5
1
 
4 第四章 常用的测量方法. 器具及其传感器 6 3*2=6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普通机械. 电气式传感器及仪器
第三节 光学传感器及仪器
第四节 气动量仪
第五节 半导体传感器及仪器
第六节 红外线检测及仪器
第七节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0.5
1
1
1
1
0.5
1
 
5 第五章 模拟信号调制. 滤波和模数转换 8  
第一节 模拟信号调制
第二节 滤波器
第三节 A/D转换
3
2
3


 
6 第六章 数据的显示. 记录与存储 4  
第一节 模拟显示
第二节 数字显示
第三节 磁记录
第四节 光盘式记录
1
1
1
1
 
7 第七章 信号处理初步 12  
第一节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三节 信号数字化出现的问题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第五节 提高测试数据信噪比的常用技术介绍
1
4
4
2
1
 
8 第八章 几何量及位移的测量 6 2*2=4
第一节 阿贝原则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测量
第三节 形位误差的测量
第四节 回转轴径向运动误差的测量
第五节 几何量测量中的误差分离
0.5
1.5
1.5
1
1.5
 
9 第九章 振动测量 4 2
第一节 振动测试的力学原理——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第二节 振动测量传感器
第三节 振动测量系统及其校准
第四节 基本振动参量的测量
0.5

2
0.5
1
 
10 第十章 声测量 2  
第一节 声测量基础
第二节 声测量常用仪器
第三节 噪声测量中的若干问题
0.5
1
0.5
 
11 第十一章 应变和力的测量 4 2
第一节 应变. 应力的测量
第二节 力测量
2
2
 
12 第十二章 温度测量 2  
第一节 温度基准量
第二节 温度测量方法
1
1
 
13 第十三章 流体参量的测量 2 2
第一节 压力的测量
第二节 流量的测量
1
1
 
14 第十四章 机械工程试验技术基础 1  
第一节 机械工程试验的类型及系统构成
第二节 GP-IB仪器试验系统及应用实例
第三节 模块式仪器试验系统及实例
第四节 现场总线试验系统与智能传感器
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的软件
0.1
0.4
0.3
0.1
0.1
 
15 第十五章 机器整机与部件的性能试验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器及其部件的振动环境试验
第三节 机械传动系统的试验
第四节 液压传动系统的试验
0.1
0.3
0.3
0.3
 
16 第十六章 机器控制元件和系统的试验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系统动态特性试验的时域方法
第三节 系统动态特性试验的频域方法
第四节 自动控制元件和系统的试验实例
0.1
0.4
0.4
0.1
17 第十七章 机器结构的动态试验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模态试验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频响函数测量技术
0.1
0.5
0.4
 
机动 2 2
合计 72 (18)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要求

  1.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 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 试题要合理安排难易结构,试题难易程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在不同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 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填空题 、判断改错题、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参见本大纲附录。

  5. 本课程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量以中等水平的自学应考者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为度。

  6. 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7. 考试使用工具:钢笔、铅笔、计算器和简单的绘图工具。

  IV.附录: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1. 一个完整的A/D转换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 四个步骤。

  二、 判断改错题

  1. 凡频谱是离散的信号必然是周期信号。

  三、名词解释

  1.反向消差法

  四、单项选择题

  1.记录0~200Hz的正弦信号,宜采用固有频率为(     )Hz的振动子较合适。

  A.120        B.400       C.1200       D.2500

  五、多项选择题

  1. 提高二阶系统的固有频率,可以扩大系统的工作(     )范围。

  A.频率       B.阻尼      C.相位        D.幅值    E.频域

  六、计算题

  1.某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如:

  

  (1)该信号属于哪类信号(周期或非周期)? (2)当该信号通过一理想恒带宽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A(ω)=1,带宽B=80Hz,中心频率f0=50Hz,该滤波器输出波形的频率成分?

  七、简答题

  1.何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北京自考网 天津自考网 上海自考网 重庆自考网 河北自考网 山西自考网
内蒙古自考网 辽宁自考网 吉林自考网 黑龙江自考网 江苏自考网 浙江自考网
安徽自考网 山东自考网 福建自考网 江西自考网 四川自考网 贵州自考网
云南自考网 西藏自考网 广西自考网 广东自考网 海南自考网 湖南自考网
湖北自考网 河南自考网 陕西自考网 甘肃自考网 宁夏自考网 青海自考网
新疆自考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