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

本期嘉宾

CHAILIYUAN
柴立元
柴立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中南大学副校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

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
+ 关注
中国教育在线

柴院士好,非常荣幸能邀请您来谈一谈对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和科技、人才放到了一起,报告还强调了教育对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您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柴立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次大会(高博会)为科技界、教育界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们都知道,大学是高等教育重要的载体,是教育、科技、人才交汇的重要平台,科技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如何实现自立自强,教育如何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尤其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一定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也就是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从科技层面来看,我们如何实现自立自强?实际上,现在国家正在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也正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从工程人才的培养来看,我们一定要紧紧地结合一流大学和一流企业建设的契机,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要能够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个方法论就是“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为我们的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所以,现在大学教师们也在认真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中国教育在线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您对于如何提高我们自主培养人才的质量以及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有何建议?

柴立元

从拔尖人才的培养来看,我们认为应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比如说“双碳”战略、“无废社会”战略、交通强国战略、民生健康战略等等,从人才培养上,我们一定要从高站位来培养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国家之所需就是我们学习之所需。从人才培养的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如何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要从小开始抓起,从大学一进校我们就要用立德树人的观念来培养他,以文化来熏陶学生,提高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振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方面,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实施多学科交叉融通。就是不仅让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社会活动能力,比如说有美学素养,能够参与劳动等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要从多方面、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去培养学生。

第二,从适应国家需要来看,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如何培养呢?我觉得一定要有产教融合的平台,就是我们把学生输送到企业去,接受企业的生产实践训练,结合企业的需要,把问题拿回来学习、思考,就是产教融合。比方说我们建立了很多生产实习基地,还有与很多企业共建实验室,都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

第三,科教融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通过科教融合来实现创新。比如说我们很多科研平台、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课外的创新实践,通过一些大的科研项目,大的成果应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然现在的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还要让学生更加有活力,参与到一些重大的全球项目当中去,通过国际融合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最后,是素质教育。我们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前沿,了解广泛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我觉得一定要加强文化知识和科普知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普专结合”,就是科普和专业的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专业知识,用最通俗的故事,了解前沿的科技创新,用最简单的方式,了解复杂的科技难题,这就是“普专结合”。

所以,通过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融合、普专结合,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中国教育在线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本次高博会的主题也紧扣高质量发展。您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柴立元

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定要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发展。我们怎么样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我觉得,一方面,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需要探索人口规模巨大的教育现代化如何实现,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这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另一方面,就是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发展。我们培养学生,既要追求科学知识,追求专业知识,还要让他们了解我们国家的需求到底在哪里,我们的问题导向在哪里,一定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这样的话,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

最后请您简单谈一谈此次参加高博会的感受。

柴立元

毫无疑问,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还有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学术论坛,可以说为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相信通过论坛、博览会上的交流碰撞,一定可以助力我们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