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湖南医药学院“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纪实
2015-12-02 11:41:00
湖南日报

  自从“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今年9月落户湖南医药学院以来,便注定了它的不凡。

  这是全国第一所专门从事侗医药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对几千年来只是家族式心口相传的侗医药来说,科研团队的介入,无异于为侗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据不完全统计,侗医药用到的药物达4000多种,之前由于受地域等多种因素制约,侗医药没有走进大众视野,如今开始对侗医药系统的研发让人满怀期待。

  打造侗医药的“诺亚方舟”

  “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所在地湖南医药学院,地处湘鄂渝黔桂五省边区中心的怀化,这一带正是我国侗族的主要聚居区。侗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侗医药学。

  侗药绝大部分来自野生植物。侗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单方发展为复方,酒药、膏药、丹药、散药,这些独具特色的侗族医药经验方经过日积月累,临床实践疗效好,因而侗乡人民乐于接受。

  侗区民间有很多特色诊疗技术,如接骨、小儿推拿、刮治疗法等,这些技术在中医或其他民族医药也有,但侗医有自己的特色,如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医院的龙开娥医师,为通道龙氏骨伤科第9代传人,在骨科治疗上有独特疗法,行医40余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骨伤患者15万余人,在通道方圆数百公里享有盛誉。

  在一些专家看来,虽然侗医药在治病救人上有自己的特色,但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侗医药的方子以前主要是家族式的心口相传,一旦遇到某些意外,一些秘方或许就会失传。由于侗医目前没有开考,无法取得执业医师的合法地位,致使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愿意继承侗医祖业,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侗医失传。

  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立后,将集中开展对侗医药的抢救性保护,将侗医药的药物和医疗技术进行整理研究,制定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培训、推广。分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副校长张在其教授表示,这相当于为侗医药打造了“诺亚方舟”,不仅可以让侗医药方子和药材有效地传承下去,而且可以将侗医药发扬光大。

  为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侗乡多次进行调研,收集侗医药手抄文献9本,收集药方30余个,编著出版的《中国侗医药史》一书,获首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3等奖。目前正在对创作于清道光八年的侗医药古籍《群方备要》孤本全6册进行校注。

  在做侗医药文献抢救性挖掘整理方面工作的同时,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已经开始为侗医药的长远发展发力。

  建全国一流的侗医药科研团队

  搞科研离不开人才,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作为全国第一所专门从事侗医药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可谓“内外兼修”。

  目前实验室有固定的专职侗医药研究专家38人,其中汪冶教授长期从事侗药材野生改家种与品种改良、标准化栽培与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以及侗医药文献、侗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等研究。近5年来,实验室团队主持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侗医接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5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研究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2项;编写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实验室的多位侗医专家在侗医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如专家石光汉,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医药分会会长,对侗医药颇有研究。专家龙开娥,出生于侗医世家,擅长治疗骨伤。专家龙运光,是我国侗医药学科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省、市州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出版了《侗族常用药物图鉴》、《侗族药物方剂学》、《中国侗族医药》多部专著。

  在这些研究人员中,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中医与中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实验室人员主持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科技技术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研究人员在侗医药文献、侗医适宜技术、侗医特色诊疗技术、侗药材基地建设、侗药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等领域有较强研究实力及应用推广基础。

  2015年9月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在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调研时指出,只要侗医药研究有特色、有成果,支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校长唐圣松教授表示,开展侗医药研究,首先要有人才作保证。目前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各类研究人员38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7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研究人员的比例达76%。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形成以中青年高职称、高学历研究人员为主体,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研究梯队,使实验室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侗医药研究领域内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集聚地及研发中心。

  以侗医药产业促扶贫脱困

  2015年10月22日,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驱车400多公里,将一种名为“黑老虎”的药材从通道侗族自治县运了回来。

  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黑老虎”又名血藤果,其根、茎、果子有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等作用,是侗医经常用到的药材。几年前,实验室与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农民合作,种植血藤果100多亩。如今,血藤果的鲜果单价卖到20多元每公斤,加上血藤果的根叶都有药用价值,种植血藤果每亩正常情况下可实现产值2万元以上。

  “随着侗医药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侗医药实现了产业化后,对侗乡群众的脱贫致富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室工作人员说。

  据悉,当前民族医药产业已日趋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傣、维、蒙、苗、彝族都有各自现代化和社会化的民族医药产业产品,共计开发、生产、经营民族成药800多个品种。

  “仅云南白药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50亿元。反观侗药,其开发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无论从产品还是企业的规模来说与上述民族药难以相比。”唐圣松教授说,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侗药”这一分支品牌,对于侗药这一民族医药的宝库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正是这种情况,为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提供了广阔的科研舞台和发展空间。

  根据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实验室将通过对有侗区特色的、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能够开发为新制剂、新保健品等的侗药材进行野生改家种与品种改良试验,并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栽培。通过科研对药材进行化学成分与药效研究,研制出侗药新产品,使侗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为发展怀化山区经济、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云帆已挂,沧海在前。凭借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这面旗帜,湖南医药学院的科研工作正按照学校党委书记毛克平教授所提出的“方向明、课题精、团队优、成果实”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未来将演绎出怎样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