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大学生消防逃生技能,强化消防安全意识。11月11日,由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贵州省委社会工作部、贵州省教育厅、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安新区消防救援支队、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管理委员会承办,清镇职教城管理委员会、清镇市消防救援大队协办的“贵州省第九届驻筑大学生消防逃生技能大比武暨消防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在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大学城校区田径场举行。

贵州省第九届驻筑大学生消防逃生技能大比武暨消防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多方聚力:共筑校园消防“防护网”
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副书记、总队长杨全德,贵阳市委常委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嶒,贵州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黄爱民,贵安新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公安局局长黄卫,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刘杰,贵州省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李毓捷,省教育厅安稳处兰宇阳等出席大赛。
贵阳市贵安新区的26所高校师生代表、新区安委会成员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等千余人到场观摩。
本次活动主题为“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集技能竞技、志愿宣誓、装备体验于一体,全程亮点纷呈!

活动出席领导
开幕式上,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刘杰发表了致辞。她强调,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始终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深化安全教育。学校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和谐校园贡献力量,并预祝各参赛队伍赛出风格与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公安局局长黄卫对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扛起主体责任,筑牢“防患于未然”的坚固堤坝,二是深化消防安全协同共治,构建“高效联动”的应急格局,三是培育全民消防文化共识,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副书记、总队长杨全德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全体参赛队员要以昂扬斗志比拼技能、以协作精神凝聚合力,在竞技中锤炼本领,在比拼中交流提升,练就“遇火不慌、处置得当”的硬功夫。二是广大消防志愿者要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普及消防常识、排查安全隐患,让消防安全理念扎根人心、落地生根。三是广大青年学子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消防意识融入日常、把逃生技能练在平时,争当消防安全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让青春在守护平安中绽放光彩。
杨全德总队长宣布“贵州省第九届驻筑大学生消防逃生技能大比武暨消防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以赛砺能:逃生技能赛场见真章
随着哨声响起,大比武正式拉开帷幕。经过预赛和初赛的层层选拔,12支高校队伍同台竞技,上演速度与智慧的较量。




比赛现场
决赛现场模拟火场零距离、迷宫逃生、智力大比拼等10项逃生环节,选手们在比赛模拟过程中,熟练运用灭火器灭火、快速铺设水带、低姿匍匐逃生、结绳自救等技能,动作精准利落,展现出扎实的消防技能与出色的应急反应能力,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播放教育短片和有奖问答环节
此外,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制作的公益广告《我以为》、贵安新区消防救援支队的高校警示教育片,以及有奖问答等环节穿插进行,进一步增强了活动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意义,巧妙科普了逃生知识,为紧张的比武增添了趣味与温情。

主席台领导为获奖队伍颁奖
经过激烈角逐,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斩获本次大赛冠军荣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大学荣获二等奖,贵州中医药大学、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贵州电子商务学院大学荣获三等奖。

杨全德总队长为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消防社团”授牌

高校志愿者集体宣誓

下一届“大学生消防逃生技能大比武”活动举办单位交接仪式
与会领导为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消防社团”授牌,并为12支高校消防志愿者服务队授旗。现场还进行了大学生高校消防志愿者集体宣誓。
为保障活动的延续性,现场为下一届“大学生消防逃生技能大比武”活动的承办单位贵州城市职业学院举行交接仪式,象征着消防比武的责任与使命将继续传递。
志愿集结:青春力量赋能消防宣传
“消防安全日参观及体验消防装备器材”环节,设立“综合体验区”“消防展示区”等展区,同学们沉浸式体验消防逃生,近距离接触消防车、灭火机器人、防护装备等“消防利器”,在消防员的讲解和演示中,直观感受消防科技的力量,不少同学还亲自体验了装备操作,过足了“消防瘾”。


同学们参观、体验消防装备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大学生消防逃生技能大比武是消防技能的“竞技场”,更是高校师生学习消防、参与消防的“大课堂”,以赛促学强技能,以练备战护平安,让消防意识扎根校园,让消防理念深入人心,为青春筑牢生命的“安全屏障”,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