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失业保险办法》

《贵州省失业保险办法》

【内容分类】失业保险

【分类细目】基本制度

【时 效 性】有效

【颁布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2000.06.21

【实施日期】2000.07.01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发 文 号】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

【主 题 词】失业 保险 规定



《贵州省失业保险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
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企事业单位)
及其职工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企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本条所称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
澳台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省失业保险工作。州(市)、
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
的失业保险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
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
作。

第四条 失业保险费由按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国务院
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征收。

第五条 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

(三)滞纳金;

(四)财政补贴;

(五)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企事业单位按其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企事业单位职
工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所在单
位代扣代缴。企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企事业单位须建立个人缴费登记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个人缴费
花名册。

第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在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州原则实行地
级统筹。中央在黔事业单位、省属事业单位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省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直接统筹的中央在黔企业、省属国有企业,失业保险基金由省统筹。

第八条 企事业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按照下列规定列支:

(一)企业在所得税前列支;

(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从事业费中列支;

(三)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分别从事业费中和在所得税前
列支;

(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所得税前列支。

第九条 建立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用于全省调剂。各地、州、市每季度
按征收的失业保险费(含各县、市、区、特区征收额)总额的5%上缴省社会
保险经办机构,纳入省级调剂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征收的失业保险费,
按5%的比例划入省级调剂金。

实行县(市、特区)统筹的地、州建立地级调剂金,用于本地、州调剂。
各县(市、特区)每季度按征收的失业保险费总额的10%上缴地、州社会保
险经办机构,纳入地级调剂金;地、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征收的失业保险
费,按10%的比例划入地级调剂金。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失业保险
调剂金调剂、同级财政补贴。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省财政部门拟
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失业保险金;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三)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
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补贴;

(五)被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金;

(六)国务院规定或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一条 失业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调剂金必须先存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按有
关规定定期将基金转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
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存入银行和按照国家规定购买国债的失业保险基金,分别按照国家有关
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和国债利息计息。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并入失业保险基
金。

失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

第十二条 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的预算、决算,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
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核、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
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
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根据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
规定累计缴费时间计算:

(一)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满2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3个
月;

(二)累计缴费时间满2年不满3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6个
月;

(三)累计缴费时间满3年不满4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9个
月;

(四)累计缴费时间满4年不满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12
个月;

(五)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满6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14
个月;

(六)累计缴费时间满6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15个月;以
后每增加1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增加1个月,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
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
长不得超过24个月。

第十五条 《失业保险条例》发布前,职工所在单位已按有关规定累计缴
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视为该单位和本人的缴费时间;但职工连续工龄低于所
在单位缴费时间的,其连续工龄视为该单位和本人的缴费时间。

第十六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失业人员失业前单位所在县(市、区、
特区)最低工资标准的70%执行。

第十七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每月发给10元的医疗补助
金;因患重病确需住院治疗的,经统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在指定医院
治疗,并视其困难情况酌情发给不超过医疗费50%的补助,但累计不超过
1500元。

因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致伤、致病的,不予发给医疗补助金。

第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按当地对国有企业在
职职工的规定,对其家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因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死亡的,不予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第十九条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的补贴
费用,在当年筹集的失业保险基金总额20%的额度内使用。具体办法和标准
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企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已
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
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该单位所在县(市、区、特区)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和连续工
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的计算期限,对农民合同制
工人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

第二十一条 《失业保险条例》发布后,失业人员失业前,企事业单位及
个人未按规定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必须按规定补缴失业保险费后,失业人
员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企事业单位成建制跨统筹范围转移的,凭原统筹的社会保险
经办机构开具的失业保险关系证明,到迁入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
险登记,继续参加失业保险。失业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原统筹地的社会保
险经办机构凭户口迁移证明将其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

第二十三条 企事业单位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应及时为失业人
员出具有关证明和个人缴费登记卡,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并自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将失业人员名单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
案。

第二十四条 失业人员应持失业前所在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
系的证明及个人缴费登记卡,自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60日内到指定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失业人
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和本人身份证到指定的银行领
取失业保险金。

第二十五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
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
工作的;

(七)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六条 失业人员的登记、调查、统计、建档,失业保险待遇的核定
以及咨询服务,由征收其失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

第二十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失业保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
预算,由同级财政拨付。

第二十八条 各级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

进行监督。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失业保险条
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
处罚。

第三十条 个人因缴纳失业保险费与单位发生争议的,可向有管辖权限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个人或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
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
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对违反规定的,依法给予行
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有合同制工人的国家机关及其合同制工人、社
会团体及其专职工作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
户及其雇工。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27
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贵州省实施〈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办法》
同时废止。



就业法规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