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概念
考生情况
搜集信息
志愿选择
常用信息
什么是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为投档、录取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满足考生的志愿要求。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举个例子来说,一旦考生将某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即使你分数再高,如果该校一志愿已经招满了且不预留招收二志愿的名额,你的档案也不会投向该校。

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地位相等”的院校。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平行志愿的特点是什么?

分数优先。在检索考生志愿前,首先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投档检索时,先检索排在第一位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院校志愿,依志愿顺序确定投档。再检索排在第二位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院校志愿,以此类推。

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院校志愿有逻辑顺序。检索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时,是按逻辑顺序即A、B、C、D……院校依次进行的。当考生总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A院校投档条件时,且A校有计划余额时,该生即被投到A院校。

多次检索,一次投档。即按各招生院校确定的投档比例,将符合条件的考生电子档案投档给各招生院校。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考生的后续志愿,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也就是说,考生一旦因各种原因被高校退档,即使他的投档分超出后续高校的调档线,也不能被投档,只能参加下一轮投档录取(下一志愿组、本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换句话说,同一批次平行志愿里虽然可填报多所高校志愿,但考生档案只投一次,实际只是一个志愿起作用。没有被投档的考生按照成绩从高到低再次或多次进行检索,直到符合招生院校投档标准,进行投档。

什么叫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是指省招生主管部门为高效开展录取工作和优先照顾重点院校的录取,划分时间段分期分批进行录取。

一般分为:

(1)提前批次;

(2)本科一批次;

(3)本科二批次;

(5)专科批次。

提前批次,是军事院校、公安院校、艺术和体育类等院校录取批次;

本科一批次,一般是重点大学录取批次;

本科二批次,一般是普通院校录取批次;

考生前一个批次未被录取的,可以参加后一个批次录取,但后一批次的考生不能跨界进入前一个批次的录取。

根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5年起全国多个省份开展了录取批次改革试点,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6年上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继续上海之后,2017年山东、海南等地将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浙江则一步到位,取消所有学校批次,按考生成绩分段录取。 此外,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河南、云南、新疆等7个省份2017年也取消了“三本”录取批次。合并批次已成趋势,目前,全国各省均已取消了“三本”批次。同时已实行新高考的省份,均已完成普通本科批次合并。

什么是录取分数线、提档线、投档线

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也叫省控线、批次线。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只有高考总分(艺术、体育考生含专业成绩)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是分专业类、分批次确定的。专业类一般分为文史、理工,以及音乐(文、理)、美术(文、理)、体育(文、理)以及新高考地区的综合类和物理类、历史类等等,每一专业类又各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等。文史、理工各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只对文化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与专业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提档分数线

在同批录取的院校中,由于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均衡,按照各院校招生计划、调档比例和考生成绩,各校的最低提档分数并不一样,这就自然地形成了院校的提档分数线。他们的共同特点一般是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而其不同特点是部分院校由于生源充足,其提档分数线高于同批控制分数线,有的院校由于生源不足,提档分数线就只好定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还有部分院校(专业)提档分数线低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因此,有的考生高考成绩虽然上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但由于未达到所报院校的提档分数线,电子档案不能投放,因而参加不了该校的录取,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生源不足,而低于某批控制分数线却被录取,就是由于降分的缘故。

调档分数线

投档线只是高校将你的档案提走的最低分数线。一般按120%提档,是为了避免因各种情况录不满留出的选择的余地。而录取分数线是正式被该校录取的最后一名的分数,所以过提档线并不一定被录取,只是很有可能而已。一般录取分数线会高于投档线,如果你的高考分数正好和某校的投档线一样,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被该校录取。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高多少分的话还是要看学校的录取人数和分数来定的,这个是没什么规律的。

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录取考生时对某地报考该校的考生在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本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本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确定的,每年都会不同。

高考投档分数线

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各地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招投总分(含政策照顾分,下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而投档高校的最低一位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的调档线。通常情况下,调档线往往高于录控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调档线等于录控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最关键取决于招投总分是否达到了调档线。

院校级差的含义

如果第一志愿招不满,对第二志愿填报本校的考生,有的高校会规定一个分数限制(具体分值会在招生章程中公布)。如考生王以650分的成绩第一志愿投档到甲大学,但落榜。假设王将乙大学填为二志愿,而该校规定级差为高于本校一志愿录取最低分(或平均分)50分,王的考分减去50分后高于前述的最低分(或平均分),则王的档案才可被投入乙大学。此50分的分值就是乙大学针对二志愿考生的院校级差。但应注意,若将此类高校填做二志愿,你还得留心该校近年是否一志愿满额,如是,则要慎填,否则考分再高也无意义。

院校级差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在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情况下也接收一些(因一志愿报考他校落榜)二志愿填了本校的高分考生,其级差分值和接收比例也会先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招生章程的含义

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一般包含以下内容:总则、学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学习形式、招生组织机构、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录取规则、附则,联系电话、网址等。其中的录取规则对考生来说特别关键,其中列出了录取原则、限制条件或优惠条件。譬如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对加分优惠政策的执行,对单科成绩的要求,男女生比例,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奖贷条件等,对考生是否填报该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将招生章程公示,学校在招生录取中以已定的录取规则为依据,不能另加附带条件。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免造成无谓的失误。

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同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之间互无关联,符合填报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某所高校的1个“院校专业组”,也可以填报同一所高校的多个不同的“院校专业组”;既可以连续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也可以间隔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

什么是专业(类)+院校

专业(类)+院校也是新高考的一种填报模式,它没有服从调剂选项,跟院校专业组比起来,没有了调剂的风险。以下是专业(类)+院校的志愿表,可以看到它是以专业为单位填报的,这种填报方式可以让考生自由组合。

考生可以选择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可以选择不同院校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以辽宁为例,本科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考生可以填报112个志愿。

虽然选择丰富,但要格外注意专业的特殊要求,如有的语言类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口语成绩,有的工科类专业对色盲色弱有严格限制,有的专业要求学生身高达标。如果考生没能满足这些专业的特殊要求,即使分数达标,也会出现退档、滑档的情况。所以在报考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院校的招生章程,细节问题要和招办老师电话确认,了解清楚再做决定。

什么是等级赋分

新高考改革以后,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以解决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不同省份转换方式有细微区别,具体可参考自己对应省份公布的等级分转换方法。

什么是强基计划?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强基计划招生院校有哪些?    

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2022年共有39所试点高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强基计划录取依据标是什么?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将来如何培养? 

