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25-04-18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科目代码:3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 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开学了,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某中学语文者师为同学们确定了学期素质教育目标:“每个月读一本名署,识两位名人,听三首名曲,品四幅名画,背五首古诗。”
该教师的做法
A.干找了学生学习的节奏
B.优化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C空化了欢质教育的内涵
D.指明了素质教育的途径
2.入职工作所满两年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山适应教育教学环境
B.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A凝练教育教学经验
D.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3.年轻的男老师王勇在课觉 上与男生互动多,与女生互动很少,理由是“避免别人认
为我与女生太亲近”王老师的做法
A.合理,体现教育智款
B、合理、村合传统观念
C.不合理、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
D不合理,有修公平停生的理念
4、 每次实施新的教学设计之后如艺师都公何自己“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最好?能不能改进?要不要调整:”这设明影老师
A.养于自我反思
B.善于自我激励
C.缺三教育自信
D.缺乏学习方法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完法所规定的公民自由的是
A.出版自由
B纳税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科学研究自由
6.沈菜购买用于考试作弊的隐形耳机。以每副1000元的价格向参加高考的考生出售,
累计获利1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当地公安机关可对沈某处以罚
款的金额是
A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
B.5千元以上。1 万元以下
C. 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7.姜某前往一 所初中的后勤部门求职,陈校长了解到姜菜管因故意犯罪被剥夺政治权
利。拒绝了姜某的求职。陈校长的做法
A.不合法。侵犯了姜某的隐私权
B.不合法,侵犯了姜某的平等就业权
C.合法。学校没有自主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的权利
D.合法,姜某不具备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
8.教师何某时常在微信朋友警暗示学生家长送礼,还在家长群里展示家长送的礼物,
造成了不良影响。依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对何某采取的措施是
A.给子行政拘留或者罚款
B给予行政处分或名解聘
C.责令退还礼物,加倍罚款
D.责令停课。永久取酒教师资格
9.某次体育课上,因老师迟迟未到,班长刘某便组织同学到操场踢足球。在踢球时,学生宋某突然昏倒在地,经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得知,宋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学校事先并不知晓。在这一事故中, 应依法承担责任的是
A.学校和宋某的监护人
B.学校和刘某的监护人
C.刘某和宋某的监护人
D.刘某的监护人和宋某的监护人
10.寒假期间,某中学要求所有教师加班两周,对于不加班的教师予以扣发工资处理。学校的做法
A.正确,学校有权给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B.正确,学校可以合理使用教师的时间
C.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自由发展权
D.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权
11.孤儿陈明常年在外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好心人士发现后把陈明送到了当地的未成年人救助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救助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将陈明交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B.将陈明送专门学校接受教育改造
C.将陈明送当地学校完成义务教育
D.将陈明交当地人民政府收容教养
12.周老师在某地一所高级中学负责招生录取工作,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周老的发现学生张晓的分数比较高,但有过在专门学校就读的经历,于是做了退档处理,周老师的做法()
A.合法,学校有招生录取的自由
B.合法,不妨碍张晓选择第二志愿
C.不合法,侵犯了张晓的学习自由权
D.不合法,侵犯了张晓的平等升学权
13. 上课铃响后,章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发现黑板上有一幅丑化自己的画像, 同学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面对这样的情境,章老师应该()
A.立即停课,查出捣乱分子
B.继续上课,留待课后处理
C.召开班会,开展批评教育
D.压制怒火,等待学生检举
14.作为班长,晓月成功组织了很多班级活动。可是,晓月的妈妈担心班级事务影响晓月的学习,私下对班主任范老师说:“不要让晓月担任班干部了。”范老师二话没说就照办了。范老师的做法
A.体现了对家长意见的尊重
B.体现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C.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完整性
D.忽视了班级管理的差异性
15.新入职的丁老师和同事们不熟悉,经常独来独往。王校长推荐他参加学校教工排球队,并建议他和队友交流排球技巧。在教育局组织的运动会上,大家齐心协力,获得排球比赛第一名, 丁老师也迅速地融入了集体。 这表明王校长
A.注意引导教师克服道德信念构成中的心理障碍
B.重视牧师道德情感生 成的基础性要素构建
C强调教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位
D.注面对教师非道德行为的引导
