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副院长
潘 武
重庆邮电大学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国际交流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潘武副院长,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2021研招办请回答”访谈栏目,请您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发轫于1950年,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邮政人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西南邮电分校、重庆邮电学校和重庆电信学校;1959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由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900余人。在职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3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900余位,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我校名誉校长、校董事会主席。学校外聘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30余名院士及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英才计划、百人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6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获得者110余人,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等22支。

学校现有学院16个,本科专业5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5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6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5个、重庆市本科一流专业20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4个,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拥有重庆市“双一流”学科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校的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4900余人,累计培养研究生近2万人。

疫情影响下,学校今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对于准备报名的2021年考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今年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按照教育部和重庆市的部署,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努力积极为考生服务。准备报名的2021年考生应该认真阅读教育部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我校研究生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以及考生选择的报名考试点所在省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和报考点的相关公告,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报名和参加考试,报名信息一定要据实填写,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在报考程序上出现问题。

对于准备报考的2021年考生我们有以下建议:第一,认真对待全国统考科目的备考工作,在考研报名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科都很重要,要认真分析并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第二,要经常做一些与考研科目相关的题目,要动手练,不断丰富做题技巧,能够灵活应对题型变化。

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2021年贵校研究生招生是否会有这方面的计划?

我校根据重庆市的统一安排,2021年招生名额会有一定增量,但具体增加多少,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和国家及重庆市重点支持学科专业领域的要求确定。招生计划下达后将及时在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公告。

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召开,对学校2021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有什么影响?

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我校会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制订好我校招生工作方案,做到最大可能选拔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

今年部分高校对研究生教育招生、培养政策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学校是否也会有这方面的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将结合自身校情,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积极加大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提供充足的科研及学科建设基金支持,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请您介绍下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类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均获得B+评级,为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点。学校现有学院16个,本科专业5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5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6个、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5个、重庆市本科一流专业20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4个,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拥有重庆市“双一流”学科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校的工程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备受关注,学校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第一,学校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要求,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落实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实行研究生导师资格年度审核机制。

第二,我校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从研究生课程、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全程加强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三,我校大力推进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工作,建立健全了从学科、学校到市级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体系。近5年,获批市级研究生优质课程 9门、市级研究生教改项目71项、市级研究生导师团队18支、市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个、市级教学案例库10个、市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33项、市级优硕论文54篇,有力地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自国务院学位开展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以来,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第四,我校鼓励并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让研究生有机会了解学术前沿并有机会和学术大咖进行面对面交流,提升创新能力。

第五,我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优化了以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三助一辅”助学金、社会奖学金和优博优硕创新项目等为主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保障。

您能介绍下学校近年来报名和录取的情况吗?比较热门的专业有哪些?

我校近年来研究生报名增长比较快,2020年统考报名人数达8900余人,录取1931人。全校报录比达到约4.6:1;比较热门的专业有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信息学科相关专业。

您能否谈一谈,学校的初试和复试的占比是如何分配的呢?

考生初试成绩占入学总成绩的比例(A)不低于50%,复试成绩占入学总成绩的比例(B)不高于50%。具体比例视报考及达到复试分数线考生情况而定,并在复试前公告。

请您介绍下贵校的研究生学费收费标准和奖助情况?

(1)国家奖学金
博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0元,硕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0。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定1次,奖励成绩特别优秀,表现突出的优秀研究生。

(2)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为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3000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按月发放,共发10个月。

(3)学业奖学金
奖励对象为综合表现合格和优秀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类申请评定,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深入实践,学业奖学金标准和覆盖比例以国家和学校2021年奖助政策文件为准。

(4)博士研究生科研津贴
资助对象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科研津贴由学校和导师共同出资设立,用于支持博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在完成科研任务并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博士研究生科研津贴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0元。

(5)社会奖学金
社会奖学金由社会企业或个人资助设立,用途、额度和评审按照设奖协议执行。其中包括长飞奖学金金额为每生每年10000~20000元;共进奖学金金额为每生每年12000元;华为奖学金金额为每生每年3000~5000元。(具体奖项设立及金额标准以当年学校发布为准)

(6)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
评选范围为本校授予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评选比例为授位人数的5%以内,奖励标准为1000元。

(7)硕士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学校提供“三助一辅”岗位,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申请。岗位津贴基本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按每年10个月发放。学校每学期开展考核,根据考核再一次性发放每生500~1000元的奖励。

(8)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
针对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实施临时困难补助,补助为一次性发放,补助最高金额可达2000元。

(9)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
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审核通过后贷款金额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请您介绍下学校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就业工作,通过“一提三服务”。“一提”主要是指通过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设置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鼓励研究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研究生核心竞争力。“三服务”主要指学校通过就业意向专项调研、就业信息平台搭建、优秀研究生和特殊群体研究生数据库的建立等手段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推荐服务和就业信息咨询服务。

在2015届至2020届毕业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校毕业研究生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兴通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就业比例为29.51%;在信息技术行业就业比例为44.78%。因此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就业的研究所占我校毕业研究所的74.29%,表明我校以信息学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在行业内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占有率。

学校导航
联系
手 机 扫 码 查 看
关 注 掌 上 考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