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4月24日以来,教育部先后召开京津冀片区、西北片区、东北片区、西南片区、华南片区、华东片区、中部片区共7场调研座谈会,实现对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
这一系列座谈会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目标,结合各区域特点,深入探讨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4月24日,教育部召开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京津冀片区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峰出席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编制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从谋划转向落实。京津冀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三地及有关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刻认识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树立现代教育观,主动应对教育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把目标问题搞清楚,把方法举措搞清楚,把效果评价搞清楚,不断增强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会议强调,今年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全面落地、三年行动计划开局之年,京津冀三地及有关高校要敢于创新,善作善成,发挥独特优势,突出实干为先,以试点小切口带动全局性改革,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一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探索“五育并举”有效路径。二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立健全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效能。三要推进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完善适应人口变化的基础教育资源调配机制,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四要深化教师教育创新体制改革,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五要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动,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5月11日,教育部在乌鲁木齐召开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西北片区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凸显教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战略先导和基础支撑地位。今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教育强国建设从谋划布局转向全面落实。各地和高校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发扬实干精神,全面准确把握教育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刻认识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精神,深刻认识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要素,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实现高质量开局,切实把党中央擘画的教育强国宏伟蓝图转变为生动实践。
会议强调,要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系统谋划,看清楚改革目标和问题所在,深入研究细化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可行方案和举措,打造品牌、塑造优势、追求卓越,实现教育由大到强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要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中有更大作为。要守正创新,聚焦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的“五项重大任务”,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发挥首创精神,以试点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稳中求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发挥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注重跟踪评价,高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会议要求,要坚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6月12日,教育部在长春召开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东北片区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的重大定位,牢牢把握教育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刻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深刻理解内外部环境变化带给教育的新挑战新要求,深刻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更加自觉把教育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不断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紧迫感、使命感,更有力地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实现教育由大到强的系统性跃升。
会议强调,今年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教育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有关地方和高校要把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要探索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的路径办法,引导高校以特色赋能高质量内涵发展,深化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综合改革,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不同“赛道”各尽所能,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凝练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打造创新发展策源地。要优化教育结构布局,统筹高教、职教、基教资源,通过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夯实教育公平公正底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地方产业升级,服务新质生产力。要扎实推进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落地见效,强化组织领导,改进工作作风,守好安全底线,加快落实重大任务、破解重大问题,在工作谋划、过程管理和成效评价上形成一系列可感可及、可监测可评价的制度机制,以试点小切口带动全局性改革。
会议要求,2025届毕业生即将集中离校,就业工作已经进入关键冲刺期,各地各高校要倒排工期,推动就业工作整体再加力,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
6月17日,教育部在重庆召开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西南片区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三年行动计划重要部署,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迎来全面布局、加速推进的战略机遇期,增强狠抓落实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深刻认识教育已进入经济社会的主战场和中心位置,把握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先导地位;深刻认识教育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把握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关系;深刻认识教育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中的根本基础作用,把握教育变革之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支撑意义。要始终保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会议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有关地方和高校要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要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助力提升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助推产业升级,培育更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长带,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要昂起高等教育龙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增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匹配度,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力支撑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快构建开放自主灵活有效的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体系。要坚持真抓实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底线思维,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把讲政治体现到抓落实的具体行动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6月23日,教育部在广州召开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华南片区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三年行动计划重要部署,深刻认识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深刻认识教育在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中的先导地位和重要作用,深刻认识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正迎来加速推进、蓄势跃进的关键突破期,增强加快推动我国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系统性跃升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把纲要特别是三年行动计划抓好落实好,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取得务实成效。
会议强调,华南地区教育工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要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观念更新、方法创新、体制革新方面走在前、作表率。要注重工作谋划、过程管理、成效评价,开展有目的有组织协同攻关,把教育强国建设“五项重大任务”体现为具体举措和工作机制。要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促进科学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生态,推动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服务人的未来发展需要。要加快完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昂起高等教育龙头,推进高校分类改革,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高质量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持久动力。要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提高育人质量和服务发展的能力。要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不断优化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
会议要求,2025届高校毕业生正在陆续离校,各地各校要把就业工作抓到最后一刻,加强困难毕业生兜底保障,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
6月24日,教育部在合肥召开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华东片区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校要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以教育之强支撑国家之强的历史使命,深刻认识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正迎来加速推进、蓄势跃升的关键突破期,从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加强战略谋划,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定位要求谋划重点工作,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角度加强系统和协同部署,全面准确把握“三大属性”,全面落实“五项重大任务”,充分彰显教育强国建设“六大特质”。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强化试点探索,以“小切口”带动全局性改革,加快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会议强调,华东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有关地方和高校要把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要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育人新格局。要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影响,完善监测预警制度,推进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战略基点。要在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有更大作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高质量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机制,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引导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不同赛道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服务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空间,构建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7月3日,教育部在武汉召开落实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部片区调研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抓住教育强国加速推进、蓄势突破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创造性,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任务全面落地见效,加速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有关地方和高校要把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五项重大任务”,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要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要坚决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施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深化教师教育创新体制改革。要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积极搭建教育交流合作新型平台。要把抓落实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氛围。
会议要求,要坚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暑期学生安全教育,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