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培养上,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是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正确评估自己的考分

考生高考时,感觉一般会比模拟考试时的状态要好,因此在估分时可适当地加分,但不能过多地加分或减分,因为感觉毕竟是感觉。同时,在估分时还要注意一些学科的估分要点:

1.语文。各门学科中最难估分的要数语文。虽然客观题部分比较容易估分,但其后的几类题由于弹性比较大,考生就应该特别注意。例如现代文阅读部分,如果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则要看与标准答案是相近还是相悖,如果相近,还要严格比较两者,看角度是否一致。作文评分是按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两个分数进行评判的,一个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是10分,在发展等级里有一项突出的,都可以加1—10分。基础等级的估分要从主题、结构到语言逐项衡量。在第二部分评分中,如果作文跑题,不可能拿到发展等级的分。但是现在高考的作文在写作表达方式上,文体限制不大,可以写记叙经历,编些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展开联想,这样的要求再跑题恐怕是很难了。所以在估分的时候不要过分悲观。

2.数学、物理。数学一般就是按步骤给分,没有太多的灵活性。在估数学分时,重点在大题的估分上,要按步骤算分,解题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但是在步骤上相当的位置会给同样的分。

物理的步骤分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不一定是非得要和标准答案相同。只要叙述得很清楚,逻辑关系上比较明朗的话,同样会给分。因此,物理答题的步骤、程序往往比答案还要重要。一般情况下:考生估分可能会偏高,因为考生只会对答案,认为答案对了就会得分。而物理阅卷更注重答案是怎样来的,根据是什么。有些考生答案也许错了,可他得的分也许比答案对的考生高,原因之一就是解答过程的完整性。

3.政治。对于政治题的估分,不是答得内容越多越给分,而是要看是否将观点答出来了,才能给分。因此,政治估分应把“踩点”和“踩意”相结合,也就是说不一定完全“死抠”标准答案,只要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标准答案,表述清楚、明确就可以适当给自己加分。但这种“踩意”也不是无边无沿,还要以标准答案为纲,要把握好这个度。

4.历史。历史估分容易偏高。考生在估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1分的分点下常包括若干句话,一般情况下,只要答上了一个方面的一句话,就能加上这1分了。②答题里面如果出现判断错误,后面的即使答对了,也不要给自己加分。因为判断错了,阅卷者就不再往下看了。③估分要注意抓关键词,虽然你的答案所有的话和标准答案都比较相像,但最关键的那个词没有,也不要加分,因为阅卷时就是找那个关键词。

5.英语。英语最好按照自己平时的情况估分,因为英语考题客观题比重大,估分相对容易,比较难估的只是作文。在对作文进行估分时,最好按照自己平时的情况估分。

学生第一遍估分可以把自己认为“可得可不得”的分数全部算在得分之列;第二遍再按此方法细估一遍,找一个平均值;第三遍是把这部分分数全部排除在外;第四遍按此方法细估;第五遍是用最高得分加上最低得分,然后得平均分;第六遍是用细估的最高分加上最低分得平均分,最后再平均。一般情况下,学生估分高低与学生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家长、老师也应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高考估分时应充分考虑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估分之前要吃透标准答案,然后回忆自己答题的情况如何。题目不仅要答对,还要看答得是否完整。因为少一个步骤或少一个论点,都会被扣分;第二种情况,对于结果错了的答题不能全盘否定,有些时候中间的某些步骤是对的,也可能会得分。但是,这种情况下,分数要往低处估。如果解答的方法和标准答案不一致,最好请老师来把关。第三种情况,考生要检验自己是否运用了一些未经推导的公式。也就是说,只有课本上黑体字的公式和定理才能直接引用,否则也会被扣分。另外,那些平时粗心大意的考生还要注意,考试时不要有漏写、漏答的情况出现,譬如,在做应用题时,为了节约时间,经常不写“答”字。如果在高考中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会被扣分。

分析自己可以上哪个批次

批次线,决定着考生能够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进行学习和深造。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平时学习成绩结合高考考分情况分析,再对比往年公布的省控线,确定自己在哪个批次中,进而合理进行志愿填报的选择和取舍!

批次线(又称省控线),决定着考生能够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进行学习和深造。批次分数线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除政策规定的特殊降分情况外,院校只能录取所在批次分数线上的考生,当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批次分数线(通常称“上线考生”),考生的档案才能被投档到所报考的高校,然后再由高校选择录取。

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究竟自己能考多少分,是很难估计得十分准确的,因为变数太多。但如同求解函数的值域一样,推测自己能落入哪条分数线的哪一个区域则是可能的。

各省的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它既受当年招生计划数与报考人数的制约,也受当年试题难度及全省考生考分情况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中学毕业生人数没有太大变化,而高等学校又扩招的话,本省升学率就会增加,各批分数线就相对下移;如果高考试题让多数考生都感觉偏难,总体得分减少时,分数线也会下移。要估计自己能进入哪一类分数线区只能迂回入手。

分析自己的性格及兴趣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第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

据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所以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对于自己兴趣的考查,主要看当前潜在的职业兴趣和对各门学科的学科兴趣。

第二,要认识自己的性格

性格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相对来说不起主要作用,但是,在选择专业之前对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对今后选择和专业有关的职业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心理学家建议:热情、善于言谈的学生,比较适合选择师范、法律、旅游等专业和职业;细心、同情心强的学生,适合选择医生专业;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果断性强的学生,宜选择工科类的专业;组织协调能力俱佳的学生,宜选择财经、管理、数理等专业。

根据霍兰德教授六角型职业人格的划分,人的性格可分为研究型、工具型、艺术型、管理型、服务型和事务型。

研究型性格:乐于解决抽象问题,喜欢运用词、符号和观念来进行工作。好奇,宁愿思考问题而不愿意动手去处理问题。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不愿意受人督促,也不愿意督促别人。

工具型性格:愿意从事“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喜欢使用工具,特别喜欢操作大型机器。做起事来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但不善言辞交际,在社交场合往往觉得很不自在,最不喜欢教育工作与接待他人的工作。

艺术型性格:喜欢能以写作、作曲、绘画、摄影、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工作环境。乐于创造新颖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比较敏感,喜欢独立工作,而不过多关心社会纠纷。对单调的或经营性的工作不感兴趣。

管理型性格:喜欢竞争,敢冒风险,精力充沛,乐观自信,善于交际,能说会道,具有领导才能。喜爱权力、地位与物质财富。一般不擅长科学研究,对系统而复杂的思维工作很不耐烦。

服务型性格:喜欢从事为人服务和教育他人的工作,喜欢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善于交际,人际关系很融洽,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一般缺乏技术特长,不喜欢从事需要运用劳动工具的工作。

事务型性格:喜欢按计划办事,乐于完成指令性任务。总希望知道别人期望他干什么,自己从不谋求领导职务。不喜欢冒险,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感兴趣。

理科男生若是研究型性格,可选经济学、金融学等;工具型可选金融工程、侦查学等;艺术型可选农艺教育、印刷工艺教育等;管理型可选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等;事务型可选保险、信用管理等;服务型可选保险、信用管理等。

文科男生若是研究型性格,可选哲学、经济学等;工具型可选医学校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艺术型可选电脑艺术设计、影视编导等;管理型可选国际经济贸易、中文等;事务型可选文秘、会计等;服务型可选空中乘务、航空服务等。

理科女生若是研究型性格,可选经济学、金融学等;工具型可选文物保护技术、地理科学等;艺术型可选农艺教育、园艺教育等;管理型可选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等;事务型可选保险、税务等;服务型可选社会工作、国际事务等。

文科女生若是研究型性格,可选经济学、教育学等;工具型可选口腔医学、医学校验技术等;艺术型可选中文、外语等;管理型可选中文、历史等;事务型可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等;服务型可选空中乘务、航空服务等。

第三,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在选择专业时是个较为复杂的因素,它既受社会文化环境、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又受个人的性格、兴趣等内在的影响。一般说来,职业价值观与理想基本是一致的,但无论是以什么专业作为理想专业的人,职业价值体系中均应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人能力及个性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这个专业将来对应职业的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澄清个人和家庭的核心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再作出专业和将来的职业选择。