16.晓甜上课经常开小整,有时还不交作业。乔老师发现她喜欢写作,就经常在班上表扬她作文写得好,还经常给她推荐阅读书目,慢慢地,晓甜开始信赖乔老师。学习也认真起来。乔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关怀特点是
A.非对等性
B.可互换性
C.方法性
D.形式性
17.人的血液成分中,主要功能为在吞噬异物和产生抗体,以帮助机体防御感染的是
A. 白细胞
B.红细胞
c. 血小板
D.蛋白质
18. 有些世界性的科技竞赛,是该学科在国际上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大赛只在中学生里开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性中学生科技竞赛的项目是
A.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B.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C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D.电子奥林匹克竞赛
19.《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法典,其中包括了诉论、财产、家庭以及买卖奴隶等内容。这部法典的呈现形式是
A. 刻在岩石上
B.刻在甲骨上
C.写在羊皮上
D.写在绢绸上
20. 古人在练丹过程中, 了解到一些矿物学和化学知识,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抱朴子》 一书对此有过记载。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许逊
B.魏伯阳
C.葛洪
D.陶弘景
21.“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它出自于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这部著作是
A 《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22.音乐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有不同的流派与风格。下列选项中,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音乐的是
A.爵士音乐
B.古典音乐
D. 主调音乐
C.标题音乐
23.“八仙过海“的故事波传广泛,民间后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俗语。用来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办法。下列剪纸画中,韩湘子是()
24.在教育测量中,题目难度计算常用极端分组法。现共有200人回答了某道试题,总分排名最前面的54人中有45人答对,总分排名最后的54人中有9人答对,则这道题的难度是
A.0.83
B.0.58
C.0.50
D.0.32
25.信度是用来反映某测试题在测量学生相应水平时的致性程度, 它受题目的类型和数量的影响。现有针对某知识点的考试,要从题库中抽题组成标准化试卷,因考试时间限制,总题数不得超过60.下列四种组卷题数,信度最高的是
A.45道
B.50道
C. 55道
D.60道
26.在Word中,下列关于表格操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连续单元格可合并成一 个单元格
B.两张表格可以合并成一张完整的表格
C.一张表格可拆分成多张表格
D.表格的外框可加上实线边框
27.在Excel中,下列函数表达式可完成计算工作表中数据平均值的是
A. =SUM(A1:A6)
B. =COUNTIF(A1:A6)
C.=MIN(A1:A6)
D. =AVERAGE(AI:A6)
28.下列选项中, 与“绿茶一茶叶” 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蔬菜”和“水果”
B.“雨伞”和“雨具”
c. “跑鞋”和“跑道”
D.“面粉”和“面包"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将选项中的数填入“8、10. 20、32、( )、 88” 空缺处,符合该组数字排列规律的是
A.50
B.52
C.54
D. 56
材料分析题
问题:
(1)第三段中加点短语“思想质量上的不尽人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目前的地方与无名或隐名写作,有哪些不足?对于地方性写作,文章所期盼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10 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抢红包”是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之一。各类“抢红向”活动出机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人风多、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
综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论说文。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窄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2.【答案】C。凝练教育教学经验
3.【答案】D。不合理,有悖公平待生的理念
4.【答案】A。善于自我反思
5.【答案】B。纳税自由
6.【答案】C。1万以上,5万以下
7.【答案】D。合法,姜某不具备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
8.【答案】A。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9.【答案】A。学校和宋某的监护人
10.【答案】D。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权
11.【答案】A。将陈明交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12.【答案】D。不正确,侵犯了张晓的平等升学权
13.【答案】B。继续上课,留待课后处理
14.【答案】C。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完整性
15.【答案】B。重视教师道德情感生成的基础性要素构建
16.【答案】C。方法性
17.【答案】A。白细胞
18.【答案】D。电子奥林匹克竞赛
19.【答案】A。刻在岩石上
20.【答案】C。葛洪
21.【答案】A。《红楼梦》
22.【答案】B。古典音乐
23.【答案】B。图片中吹紫金箫的人
24.【答案】C。0.50。
25.【答案】D。60道
26.【答案】B。两张表格可以合并成一张完整的表格
27.【答案】D。=AVERAGE(A1:A6)
28.【答案】B。“雨伞”和“雨具”
29.【答案】C。54
