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虫"入职场:网络广泛使用诱发隐蔽怠工行为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黄锴  2010-09-19    

  “工作日的时候,我平均每天要花6小时在网络上。”公司职员陈小姐说,她今年28岁,本科,在一家大型外企负责销售。“即便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工作,我也会把活儿拖到最后一刻,其它时间就在网上闲逛。”她说道。

  陈小姐的情况并非个案。如果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组织内存在着大量浪费时间的行为,员工的网瘾正在让生产力流失。毕竟,如今的上班族鲜有不用邮箱、MSN或QQ账号的,这些工具可以让人们表面上看来十分忙碌,其实只是在网上闲逛。它们为员工带来了更广阔方便的联系通道,也让员工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诱发了更隐蔽的怠工行为。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DC的调查指出:“员工大约30%~40%对网络的使用是跟工作无关的。在中国,这个比例更高。”在多数时候,像陈小姐这样的“沉溺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HR经理对此束手无策。

  在前程无忧(51job)资深专家冯丽娟看来,这种现象其实是“禁而不止”的——“如今的80后、85后都是网络的重度使用者,数字化的生活是大势所趋。尽管许多公司已经屏蔽了QQ、淘宝、开心,甚至视频,但进入3G时代后,手机上网同样不受限制。”从这个角度看,一味地强行“截流”并不明智。

  那么,面对这种困境,HR主管真的无计可施了吗?答案是否,只要你换换思路。

  事实上,“网络怠工”只是新技术下的古老管理问题,HR所要做的,是抛开对员工浪费时间与资源的担忧,找到一种评估和管控流程的新方法。要知道,弹性工作制已逐渐在工程师、技术研发人员及媒体从业者中成为主流,如何建立一套合理公平的指导方针,是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冯丽娟指出,“从今年的大趋势看,许多公司都提出了强化绩效管理,突出绩效和薪酬间的关系。从员工收入上看,弹性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员工间的薪资差异也会逐渐拉开,以此防止网络成为时间杀手。”

  除了靠业绩说话外,不少企业着手开展了客户满意度调查,这样一来,“公司就不仅仅是对着一个数字说话,考核指标也不会太单一”。

  “我们意识到,通常经济危机过后的一年之内,人的整个状态是比较低迷的,特别是发生过裁员减薪的企业,即便业务量开始复苏,员工的状态也不是马上能跟上来的,需要一个过程。”冯丽娟称。面对这种情况,HR必须明白员工的消极是与缺乏安全感高度相关的,“他们需要给予员工更多的耐心,而不是成为一个冷漠的管理者”。

  除了对员工进行情绪按摩外,增加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成就感也是规避怠工的一大方法。“关于工作内容本身的设计及培训手段的配套,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冯丽娟称。事实上,员工“太闲”有时并非完全出于自身原因,相反,它反映了公司管理的问题。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布置的工作量不足,工作的趣味性不够,或分配工作时不够明确,抑或考核没有跟上,都可能会诱发怠工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发现,那些知道自己的工作能给他人带来有意义的积极影响的员工,不但比那些对此一无所知的员工更快乐,而且工作成效也要高得多。然而在网络日益发达的社会,员工和“终端客户”分离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对管理者来说,让员工与客户每周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即使是看起来非常表面化的交谈也能强化工作的重要性,增进效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HR需要在指导方针和对员工的信任间找到平衡。他们所寻求的“有效规则”并非指严格的禁令,而是可遵循、可量化的规则。

  “许多企业正在研究,哪些规章是不被年轻人所讨厌的,哪些条例是强制性的,哪些是建议性的,公司会做详细的罗列,不会用一种生硬的办法去推行。”冯丽娟认为,“毕竟80后是叛逆、有主见的一代,不喜欢强制性的规则。相应地,公司要尽可能少定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提供更多中间状态的条文,待大家适应后再慢慢提高标准化的要求。”但她同时指出,“一旦原则性的规则定下之后,就要坚决去执行。”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