第四,考生需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水平能否达到该专业的学习要求

考生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能够在哪方面取得成就。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它是人们从事一切需要一定智力水平活动的必要条件。特殊能力是在特殊活动中发生作用的能力,如绘画、作曲等。可见,个人能力与专业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具体在选择专业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知道的是,有些专业是需要考生具备一些特殊能力才能报考和学习的,如美术、音乐、表演等。但是就其他大部分专业来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不超出一般范围的。另外,在学生所处年龄这个阶段,可以说,他们能力发展的空间是相当大的,尤其进入大学阶段后,随着眼界的扩大,知识的扩展、锻炼能力机会的增加,他们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在专业选择时,虽然能力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不宜作为一个绝对化的考虑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事实上,我国的高考制度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已越来越表现为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察,也可以说主要对学生进行的是基本学习能力的测试,只不过高考这种能力测试是隐含在各门学科的考试中的,例如语文考试,主要测查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等。而考生的高考成绩,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当前各科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状况,同时在我国目前的招生政策下,也决定了考生能否顺利升入大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因此,在选择专业,填报志愿时,考虑到能力的因素,主要的参照点还是学生的高考成绩。

自我认知与规划

一个人的志向是激发自我奋发努力的动力,也是未来个人事业的方向。所以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明志”——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航标。

建议

关于特长——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专业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相关特长的考生。假如考生在单科竞赛中(省市级以上)曾取得优胜,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了院校的提档线,被其相关专业录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关于性格——有的同学活泼开朗,有的沉着稳健,有的是急脾气,有的是慢性子,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考生本人的气质和性格。比如,细心谨慎的考生很适合管理类专业,性格活跃、善于交际的考生很适合传媒类专业等。

关于成绩——考生应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有所了解,在选择专业时明确自己所在的梯度。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单科成绩,如清华大学看重数学、物理和外语,因为它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如果这三门课程的基础不好,可能会存在些许影响。

填报志愿前对自身做全面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报纸杂志也呼吁学生,高考志愿填报要从自身的兴趣出发。的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现实又是怎么样呢?

有机构曾做过专项调查:有超过42%的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近68%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

显然,仅仅靠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大学专业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一个人喜欢导游专业,但是性格内向,羞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在这个专业上,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相互矛盾,就难于在此领域有长足的发展。

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过分强调兴趣重要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另外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人的天赋和性格。

职业定位是基础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相信不少人会不知所云。当前教育对职业规划理念灌输的滞后和缺失,使得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出现短视现象。他们无法站在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角度去选择自己的专业,而是把自己一时一刻的好恶和想法当成自己专业选择的标准。

考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甚至是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都是为了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如果自己所学非爱,所学非长,毕业后难于做到人-职匹配,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效果将大打折扣。

考生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眼光去考虑自己专业的选择,这样才能为自己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我定位是关键

高考志愿填报,首先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定位的过程。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生填报志愿前要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和评估,不能单纯地依靠兴趣去选择自己的专业,更要考虑到自己性格、天赋能力等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兴趣可以告诉你喜欢什么,而性格可以告诉你适合什么,天赋可以告诉你擅长做什么。只有当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定位自己,从而在高考专业选择时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

全面认识你自己

邬斯宾斯基(P.D.Ouspensky):认识自己是所有古代教学的第一原则与要求。

认识自己是职业定位、自我定位的前提,也是科学选择专业的关键。

首先,对自我的认识来源于自我评价。考生对自己兴趣、性格、天赋的认知是志愿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教育一直专注于学生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自身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可能造成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足和偏差。如,一些考生完全有能力选择更好的大学、更有挑战性的专业,但可能因为对自我评价过低而错失机会。

其次是他人评价。特别是家长,班主任老师的评价相对全面。但是这种评价可能带有浓厚个人喜好的色彩,有失客观,而且对学生内在价值动力、天赋能力等极其重要的内在心理特质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在参考他人意见的时候需要谨慎对待。

最后是心理测评,即通过心理测评来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在国内,高考志愿测评是一个新鲜事物,其测评的结果较为全面和科学,渐渐地为更多的家长和教育机构所接受。考生如果希望在志愿填报时就对今后的长期发展有个较好的规划,可以尝试选择相关的测试系统帮助分析,进而对专业的选择给出一定的指导建议。

高考志愿填报无疑对考生的一生影响深远,因此,考生在专业选择时应该特别注意考虑的全面性--专业是否是自己兴趣喜欢的?专业是否自己性格适合的?专业是否是自己天赋能力擅长的?只有在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考生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迈出正确、关键的一步。

与此同时,尽管高考志愿测评技术在国内发展较快,但哪怕是一些较权威的专业测评,也有其局限性,他们只能通过网络平台为考生提供测评服务,学生只有登陆其网站才能参加测评,这使得不少上网条件受到限制的考生难以通过测试对自己进行分析。

此外,市面上不少测评软件仅仅只是从兴趣的维度对考生进行考察,相对于性格和天赋,兴趣的稳定性欠佳,这样得出的结果对考生就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在此,也提醒考生,选择测评软件时,需要先对测评体系有个系统的了解。

不可忽视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情况是指家庭的经济条件能否支付或是否需要支付高额学费及生活费用。这在个人综合竞争力中属次要位置,仅需贫困生和有的考生作相比较的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凡有子女读大学的家庭,都存在经济负担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有少数的专业,国家要发给专业奖学金;绝大多数的专业,则不发;学生的费用全由家庭承担。这样,读少数有专业奖学金的家庭负担要稍轻一些,读绝大多数无奖学金的专业的家庭负担就要重一些。

一般说来,读综合性大学、理科院校、外语(课程)、财贸等院校,家庭负担要重一些。读这些院校的本科,仅学费家庭一般要支付出5000元以上。读独立院校(或分校)、艺术类院校,一年的学杂费就在1万~1.5万元。读军事院校、公安院校,家庭基本上无经济负担。因此,考生选择专业时,不得不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既要分析现有的情况,也要分析三、四年内的情况。

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又选择了家庭负担重的专业,无论如何是会影响学业的。选报专业作为一种理智的选择,应当考虑这个因素,以免入学后因经济问题引起不必要的苦恼。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作为父母辛勤培育了十几年的儿女,应当学会为父母分忧,尽力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考生个人特征情况

考生个人特征如兴趣、特长、志向、能力、职业价值观等。

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 %~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而具体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对于自己兴趣的考查,主要看当前潜在的职业兴趣和对各门学科的学科兴趣。

特长——选择了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无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俗话说,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每个考生部应认真做一次自我分析,看看到底最喜欢哪一门学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更擅长动脑?表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哪一个更有优势?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在同学中处于什么地位?等等。这些都是你选择志愿的参考因素。

志向——各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能力——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具体在选择专业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知道的是,有些专业是需要考生具备一些特殊能力才能报考和学习的,如美术、音乐、等。但是就其他大部分专业来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不超出一般范围的。另外,在学生所处年龄这个阶段,可以说,他们能力发展的空间是相当大的,尤其进入大学阶段后,随着眼界的扩大,知识的扩展、锻炼能力机会的增加, 他们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在专业选择时,虽然能力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 不宜作为一个绝对化的考虑因素。