二、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崔老师教育理念不正确,是对教育观的错误理解。
首先,崔老师的教学行为违背了素质教育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材料中崔老师对待学生的“偏科”表示理解,认为是个人兴趣偏好的选择,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说明崔老师没有注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其次,崔老师的做法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面对所有的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材料中崔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召集这些学生谈话,引导他们树立人生目标,但是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不加干预,甚至告知学生偏科没有关系,说明崔老师在展开教育时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再次,崔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促进个性发展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材料中崔老师没有关注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对于学生喜欢的事情也只是表示理解,而没有加以引导,并且班主任与崔老师商量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时,崔老师也表示没有必要,说明崔老师没有做到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育,违背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最后,崔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材料中,崔老师漠视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只把教育学生认为是学校的事情,是对教育观的狭隘化理解。
综上,崔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观的理念,需要每一位老师深刻反思,引以为戒。
【难度系数】★
【知识点】综合素质-教育观
31.【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毕老师的行为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如贯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的方面,也有需要我们借鉴经验教训的如没有真切做到关爱学生的方面。
(1)毕老师前期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材料中的毕老师因秩序混乱,直接当众呵斥班长的行为,没有考虑到班长的人格、没有顾及班长的心理感受,没有真正做到关爱学生;
(2)毕老师后期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孙涛同学的辞职信,毕老师一开始直接罢免的行为违背了循循善诱,后期反思后结合上一届班长的情况对孙涛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孙涛认识到学习和班级工作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孙涛的全面发展,正是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的表现;
(3)毕老师后期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材料中的毕老师一开始在处理问题时行为举止未做好示范,但在意识到自己做法不妥当之后,能够严于律己,反思自身的不足,并诚恳地向孙涛同学道歉的行为正是教师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表现。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2.【参考答案】
(1)作者认为思想质量上的不尽人意主要指的是价值层面上。
①社会发展迅速的时期,价值的变化也更为剧烈。当今社会价值失衡已经几乎成为一场人文灾难,不管是从社会还是从个体来说,物质价值的创造与拥有在相当的程度上压倒了精神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②在地方与无名或隐名写作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宣泄式、怨怼式甚至破坏式写作成为潮流。
(2)①文章认为目前的地方与无名或隐名写作的不足之处在于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标准、写作目标、写作类型以及问题等都是拷贝于先行文学制度的文学,没有显示出文学在民间的原创性。
a话语方式的同质化:非民间的拷贝式写作只能是一种丧失了自我文化身份与主体性的“他者的写作”
b内容的同质化:地方知识分子对地方的书写正在日益退化。由于地方地位的降低、地方经验的贬值,地方人口的迁移与流动,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通用化、标准化和模仿化。等原因,导致地方的写作大部分与地方无关。
②对于地方性写作,文章期盼的理想状态:
a应该更积极的探讨或肯定理想与价值。
b民间写作的功能还在于它们可以转换成社会建设的路径,但目前不管是地方抑或是无名或隐名写作都还不能担此重任
三、写作题
【写作思路】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写好材料作文,首先要审好题,所给材料是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时事,引发人们对“抢红包”背后的深层问题的思考。
1.这是科技发展与传统民俗的结合。“抢红包”是传统习俗和现代网络科技发展的产物。现在国家倡导发扬传统文化,发红包是传统习俗,但是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未尝不可,由此可立意为:“传统文化与科技的摩擦火花”“传统习俗在科技力量下的新生”等。
2.认为抢红包破坏了人际关系,忽略亲情友情。认为这种“只认钱”的行为会让人与人的感情更加疏远,让社会风气变得庸俗,故应拒绝抵制“抢红包”活动。由此可立意为“别让红包对你产生隔阂”“红包不应该抢走亲情”等。
3.玩游戏无可非议,但要扭转低俗的社会风气。
4.如何辩证去看待红包,“抢红包”形式新颖,可以增进感情,但是要注意场合和分寸。由此可立意为“让红包增进彼此感情”等。
当然,从以上四个方面立意都是可以的,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