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非遗“活”起来,文华青春“潮”起来
11月15号上午,文华学院的校园被红枫染成了暖色调,“‘枫’韵华章”民俗文化节伴着秋日暖阳正式启幕。活动由文华学院共青团委员会主办、社团管理部承办,活动欢迎校内师生及游客共同参与。

枫染汉衣韵,非遗伴游园
学校汉服社学子身着各式汉服惊艳亮相,每款服饰均搭配图文解说牌,清晰标注对应朝代与工艺特点,呈现非遗的精妙。现场特设 “汉服文化咨询台”,由社团成员值守,为游客解答汉服形制演变等相关疑问。活动还打造了红枫主题打卡装置,搭配免费枫叶道具供游客拍照留念;设置了传统投壶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这一经典民俗;绕口令卡片呈现民俗语言内容,供大家开展趣味挑战。此外,新增“创意指印树” 项目中,游客可使用彩泥按压出 “树叶” 造型,同时可以留下体验感悟。这些环节均设有印章收集点,游客参与打卡集齐对应印章可兑换精美小礼品,进一步增添了参与乐趣。

枫映歌舞韵,非遗映眼帘
在热烈氛围中,现场精彩表演轮番登场。校舞蹈团率先带来扇舞表演,队员身着含传统纹样的红服,挥起橙黄渐变长扇,简化传统程式并融入现代节奏,尽显灵动韵味;紧随其后的是新潮歌舞表演,以现场红枫景观为天然背景,传递非遗与新潮的相遇魅力;当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核心非遗表演舞龙压轴出场,学生社团舞龙队手持传统工艺青绿彩龙,伴随铿锵鼓点进行表演,既保留 “盘旋”“腾跃” 等传统动作,又优化了节奏与走位,龙身金色纹饰在秋阳下格外醒目,尽显非遗文化的青春活力。

校园传非遗,共赴文化约
文华学院一直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建设里,开了传统文化选修课、成立了非遗相关社团,搭建起 “学生实践、校园承载、社会共享” 的桥梁。游客在活动区自己搭帐篷参与活动,还给出了真诚的建议,这正是学校和地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真实写照。
从汉服游园的步步生趣,到歌舞表演的古今碰撞,再到舞龙翻腾的青春张力,这场民俗文化节不是一次短暂的热闹,而是文华学院让非遗“落地生根”的又一次实践。学校将非遗转换成能触摸、能参与、能分享的生活片段——选修课的精彩体验、社团里的鼓点练习、校园里的文化市集,这些场景都为非遗文化传承接力。文华学院这场校园非遗文化体验,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写出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独特故事。(通讯员:何金辉 胡婷 雷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