职业价值观;一般说来,职业价值观与理想基本是一致的, 但无论是以什么专业作为理想专业的人,职业价值体系中均应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人能力及个性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这个专业将来对应职业的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弄清个人和家庭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再作出专业和将来的职业选择。

志愿填报可参考的网站

目前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观念正在转变,考生和家长更加懂得借助工具和大数据进行科学填报。那么,志愿填报前有哪些网站或应用可参考呢?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简称“学位网”,在学位网上,可以查询不同高校的学科在全国排名情况。  

2.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各省教育考试院负责拟定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组织实施普通高校招生的报名、体检、制卷、考试、评卷、志愿填qulibihai报和录取等工作,其官网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唯一入口。教育考试院网站除了填报志愿,还可以查询大学录取结果,也是各省每年高考政策最权威的发布平台。

3.阳光高考

4.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  

掌上高考是由中国教育在线倾力开发,聚合全国高校招生信息、专家教授资源,搭建高中、高校交流桥梁,为高中及考生提供一站式高考政策解析及升学指导服务的志愿填报指导应用。

掌上高考聚合2700余所高校历年录取分数、招生计划、就业分析、热门问答等信息,为考生升学报考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数据参考。

其中模拟报志愿功能,考生只需选择所选科目或科类,输入分数或位次,即可快速生成与本人分数、位次相匹配的院校列表,并为考生预估报考风险,指导考生科学择校。

点击体验一键键智能填报

5.目标大学招生办官网(本科招生网)  

目标大学招办生官网也是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时需关注的重要平台,学校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历年分省分专业录取情况也会在官网公布。

掌握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学校录取线

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要准确掌握高考招生各批次录取的控制分数线,这是填报志愿的主要依据,还应收集近五年各学校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各院校在四川省录取的考生人数,并结合自己的预估成绩和目标院校专业进行分析。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考生分析预测各招生院校的录取线与自己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志愿的命中率。

应注意的是,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考生不能单纯看绝对分数,而需要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来分析档次和冷热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其变化趋势。例如有的院校和专业长热不衰,有的则是一年冷一年热, 有的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有的则逐年下降。即使有的院校历年投档线变化没有什么规律性,但通过了解近几年的投档线,也会对选报志愿有所帮助。

重视使用《高考指南》和《计划合订本》

《高考指南》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录取资料统计篇中的数据是关于高考录取唯一权威、系统、全面的统计数据。《高考指南》以院校录取信息为主,一般刊载院校3年、专业1年的核心录取数据,包括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新生分专业录取情况统计表,普通高校招生各专业(类)分院校录取情况统计表等数据表单。

《计划合订本》中同样包含了很多需要考生读懂的信息,也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招生计划合订本主要包括招生类别、录取批次、高校排序、办学层次、高校代码、专业代码、各高校在本省招生专业、各专业招生人数、语种、学制、学费及特殊专业要求等内容。

每年填报志愿时都会出现一些考生和家长,因不仔细阅读招生计划而填报失误的情况,因此团长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仔细阅读招生计划合订本中的相关规定,提前做好补充备注。

仔细查看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

《高考指南》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录取资料统计篇中的数据是关于高考录取唯一权威、系统、全面的统计数据。《高考指南》以院校录取信息为主,一般刊载院校3年、专业1年的核心录取数据,包括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新生分专业录取情况统计表,普通高校招生各专业(类)分院校录取情况统计表等数据表单。

《计划合订本》中同样包含了很多需要考生读懂的信息,也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招生计划合订本主要包括招生类别、录取批次、高校排序、办学层次、高校代码、专业代码、各高校在本省招生专业、各专业招生人数、语种、学制、学费及特殊专业要求等内容。

每年填报志愿时都会出现一些考生和家长,因不仔细阅读招生计划而填报失误的情况,因此团长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仔细阅读招生计划合订本中的相关规定,提前做好补充备注。

了解特殊报考要求

考生如果有特殊的志愿填报需要,比如报考军校、免费师范生、以及提前批报考等,一定要注意从相关渠道了解一些志愿报考的特殊要求,并按照要求做好准备。比如,报考军校就有相关身体状况的指标。

除了考试成绩,身体状况也是影响考生录取结果的因素之一。考生应参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不同院校因身体条件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建议最好不要填报。

从历年高考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恰当的志愿填报能为考生的高考成绩“锦上添花”;反之,则很可能使考生与理想的院校或专业失之交臂,甚至导致考生名落孙山。因此,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考生和家长更应高度重视、审慎决策,充分利用好高考出分前这段空档期,多多了解报考政策和志愿设置情况,提早规划志愿填报方案。

先选择专业还是先选学校?

到底是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是让考生及家长一直拿不准、辨不清的问题,是优先考虑学校还是专业,上了好学校,专业不喜欢就业前景不理想,怎么办?为了学个好专业掌握热门技能,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了二流大学,却发现名校文凭才是就业“敲门砖”。选院校和选专业,哪个优先的问题,主要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专家建议:

如果你是高分考生,这样有实力可以在院校和专业上都选,即选好院校又选他认为好的专业;如果你成绩中等,建议还是以选院校为主,尽量进一个实力强的院校;对于分数稍微低一些的考生,就应该以选择专业为主,从就业角度去考虑,尤其是一些专科层面的,这个批次的考生,尽量考虑专业,学一个自己擅长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的就业渠道或者就业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院校优先:

  (一)好学校的好处

  好处一、名校光环让你赢得尊敬 自信

社会尊荣感,名校有很多光环,当你出去自报家门的时候,报出自己母校名字的时候,母校的名字首先就会给你界定一个身份。不管这身份最后是否值价。名校往往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尊敬,否则多多少少会有点失落。家长对于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考大学上名校,清华北大应该说一直是所有家长最大的心愿。而且在同学之间也是一个可以炫耀的资本,认为好的学校肯定会有好的将来,能上名校将来的社会地位、人生轨迹也会变的精彩。

名校光环,可以获得比其他人略多些的机遇,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和尊重,会给人带来另一种正向的心理价值,那就是自信和责任感。那自信是你在上学之初,被北大录取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我是在激烈竞争中被选择的”,这种被选择的自我认定,会使你更有自信心。

好处二、就业优势 更多成功机会

有数据清晰地显示,虽然有些人看不惯名校生高傲自负的态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名校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优先职业选择,很多好企业只在名校做招聘。

好处三、丰富的高校资源 助你增长见识

毋庸置疑,名校的硬件设施、软件条件绝对是一流的,由于有国家重点支持,而且有慈善人士或校友捐赠,好学校硬件设施不成问题,图书馆图书藏量惊人,而且随时更新,专业学习的实验设备也一应俱全。从教学楼到图书馆、科研室、研究所这些无疑是一些普通院校望尘莫及的。高额的科研项目基金、科研成果丰硕这些成就终究会带领老师和学生在名校的基础上、在前人的基础上登上更高的阶梯。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名校会带给你更宽广的见识。名校通常有长久的历史,广泛的世界联系,世界上各种政商名流,文化巨匠,有很多机会会被邀请到名校参加活动,发表演讲。你可以亲眼目睹名流风采,亲耳聆听名家演讲,在北大,你可以看到克林顿,普京,李敖,李嘉诚、比尔盖茨、连战等诸多通常只能在电视、杂志和报纸上看到的人物,听见他们的演讲。这些现场演讲的文字你的确也可以在其他地方看见,但是现场的气氛,场景,质感,是文字报道所无法给予的。

