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自考“中国法制史”考试大纲隋唐的法律制度

http://zikao.eol.cn  来源:  作者:中国教育在线  2014-10-02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隋朝的立法概况,隋律的体例和内容;理解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掌握唐朝的立法概况、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唐朝主要的司法制度。

  课程内容

  第一节 隋朝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开皇律》;《大业律》。

  二、隋律的体例和内容

  体例上共l2篇,500条;内容上有刑罚制度、十恶制度、八议和官当制度等。

  第二节 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礼是治国的主要手段、法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治国必须礼法结合。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法律内容要统一、法律内容要简约、法律内容要稳定。

  三、慎重行刑的思想

  严格依法办案、慎重审理重案。

  第三节 唐朝的立法概况

  一、主要的法律形式

  律、令、格、式、典;律令格式间的关系。

  二、唐律的制定

  《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及其《律疏》、《开元律》及其《律疏》。

  三、唐律的特点

  礼法结合;首创“疏议”;律条简要;立法技术完善。

  四、唐律的影响

  对唐后中国的封建朝代立法的影响;对当时东亚国家的立法的影响。

  第四节 唐律的主要内容

  一、《名例律》总述

  刑罚;重点打击的十类犯罪;贵族官吏的特权;老幼废疾减免刑罚原则;更犯的处罚原则;区分公罪与私罪原则;自首原则;共犯的处理原则;两罪从重处罚原则;同居相为隐原则;化外人相犯处理原则;类推原则。

  二、其他十一律概述

  十一律的内容规定:“六杀”:“六赃”:“保辜”制度。

  第五节 唐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中央司法机关;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告诉的方式;告诉的限制;不合要求告诉的处罚。

  三、审判制度

  审判期限的规定;审判官回避的规定;刑讯的规定;判决与上诉的规定;死刑案件复奏的规定。

  四、司法官的责任

  审判责任;执行责任;监管责任。

  考核知识点

  《开皇律》和《大业律》的制定概况;隋律的体例和内容;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共彼此的关系;唐律的制定;唐律的特点;唐律的影响;五刑;十恶;贵族官吏的特权;老幼废疾减免刑罚的原则;更犯的处罚原则;区分公罪与私罪原则;自首原则;共犯的处理原则;两罪从重处罚原则;同居相为隐原则;化外人相犯处理原则;类推原则等;其他十一律概述:“六杀”:“六赃”:“保辜”制度;唐朝的司法机关;诉讼制度;审判回避的规定;刑讯的规定;判决与上诉的规定;死刑案件复奏的规定;司法官的责任。

  考核要求

  一、隋朝法律制度

  1.识记:《开皇律》与《大业律》的制定概况。

  2.领会:《开皇律》的体例和内容。

  二、唐初法制指导思想

  领会: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慎重行刑的思想。

  三、唐朝立法概况

  1.识记:唐律的法律形式;唐律的制定。

  2.领会:唐朝法律形式彼此间的关系;唐律的特点;唐律的影响。

  四、唐律的基本内容

  1.识记:“五刑”:“加役流”:“五流”:“十恶”;议、请、减、赎和官当:“公罪”和“私罪”、更犯、自觉举、同居相为隐等;除《名例律》以外的其他十一个律的律名及其所规定的内容:“六杀”、“六赃”和“保辜”制度等。

  2.领会:老幼废疾减免刑罚、更犯的处理、区分公罪与私罪、自首、共犯的处理、两罪从重处罚、同居相为隐、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和类推等原则。

  五、唐朝司法制度

  1.识记:中央司法机关:“三司推事”和“三司使”;地方司法机关;审判官回避的规定;判决与上诉的规定;死刑案件复奏的规定等。

  2.领会:告诉的方式;告诉的限制;不合要求告诉的处罚;刑讯的规定;司法官的责任。

北京自考网 天津自考网 上海自考网 重庆自考网 河北自考网 山西自考网
内蒙古自考网 辽宁自考网 吉林自考网 黑龙江自考网 江苏自考网 浙江自考网
安徽自考网 山东自考网 福建自考网 江西自考网 四川自考网 贵州自考网
云南自考网 西藏自考网 广西自考网 广东自考网 海南自考网 湖南自考网
湖北自考网 河南自考网 陕西自考网 甘肃自考网 宁夏自考网 青海自考网
新疆自考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