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逃离中关村:有工作没生活 买车比买房容易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北京晚报 周健森 邵泽慧 于海波 2010-12-01 大 中 小
赵健(化名)就要离开中关村了。今年初,一种“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在各大城市的80后白领中流传,因为无法忍受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一些年轻人开始离开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安放青春。而对于赵健来说,“逃离北上广”其实就是“逃离中关村”。
赵健的公司在高科技公司林立的上地环岛附近。每天一到中午12时,马路上便热闹起来。一群群年轻人从各个公司的大门涌出来,汇聚成一股人流,奔向开设在路旁各家写字楼底商的一间间小饭馆。偶然路过的人看到这番情景,会误以为是遇到了午间放学的学生们。
赵健是这庞大人流中的一员。作为一家数字电视公司的员工,他的脖子上总是挂着一张员工卡。和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一样,27岁的他看起来年轻、本分、平凡。他们没有海归们那样炫目的文凭,也不像当年的冯军拥有创业的激情,但他们也是中关村人,并且在数量上是绝对的大多数。
个体 赵健 “我就是有工作没生活的典型样本”
晚上6点下班,从公司骑车15分钟到家,两点一线的距离,赵健骑了4年。
赵健的员工卡编号是142,在这家拥有上千名员工的IT公司,他已经算是“元老级”的了。赵健的老家在河北农村,从陕西一所大学毕业出来,跟着朋友来到北京闯荡,他已经跳了两次槽,却一直都没离开过中关村。每次跳槽的理由都很简单,“干着干着就烦了,想给自己换个环境,后来发现到哪儿都一样。”
工作的这几年,赵健一直租住在唐家岭的一间公寓里。今年唐家岭开始拆迁,他便在附近找了一间学校里的出租房住下。新房子是用学校教室改造成的,只有15平方米,面积比原来的住处小了,可房租反而高上去了,每月要交750元。但是赵健不愿意离开唐家岭,因为这里离公司很近,每天不必起得太早。
家里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一张双人床便占去了大部分空间。不过,贴在墙上的照片、写着亲密话语的留言便签和纸折的百合花,给这个不算宽敞的家点缀了些许情趣。而这些全部出自他的女朋友之手。
赵健的女朋友也在中关村上班,是一所培训机构的老师,经常要上晚班。除了休息,平日里小两口在家里共处的时间通常只有两个小时。除了几家网吧,这一带再没有什么休闲场所。独自一人的时候,赵健唯一的乐趣便是用一个二手笔记本上网。“有工作没生活”,赵健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我就是典型样本。”
“我的老家在河北,户口在西安”
其实赵健似乎不必生活得这样拘谨。在这家公司里,赵健已经晋升为技术经理,每月的税后收入有5000多元,除了交房租和必要的生活支出,还能省下2000多元寄回老家。但他不愿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再多掏钱:“家,无非就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条件再好也没什么用,何况我们马上就要走了。”
外人不会理解赵健的去意为何如此坚决,就连他的父母也不同意让他回家。在上一家公司就职期间,他曾经有机会把户口落在北京,摘掉“北漂族”的帽子,可是他想了想,拒绝了。“北京太累,工作累,生活也累,去哪儿哪儿堵,买啥啥贵。”尤其是在中关村,看到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和海归进入公司,只有本科文凭的他压力倍增。
当年一起到中关村打拼的同学中,除了一个正在上学,赵健是最后离开的人。在他看来,中关村始终是他赚钱和工作的地方,但他在这里找不到家的归属感。“我的户口至今还在西安,我的老家在河北,我的家在哪儿?不可能是这里。”不过他从不为这几年的时光后悔,“年轻嘛,为了多挣点儿钱,辛苦几年没什么。”
赵健把自己和女朋友的下一个落脚点选在了石家庄,距离自己的老家并不太远,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虽然低点儿,但压力要小得多。”今年公司上市的时候,他用积蓄认购了一些原始股。等到明年“解冻”之后,这些股票至少能值20万元,足够他在那里买下一套两居室当做他们两人的新房。
“我打算结婚了。”这或许是他给自己的最合理的解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