好处四、深厚文化的熏陶 雄厚的人脉资源

名校大多是历经岁月的洗礼、积淀文化的精髓发展起来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无声的熏陶、潜移默化的点染,因为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这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艺术力量。

名校生的社会影响半径更大,得到其他校友提拔与帮助的机会更多,因此名校往往有更强的社会圈子,可以借助于社会圈子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人一生中,有不少机会,来自你的人脉资源。名校能够给你奠定的人脉资源一定会比普通学校强。这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名校校友很大一部分会在官场、商场掌握核心资源。在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所产生的总统、银行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要远远多于一般大学。虽然你不能直接因为这些得到好处,但是你在这个网络中,你的生活和事业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好处五、留学优先 争取深造机遇

国内有数的名校生是国外著名高校留学的主力,他们更容易被接收,更容易得到奖学金,也更容易有选择不同的留学学校的机会。名校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强调与国内其它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许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合作的重点是具体科研课题及学生的共同培养等,这些得天独厚的国际资源也是一些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

好处六、更好的奖学助学机会

名校不乏成功校友,名校出身成功的机会更大。在名校有更多的个人设立的奖学金、助学机会、创业基金。当然也不排除有成功人士要依靠名校的光环赢得更高的社会知名度,主动为名校提供奖学金以及就业实习的机会。另外,名校社团活动更容易得到赞助,很多商家主动要求冠名名校的某个活动,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就要去跑外联自己搞定了。

(二)院校优先的弊端:专业可能不对口

如果一心想读重点大学,而自己的分数又不是很有竞争力,可能只能选读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如果这些冷门专业是自己兴趣所在,那还可以;如若这些冷门专业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考生可能要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和困难。

专业优先:

  (一)好专业的好处

  好处一、学习动力 你的大学不乏味

兴趣与特长是学习原动力,如果清楚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毫无疑问相关的专业学习当然也得心应手。选择一个自己愿意去努力学习的专业,并打算将来可以作为自己人生事业来做的专业,无疑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实践。

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好处是,将来毕业找工作也能够很顺利找到,毕竟你专业技能学的好,奖学金、优秀称号也很多,综合素质高,招聘单位一定会很乐意把你招收门下。

好处二、职业发展 你事业的起点

专业是学生的标签,“入对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日后发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选好专业是求职的最好优势,如果专业完全不符合你要求,进了大学也学不好,选择专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大学读书只有四年,职业却将伴随你一辈子。

好处三、生活质量 你生活的乐趣

“对某项工作没有兴趣,容易精疲力竭”——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或者做起来不顺手,当然生活的质量相应的也就降低了。

现实生活的压力不断加大,人们开始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一份称心的工作也是所有人都在努力追求的生活目标。这样一来,你掌握的技能则成了你就业的筹码,专业技能、专业水平将再一次主导你的职业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提高生活质量,让你选择用四年时间学习的、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帮你实现。

好处四、节约时间 你人生的选择

发现了专业不合适再重头开始选择,那么在时间上将是很大的损失——由于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回去重新学习,是对时间极大的浪费,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你是否还有勇气再一次投入学习,以学生的心态重拾课本。毕业后同学们都在忙于工作,而你却因对工作的不喜欢,再决定重新进修你是否有这样的魄力和胆识。不要让大学的四年悄然消失,却没有为自己留下让你生存生活的筹码。

(二)专业优先的弊端:可能会受限制 沾不到学校名气的光

不少考生后悔当时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敢报名校,进了学校才发现,无论是学校硬件设施还是校园文化,都跟名校相距甚远,学校没有为学生制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蓝图,学习氛围也不浓烈,很多考生会随波逐流,一事无成。毕业时,虽然专业课学的很扎实,却因不是名校出身被无情拦在门外

选择大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读透高校录取规则

有许多考生或家长,在考虑高考志愿填报时,往往把主要经历放在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而忽略了对高校《招生章程》的阅读。其实,要填好志愿,高校的《招生章程》是不可不读的。因为《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中的内容尤其是“录取规则”,是高校对社会和考生的承诺,高校必须依据招生章程开展招生工作。因此,考生要仔细阅读。

之所以要读透高校录取规则,这里说的是要“仔细”阅读,是因为许多文字,不仔细琢磨,容易被忽略。也就是这里要谈的细节问题。

高校《招生章程》“录取规则”中,就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细节问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被忽略。我们仔细剖析《招生章程》,希望在新一年的填报中,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

(1)平行志愿的低投档比例或“不退档”承诺

阅读高校《招生章程》的“录取规则”里,要明确调档比例。如平行志愿的调档比例,一般都在高校招生计划的105%左右。但也有高校提出只按该校招生计划数的100%调档。

不要以为调档比例只是院校和省级招办的事情。其实从高校明确提出的调档比例中,可以读出一些对考生非常有用的信息:如投档比例100%,,则意味着零退档,只要愿意服从调剂,身体不受限。这个信息对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平行志愿投档后如被退档,则只有等待征求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

(2)梯度志愿第一志愿录取满额,也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

对于传统的"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省份来说,一般高校只有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但也有一些高校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

(3)录取条件或要求

当然,"录取规则"里,更多的是一些限制性要求。有关限制性要求,多是针对部分专业或部分身体受限考生。但也有一些院校提出了"超宽"限制要求,也就是限制面比较大。

(4)专业学制的"不三不四"

除医学类本科专业为五年外,一般本科专业为四年,但却有不少非医学本科专业"不四"。一些院校在《招生章程》里会有特别说明,或在《招生计划》会有备注。如学制一般5年的专业有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等。

二、摸清学校底细

报考大学,请先看清楚具体专业和合并情况,不能够单单看学校的简介,很多高校出于招生的需要,刻意隐瞒了一些事实。如果报考之前不慎重,等去了再后悔,实在令人惋惜。更别说各学校之间的相互比较、分出优劣了。而如今正是信息时代,各种资料满天飞,各种消息扑面而来,真伪难辨,对错不知。由于广大考生及家长不是专业人士,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要想在不长的时间内了解情况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完成高考志愿填报,就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资料的全面性、多样性、客观性,以及其可比性,也就是说各种资料进行对比,必须具有可比的条件,符合对比的要求,不然不是没有意义,就是作用不大,甚至会有副作用。下面我们了解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 

  1、“985”高校

“985”大学应该说是重点中的重点,国家竭尽全力扶持这些高校,无论从财力还是从人力上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考入这样的高校,会“身价”倍增,也会前途无量。

  2、211工程”高校

“211工程”大学应该算是上是大家眼中认可最早的重点大学了。这种高度认可也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契机,同时也给学生无限的可能。一般来说,“985”和“211”工程院校都是在本科提前批或者是第一批录取,分数比较高,有实力的同学可以重点考虑。

报考建议:如果要报考一个最好的中国高校,可以“985”顺序来报考,如果分数不够这些学校,可以考虑非“985”和“211”高校,同时考虑学校所在地城市。

  3、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启动实施“双一流”建设,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目前985、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建设”。有实力的考生对双一流高校可重点关注。

当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可以挑选一些虽然不在三个名单中,但是仍然出色的专业高校,如军事院校、中戏、中央美院、外交学院等。或者干脆一点,直接去中国香港、澳门的大学读书。

