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57万,涨幅达21%。这是最近5年连续在高位上超过两位数的高增长。

就业压力显然是硕士研究生报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表明,研究生报考热和GDP增长有相关性,即GDP高增长,研考报名人数增长较低,甚至会出现停滞,GDP下滑时,研考报名人数相对增长较快。这一增长也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直接相关。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比上年增长167万,净增长人数则达到往年的3倍左右,高校毕业生已经占据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学历“贬值”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包括“双一流”高校在内的著名高校也纷纷宣传其本科毕业生的国内高升学率,读研究生俨然已经成为优秀学生的标配。

与此同时,研究生招生也一再创下最高纪录。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对未来研究生培养划出了方向,也对适度的规模扩张,尤其是博士的扩张定下了基调。2020年研究生招生达到110万,2021年招生则超过120万,招考录取比保持了相对的平稳。在硕士招生上,专硕逐渐成为主体,并明确提出,未来新增硕士原则上主要以专硕为主,即硕士层面更多定位于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而不再是学术,对于著名高校,学术人才逐渐向博士阶段靠拢。因此,一些著名高校开始取消部分专业学硕招生,全面转向博士阶段培养。

考研热,热的主要还是人文社科专业。无论哪所学校,报考最热的往往都是工商管理,即便是理工科高校,很多高校人文社科考生占据多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对研究生的培养结构进行大力气调整,尤其是学科结构上,毕竟社会发展与建设更需要理工科人才,这无关是否忽视人文学科。面对美国对中国人才培养的打压,尤其是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打压,今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需要有忧患意识,加强和提高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尤其是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与美国的竞争,表面是技术,背后则是人才,科学技术人才是核心和关键。

一、研究生报名热度持续高涨,报考人数屡创新高
二、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扩招重点向专业学位倾斜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 提高研究生质量多措并举

目录

DIRECTORY
一、研究生报名热度持续高涨,报考人数屡创新高
二、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扩招重点向专业学位倾斜
三、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 提高研究生质量多措并举

摘要

ABSTRACT

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57万,涨幅达21%。这是最近5年连续在高位上超过两位数的高增长。

就业压力显然是硕士研究生报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表明,研究生报考热和GDP增长有相关性,即GDP高增长,研考报名人数增长较低,甚至会出现停滞,GDP下滑时,研考报名人数相对增长较快。这一增长也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直接相关。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比上年增长167万,净增长人数则达到往年的3倍左右,高校毕业生已经占据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学历“贬值”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包括“双一流”高校在内的著名高校也纷纷宣传其本科毕业生的国内高升学率,读研究生俨然已经成为优秀学生的标配。

与此同时,研究生招生也一再创下最高纪录。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对未来研究生培养划出了方向,也对适度的规模扩张,尤其是博士的扩张定下了基调。2020年研究生招生达到110万,2021年招生则超过120万,招考录取比保持了相对的平稳。在硕士招生上,专硕逐渐成为主体,并明确提出,未来新增硕士原则上主要以专硕为主,即硕士层面更多定位于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而不再是学术,对于著名高校,学术人才逐渐向博士阶段靠拢。因此,一些著名高校开始取消部分专业学硕招生,全面转向博士阶段培养。

考研热,热的主要还是人文社科专业。无论哪所学校,报考最热的往往都是工商管理,即便是理工科高校,很多高校人文社科考生占据多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对研究生的培养结构进行大力气调整,尤其是学科结构上,毕竟社会发展与建设更需要理工科人才,这无关是否忽视人文学科。面对美国对中国人才培养的打压,尤其是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打压,今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需要有忧患意识,加强和提高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尤其是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与美国的竞争,表面是技术,背后则是人才,科学技术人才是核心和关键。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