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坐落在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
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5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是国家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2015年,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广西院士工作站10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广西一流学科5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和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9个。现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个,南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BSL-3)实验室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8个;广西教育厅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6个,广西人才小高地4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含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17个。
(一)博士后需求
(二)博士需求
(一)高层次引进人才条件及待遇
备注:在第二至五层次引进人才中,毕业于国内(境)外知名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等的博士,或有2年以上在国(境)外从事本专业研究或工作经历的博士,每月增加税前3000元补贴。
(二)博士后待遇:
科研方面:
1.国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18万元;一等资助12万元,二等资助8万元;
2.自治区:广西博士后专项资助,每人每年3万元左右,对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者,额外有2-5万元不等,具体资格由自治区人社厅审核、下达;
3.学校:为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当年提供博士后科研启动资金3万元;同时设立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等资助8万元、二等资助5万元;对获得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者,额外按比例有奖励。
生活方面:
1.国家: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提供30万元/年,提供2年;
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6万元人民币和36万元港币;
博士后“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6万元澳门元和30万元人民币;
博士后“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0万元人民币,德方提供每人每月1500欧元奖学金;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入选派出项目,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0万元、国(境)外接收单位提供资助经费30万元(或接近);入选引进项目,资助标准为30万元/年,提供2年;入选学术交流项目,国家提供资助经费3万元/次;
2.自治区:入选“桂博新计划”者,自治区提供10万元/年(学校1:1进行配套),提供2年;
3.学校:符合我校“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条件者,以全脱产方式到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施行年薪制,20万元/年,提供2-3年;
4.住宿条件:提供博士后公寓租住或发放住房补贴;
5.博士后在站期间可落户,随博士后流动子女可在我校幼儿园、附小入托、入学。
6.博士后出站可直接认定为副高职称。
(三)博士待遇:
1、享受学校同职同类人员工资待遇;根据学校政策,另享受博士津贴、住房补贴,税前年薪酬总收入约15-20万元;
2、享受学校教学科研(论文、课题)等相关奖励;
3、符合学校一流学科(含培育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所需人才,可享受学科配套奖励;
4、可享用学校公共科研服务平台;
5、可办理入编、落户手续,子女可在我校幼儿园、附属小学入托、入学;
6、可申请学校危旧房改造指标;
7、符合学校高层次引进人才条件者,可申报相应层次人才,评审获批后享受相应层次人才待遇。
学校网址:http://www.gxmu.edu.cn/(点击链接查看)
公共邮箱:gxykrcb@163.com (接收高层次引进人才简历)
gxykbgb@163.com (接收博士后简历)
gxykrsc@163.com(接收博士简历)
联系人: 苏老师、徐老师
联系电话:13481059540、1597771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