三、参考全国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全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对报考研究生作用非常大,只需“对号入座”就可以了,而对于高考生就不完全如此了,由于全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和国家重点学科是根据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进行的,而本科生的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而不能简单地完全“对号入座”,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对号入座"的,具有非常高的参考可用价值是无疑的。

四、理性参考各类“大学排行榜”

各种“大学排名榜”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尽管目前国内关于高校的排名榜很多,排名的依据和参照因素不尽相同,调查的范围大小不一,因此有些“大学排名榜”不免失之科学和客观。对高考考生来说,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各种排行榜和理解它们的意义,对于填报志愿也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考生和家长究竟该如何理性看待高校排行榜呢?某高校招生办主任表示,大学排名可以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资料,但不应过分迷信。“由社会机构推出的各种大学排行榜公信度不高,而目前又没有官方制订的排行榜。因此,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光看排名或许能够对学校的办学层次有大致了解,但名次相近的大学之间的排序不一定客观。建议考生和家长可以这么看:比如1-10名,应该比30-40名好,以此类推,圈定一个选择的范围。这样相对来说,就比较合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一、考生如何选择心仪的大学

  (1)了解大学的真实情况

全面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院士、长江学者、教授的水平和数量等),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况怎样,等等。

(2)寻找适合自己的大学

要考虑两点:第一个是由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考分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其他情况等组成的自身竞争实力。无论哪个要素出现了缺陷,都会影响考生的整体竞争实力。第二个是学校的竞争实力。这虽然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但是以综合排名为基础的,最终会反映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最好掌握学校3-5年的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再准确判断并预测学校2010年的录取分数线。

(3)所选的大学要有梯度

有的考生在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了1所或者2所学校。我国的现行招生政策是,前一批次的落榜一般不会影响后一批次的录取,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所填报的志愿。提前批次录取的最大好处是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对于本科第一、二、三批的考生,尤其是第一批次的考生,一定要知道"不报白不报,报了不白报"的招生录取规则。对于后续批次志愿,如果你不报,就浪费了一次或几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高招报考中出乎考生与家长意料之外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就一定会在第一批次录取,而忽略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

(4)不能过于依恋大城市

大家都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要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自身竞争力很强的考生,当然可以选择报考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和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但这毕竟只是每年考生中很少的一部分。其他广大考生,则应将报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在志愿填报中更加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水平。不能别人报哪里,你就跟着报哪里,要注重个性化的选择。

(5)第一志愿很关键

许多考生及家长名校情结很重,一心想进名校。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抛档、能否录取。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要一矢中的。如果你冒险搏高,不留余地,就会导致风险很大。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

二、各层次不同类别的大学对考生的录取要求

由于招生院校层次、类别不同,各层次的院校招生录取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公安院校、部队院校、国防生招生要进行面试,其政审和身体条件的要求也较严格;外经、外贸、旅游等专业对考生的身高、相貌以及外语要求相对高些;有些高校特别是一些重点院校或热门院校设置有分数级差,即第二志愿的考生要将高考成绩总分扣除若干分数后,才与第一志愿的考生一起排队安排录取,有的高校分数级差达50分;许多工科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普通高校按培养层次分本科和专科;在本科院校中又有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之分,一般本科院校又有二本和三本之分;从类别上分有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师范院校、军事院校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院校,其招生录取新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填报志愿前,必须全面了解高校招生的要求。

  (1)声誉较高大学要求

声誉较高的大学在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在全国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招生的要求和特点是:强调第一志愿,注重高考总分与相关科目成绩,重视学科竞赛获奖者、科技发明奖获得者和专项特长者。

(2)综合性大学要求

综合性大学是指理、文、外等学科比较齐全的普通高校。国家教育部所属综合性大学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另外还有省属综合性大学。由于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招生专业多,所以,在录取新生时成绩跨度大,专业之间录取情况不去平衡,每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相差有的高达几十分。在录取中按第一志愿生源多的专业录满后,应慎重填写"专业服从分配",这样可提高被录取到所报志愿院校的几率。

(3)理工类院校要求

理工类院校是我国普通高校中专业和招生录取数量、门类最多的一类高校。在理工类院校中,分为理科类和工科类专业。工科类院校与理科院校相比,对考生身体条件或健康状况要求偏高,工科许多专业是不招色弱、色盲考生的。

(4)农、林、水类院校要求

农、林、水类院校在招生录取中较为重视考生专业志愿。随着高校的发展,目前一些农、林、水院校已经全面向综合性大学迈进,专业结构越来越合理。对第一志愿报考农、林、水类院校的考生,只要成绩达到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一般会一次性地将档案发给院校审阅录取,考生第一志愿选报这类院校,录取率一般高于其他院校,较容易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5)财经类院校要求

财经类院校及专业比较热门,录取新生成绩比较高,相关科目侧重于语文、数学、外语。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往往比重点院校分数线还要高。但由于近年的财会、金融、贸易等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太理想,这类专业中有些已逐渐由"热"转"冷"。

(6)军事院校(含国防生)要求

军事院校(含国防生)担负着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其招生的特点是:①招生对象是20周岁以下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女生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5%,甚至不招女生。②实行提前录取。已被军事院校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地方院校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仍按地方院校志愿顺序参加录取。③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政审严格。要求考生本人政治思想品德表现良好,同时对考生家庭成员及社会主要关系须进行政治审查。④体检要求严格。按照《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检查,确定考生身体状况是否合格,标准比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要求更高。

  (7) 特殊院校要求

有一些院校培养目标有其特殊性,因而对招生对象的政治条件提出特殊的要求。如军事、公安、政治、海关、国防等涉及国家机密、军事、法律方面的院校或专业,除按普通院校的政治思想品德考核标准进行政审外,在政治态度、组织纪律、思想品德等方卖弄还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对于获地区(市)级以上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院校都非常重视对他们的录取。但作为考生,应结合自身诸方面的条件,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否则,尽管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也可能落选。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学生,普通高校都会优先录取,这类考生可选择对思想品德方面要求高一些的院校或专业。

快速识别高校

不少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被一些大学的名字搞得云里雾里,一是面对名目繁多、名称相似的学校不知校址究竟在哪里;二是从一些看似气派、实则模棱两可的校名中看不出到底办学方向是什么,特色、“家底”不清晰,倒好象什么都行、什么都强的“大杂家”;三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许多“后生”之辈混同在一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牌名校中,掩盖了其办学历史和应有的本来面目,以“次”充好者有之,“招摇撞骗”者有之……致使一些考生和家长靠猜测凭感觉来选择,或仅凭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看似好听的名字来填报,实际上已步入了大学“变名”的误区,被录取后深感后悔或直觉上当者不计其数。……对此,有必要撩去一些大学的“美名”面纱,还它一个真实,给考生以正确引导。

清晰把握高校历史沿革和变化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我们指导自己的志愿填报。广大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要清晰了解自己所报学校的实力,在了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

选专业需考虑的因素

专业无所谓好坏,只要考生感兴趣,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够发挥其所长的专业,就是适合考生的好专业。如果单从就业的角度去选择专业,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就不会很高,也很难在这个行业做出成绩。考生选择的专业要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如鱼得水,不仅学习过程较为轻松,还有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相反,则可能导致因为对所选专业没有兴趣,学起来不认真,半路辍学或者即使勉强毕业,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也是表现平平。例如,对数字不“感冒”的考生如果选择了会计、金融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学习过程可能就比较吃力,毕业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意愿也不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考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了什么专业,只要学好了,都是有前途的。其实各行都缺人才,但不缺人力。有些媒体公布了一些薪酬诱人的职业,比如同声传译、保险精算师。选择专业不能只盯着这些职业光鲜的薪水,要理性了解这些职业的另一面。就同声传译来说,虽然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很多,但是否能达到同声传译的水平,不仅要靠考生的天分,更多的是持久的实践和积累。对于精算师,要求就更高,一个业务覆盖全国范围的保险公司,可能公司总部只需要几位精算师就够了。

是否应该关注受鼓励的专业?

