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对于在职研究生“校所结合”的几点思考

2025-03-21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科大以校所结合为纽带,建构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使高校和研究院所各自的优势在培养在职研究生中得以充分发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教研结合、研教互动和科学、教育本质的开放性及资源的共享性,符合当代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但如何在新形势下深人推进这项工作?总结科大的做法,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第一,如何克服体制瓶颈制约的问题。科大校所结合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应该说与科大特殊的校情有很大关联,即科大是中科院所属的唯一一所高校,从建校开始中科院就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因而在与研究机构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方面有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体制优势。当前,尽管国内高教界已充分认识到校所结合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的战略意义,但在推进这项工作的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障碍,如体制瓶颈制约的问题,有的高校虽然也与科研机构开展了一些合作,但一般仅停留在表层,深层次的合作不多,且形式单一。因此,在推广校所结合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时,政府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从体制层面引领协调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问题,使有限的科教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俄罗斯当前正在进行的整合高校与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使高校和科学院的资源相互补充、最终形成大学群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第二,如何解决校所结合由行政推动转变为机制牵引的问题。科大在探索校所结合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模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国内其他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但在目前各种形式的合作中外力起到了巨大作用,即合作更多的是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外力推动,带有很强的计划色彩,还未能真正成为各自长远发展的组织行为和战略行动。这种合作的成本很高,效益却低下。客观地说,在现阶段,推广和加强校所结合,行政力量作为第一推动力是很重要的,但更要注重由行政推动转变为机制牵引,由合作双方部分成员的自发需求和自觉行动,转变为基于各自长远发展的组织行为和战略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合作境界,才能真正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当然,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第三,如何解决校所结合中的双赢问题。任何组织的行为都基于一定的动机和目的,追求组织利益是组织合作的基本原则。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行为也不例外。在在职研究生教育层面,大学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是为了克服自身科研资源的不足,推进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的创新。但从科研机构的角度来说,它与大学的合作也是为了本组织的利益,如果通过合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种合作是难以持久的。因此,解决校所结合中的双赢问题非常重要。在现有条件下,大学应根据科研机构的需求,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给予科研机构相应的回报,如发挥大学多学科和基础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派遣优秀教师到科研机构开设课程,帮助科研机构编写教材和讲义;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积极接受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来校上基础课,并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校园生活环境;在保证大学生源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学生报考科研机构的在职研究生;发挥大学教育方面的优势,为科研机构培训在职管理干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等。

总之,随着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以高校为主,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应该成为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但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人的探索。

在职研究生考试预报名
- 声明 -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