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级导游《导游知识》预习:宗教文化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考试吧 2014-07-15 大 中 小
3、三法印
“诸行无常” :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
“诸法无我”: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
“涅槃寂静”:即达到最安乐的境界.
宁玛派:又称“红教”.宁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故名宁玛瓦。
萨迦派:又称“花教”.因地处西藏萨迦而得名。
噶举派:又称“白教”.噶举意为“教传”,师徒相承,口语传授。
格鲁派:又称“黄教”.格鲁意为“善规者”,以严守佛教戒律而著称。
摆坝派:主张在山野修行,静心忏悔、戒荤、不求他人施舍。
摆孙派:主张僧侣不必戒荤,不必在山中修行,可以接受他人施舍。
1、大藏经(三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2、佛门制度:
一、佛教学术对汉语语言学的影响
(1)表现在词汇学方面
a.一些中国固有的词语,用来表达佛教义理,如:心、空、真、关、定
b.为译佛典而创造的词,如:四谛、五蕴、缘起、法界、真如。
c.根据佛教观念创新的词,如:万劫难复、狂禅、回光返照。
(2)佛典输入了许多新句法并发展了汉语固有的一些修饰形式。如颠倒词序、颠倒语序、排比句法等。
(3)语音学方面 切韵的发明,四声的发明
二、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诗歌方面:盛唐后禅宗发达,文人多兼容儒释,在诗文中平添一份脱俗逸趣。
(2)小说方面:佛教为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或直接提供了故事来源,或启发了作者的艺术构思。
(3)说唱文学方面:僧徒传教使用读、唱结合,导致通俗文学中说唱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三、佛教对中国其它艺术的影响
(1)建筑:寺院采取宫殿式建筑,其间有宗教性的装饰点缀。
(2)雕塑:佛像塑造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圆雕艺术融为一体。
(3)绘画:中国传统的线与墨与外来的面与色不断交流,不断出新,改变了中国绘画的面貌。
(4)音乐:佛曲与民间乐曲、宫廷乐曲交融互采,渐渐形成了具有“远、虚、淡、静”风格的中国佛曲。
三、道教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简况
1、道教的渊源: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
2、道教的产生和确立——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3、道教的鼎盛时期——隋唐和北宋
4、道教的变革时期——南宋金元
5、道教的停滞僵化时期——明清
各道教创始人或著名人物
天师道(五斗米道):张陵(东汉)
太平道:张角(东汉末年)
新天师道:寇谦之(北魏)
茅山上清派:司马承祯、吴筠(北宋)
太一道:萧抱珍(金代)
全真道:王重阳(金代)
(二)道教教义简介
1、道教神学的创世论思想
2、道教的重己贵生论
3、重玄学派的有无双谴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