对于许多“热门“学校、“热门”专业,像前两年的经济和计算机类,的确是这样一种情况 ,报考人数非常多,招生人数有限,便造成了许多考生落榜。同时,有许多学校、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较多,报考人数却非常少。过去如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 业、石油和师范类便属于这种情况,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不仅仅需要某几个专业的人才,她需要的是各个方面,各个专业有用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的不是一行一业的状元,而是各行各业, 三百六十行的状元。(农业、林业、地质、矿业、水利、石油、师范,每一类专业的人才对 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国家大力鼓励广大考生踊跃报考这几类学校,这类学校师资较好,考生上线率高,录取容易。建议踊跃地报考受鼓励的学校和专业。

“热门专业“一般指哪些专业?

招生中的“热门专业“并不是某个专业实力高低的划分,“热“或“冷“只取决于填报的人数,不是专业好坏之分。

理性地看待专业的冷与热

要着眼长远,不要仅凭目前某些专业受当时特殊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而放弃填报。更不要赶时髦选择目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喜欢机械发明还是诗词歌赋?你的理想和抱负是什么,是IT精英,商业老板,亦或是自由的摄影师?热衷于篮球、爬山这样的集体活动,还是更惬意于独自一人沉浸在文学的海洋或者寂静的湖边?

作为每个考生而言,都要认真了解自己,因为你的这些选择会关系到你的未来。

兴趣、性格是专业选择的首要参考标准

确定兴趣选专业,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你的兴趣在哪方面,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性格类型的,知道了自己的性格分类,你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专业了。

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术人员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职业理论专家霍兰德提出的职业性向理论,是把人格分成六大类。即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现实型(Real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和常规型(Conventional)。

而职业环境也可以分成相应的同样名称的六大类。人格与职业环境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类型都属于同一个类型,那么他的职业满意度和成就感就会高些。

如何预估高校今年的分数线

对高校今年录取分数的判断,专家建议用录取线差来表示。比如这个院校在一本录取,属于一本院校,它今年的录取分数可能比一本线高出多少分,我们以什么为依据呢?应该根据往年的情况来分析,所以我建议要分别计算一下往年这所高校的分数线差是多少?找3年、5年的分数看一下。 第二个,对于这个院校往年录取线差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比如说2008年录取线差高出一本线50分,2007年高出一本线80分,2006年高处一本线70分,有一个波动,这个波动越小他们互相之间差值越小,这就说明它越平稳,所以我们选择院校应该选择录取院校比较稳定的院校,尤其是第一志愿选择这样的院校,这样会更有把握。

有录取线差了,我们对稳定性也有判断了,报考的时候我们还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保险的空间,假设录取线差很稳定,08年高出一本线50分,07年高出一本线55分,06年高出一本线53分,即使这样,那么我们也要留一定的余地,今年你报考它应该在它平均录取线差的基础上加上10分或者15分,留一定的保险空间,这样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录取。即使今年发生一点小的波动也可以保证我们被录取。

供大家参考,但这项工作我建议各位考生要做一下,一定要按照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做基本的分析。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定性判断和综合考虑,这样会更把握。

相对于平均分,录取线差更具参考价值,而且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中国教育在线建议考生用“录取线差”来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所以应该逐年计算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线差:

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2003——2008年录取情况简单线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结合考生实际情况报志愿

志愿是考生志向与意愿的体现,是考生对今后学习、工作的自我设计,因此填报志愿必须理智。合理的志愿才是合适的,合适的志愿才是好的志愿。

怎样才算是合适的志愿——适合你的志向、适合你的兴趣、适合你的分数、适合你家庭的经济实力和适合你自身的条件。

(一)个人志向突出 兼顾现实环境

理想和兴趣是激发人生奋斗的动力,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导航标。

选择志愿时要首先考虑兴趣爱好,做出第一次筛选。但是也要注意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未必适合他去从事,只有对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有兴趣的人,才能胜任他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

在选择志愿时,考生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志向,明确职业发展,并以此来选择学校和专业类别。另一方面,在填报志愿时又不能局限于某一学校或专业,要放开视野,做长久打算把自己的志向和愿望同社会的需求、就业的现状融合,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避免脱离实际。

(二)综合估测分数 准确定位

筛选专业之后就要给自己恰当定位。只有位置找的准,志愿才能填的恰如其分,合理利用每一分。高考录取中,考试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

"准确定位"是考生填报志愿当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是准确填报志愿的前提。对于考前估分和考后估分的考生而言,更需要考生找准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

让高考分数和高考志愿默契配合,联手出击,你才能笑傲高考,叩响理想高校的大门。

(三)攀高与稳妥 眼前与未来

有些考生平时成绩不错,高考也发挥正常,考分可达重点线,但一味追求稳妥,在选择志愿时过于保守,不敢报重点学校,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其实,没有实力的盲目攀高固然不可取,但是相信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就应该去争取,例如实行顺序志愿填报方式地区的考生,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第一志愿将目标定在实力够得着的学校,第二志愿锁定在一志愿万一失手后,有把握被录取的学校。

另外,在选择专业时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难易和发展前景是很自然的,但是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看,因为现在选择的专业志愿,其就业和发展情况要等四年之后才见分晓。眼前毕业生就业紧俏的专业四年后也许仍然紧俏,也许趋冷;相反的,目前就业较难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年后毕业生就业会变得紧俏。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志愿时一定要着眼未来。

(四)考虑身体素质 家庭经济状况

了解《体检标准》,以及考生身体状况有无限报的专业。这主要是对报考中职类学校的考生。一些中专职校、技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了相应的规定,如视力、身高、有无疾病等,如果不符合条件,根本不会把考生志愿投档。

了解哪些院校在政审方面对考生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有些特殊的限制性条件,还要考虑经济状况,如一些三本院校的收费标准相对较高,个别专业的收费也是有差距的;另外是否有深造和出国留学的打算,这也关系到考生对学校实力的选择;

填报志愿是一个系统的任务,要结合院校历年录取线、考生分数、兴趣专业、职业发展等因素综合考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我出发,选择专属于你的志愿组合,让你的志愿填报更完美更占优势。

顺序志愿的填报技巧

所谓“顺序志愿”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在一个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对学校而言,所有学校只能同时同步录取同一顺序志愿的考生;对考生而言,则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是同一顺序的志愿被检索投档。这种投档办法的第一步是对所有批次分数线上的考生按其第一志愿投档,投档后所有考生的第一志愿学校都必须返回确切的投档结果(包括被学校录取、退档、分数未达学校提档线没能投出)后,第二步再将所有未录考生重新汇总,然后再同时分别投向他们所报的第二志愿学校,也就是在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完成后再进行第二志愿的投档,同时同步按志愿顺序投档录取,依次直至本批次3~4个志愿录取结束。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目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的填报一定要坚持"志愿优先、遵循分数"的原则,重视院校、专业之间的梯度,处理好各批次志愿之间的关系,重视第一志愿,同时也要兼顾二、三志愿的搭配,为自己赢得更多被录取的机会。

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

平行志愿也有自然顺序

一是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属于并列关系,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二是分数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文史、理工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加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三是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志愿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是院校志愿栏目之间仍有自然排列顺序,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排列的院校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投到该院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它志愿;

四是一轮投档,因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院校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被退档时,可以参加同批次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档检索。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也不是“平行录取”。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有自然顺序,并不是只要成绩达到所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条件,就可能会被4所平行志愿院校同时录取。而是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一所志愿高校后,其他志愿就不再检索,对每个考生而言投档录取机会仍然只有一次。

一个位次对应一个考生

考生的投档分是考生高考成绩总分加上固定的政策性照顾加分后的分数(是判断考生是否向高校投档的基本依据)。比如,某考生高考总分是590分,如果他是省优秀学生,按我省政策,他可以享受20分政策性照顾加分,他的投档分就是610分。

位次是考生的投档分在文史类或理工类排序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平行志愿是从高分到低分对考生逐个检索,当遇到同科类同批次同分考生时,计算机是无法判断先检索谁后检索谁,因此必须分科类对同分考生按照事先确定的排序规则排出一个位次,一个位次对应一个考生。位次是惟一的,计算机可以按位次对考生逐个检索。

那么平行志愿是不是只对高分考生有利呢?省高招办专业人士指出,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对于不同批次不同分数的考生都增加了选择面,每个考生可以同时填上几所梯度层次的高校,特别是每一批次都有其相对高分考生,选择面和受益面更明显,因此平行志愿对高分考生有利的同时,也一样增加了其他考生的投档机会。

平行志愿风险注意规避

目前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出,一轮投档后不可能补投。考生被投档后,如果成绩相对较低、专业不服从调剂、不符合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不符合某些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等,高校就可能将档案退回。而一旦出现退档,考生只有参加征求志愿填报或下一批次录取。

同时,考生定位不恰当、志愿梯度不合适也是造成落榜的重要因素。如考生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都过高,投档分未能达到院校的投档线,考生档案就不可能被投出。如果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之间没有适当的“梯度”,则该考生被投档的机会将大为减少,相当于自己把原有的4次机会变成一次机会,那样变成了如果A志愿不能投出,而B、C等后续平行志愿院校比A志愿院校要求还高,则后面的平行志愿显然也都无法投档。

把握顺序记住参考口诀

从理论上讲,实行平行志愿后,几所好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了,但考生和家长必须注意顺序。因为平行志愿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或所填报院校近年录取分数线相对于自己的分数均较高,也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无法出档。

如何把握好“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请家长和考生记住参考“口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即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

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不妨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志愿A,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学校,志愿D则填“垫底”学校。这样的话,几所学校就形成了梯度配置的顺序,可避免“高分低就”带来的懊悔,也防万一没达到较好院校的投档分,也有相应的院校可读,不至于落到低批次院校或落榜。

不过,要注意的是,“冲一冲”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乱冲。

谨慎对待“服从调剂”

在考生志愿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愿栏后面都有“服从”栏。设置该栏,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当然希望按志愿录取,但是由于受信息材料、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的限制,有的考生会把志愿报得较高,有的考生则处理不好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以致第一和两个并列的志愿相继落空。“服从”二字绝对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服从”二字,有时比第二、第三志愿录取几率还高。

(一) 服从调剂的意义

服从”栏报考两层意思:一是“学校服从”,当所填的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院校;二是“专业服从”,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填的各个专业均未录取时,你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考生如果确认“服从分配”,则一方面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接受了必须按调配入学的义务,极可能调剂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要有心理准备。填了服从就会按服从在缺额的招生计划中优先调配比较好的学校或专业。服从调配者一旦被录取,就必须到录取你的院校就读,否则,会影响国家招生计划的完成。因此,对于这一栏目,考生既要充分重视,又要慎重对待,表态具体明确。

院校调剂:加大同批次录取的机率

院校调剂,简单的说就是志愿未被录取而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调剂到其它学校,一般情况下,在你志愿未被录取你选择了服从调剂后,调剂的过程都是院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完成,然后把调剂的结果通知你。

专业调剂:录取的另一条"保险带"

专业调剂也称“专业服从”,是指招生学校在录取时对某些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对于考生而言,是否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情况下,愿意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服从专业调剂”扩大了考生本人的录取机会。当考生档案调入某大学后,由于名额所限未被所报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自然扩大了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此,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凡“空白”者,均作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对待。若“服从专业调剂”,希望考生具体写明服从哪些专业或哪类专业,或除哪些专业以外其他任何专业的调配。

对于“服从调剂”,建议考生谨慎进行选择,“调剂”能够加大考生的录取机会,但是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合理的抉择。

(二) “服从”填报注意事项

  “服从”栏填写应注意三点:

1,填写“是否服从”栏目不可含糊不清,要明确表态,也不可空着不填,凡“空白”将按不服从分对待。

2,填写要具体,写明服从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可以按自己意愿多写几个具体专业。这样填,有关专业的招生人员容易下决心。

3,有范围的表态,可填报从除哪类院校或除哪些专业之外的任何专业。

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会,理性和理智是填报高考志愿的两大法宝。在人生重大选择的十字路口,碰运气、赌命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服从”与“不服从”只一字之差,本无对错之分,重要的是填之有据,适合自己,才不至于后悔和遗憾。

分数线/批次线查询工具

分数线、批次线也叫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即省招办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全省考生统考成绩统计表和往年考生复读等因素,按略大于招生计划数确定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原则是既要考虑普通高校能够完成招生计划,又要减少自然落选的人数。原则上,只有在该批次线上的考生才能报考该批次内的院校(征集志愿降分招收批次线下考生的情况除外)。

进入:分数线查询工具

一分一段表查询工具

一分一段表是根据考生考分(含各类照顾加分)从高到低排序,以一分为一段,制成考生投档分的“一分段表”。考生填报志愿前,第一步要知道自己的位次,也就是说要比较准确地知道自己在全省同类考生中的排位。一分段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照资料,对帮助考生合理选报志愿非常重要。

进入:一分一段表查询

各省市高考招生政策

高考招录政策性文件,于每年高考后在各省市考试院官方网站发布。文件中详细规定了考试报名、体检、考试档案、招生计划、考试录取批次设置、志愿填报模式、录取工作规定及流程等内容。考生可根据文件,初窥本地区招录工作的全貌,从而对高考全流程做好整体的把控。

查看:各省招生政策

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四轮评估于2016年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 分为A+、A、A-、B+、B、B-、C+、C、C-九个档次。

查询:各校学科评估结果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单

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我国“十一五”期间将择优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建设点。按评选时间,特色专业共有七批。

查询:各校特色专业

全国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重点学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这些专科被称为“重点学科”。以下为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第三次评估结果,包括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查询:各校重点学科

志愿填报工具箱
-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