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Android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51CTO博客 风逝感觉  2010-08-10    

android

Android

  随着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移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移动设备的系统平台也日渐火热起来。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移动开发平台有塞班,iPhone,Windows phone以及当下正在逐步兴起的Android。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很多Android的忠实粉丝。不论是用户还是开发者都已经有了相当数量,Android已经成为国内移动开发平台不可忽视的力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移动平台开发者把目光投向年轻的Android。一位移动开发的资深人士曾经说过:“Android在国内叫好不叫座。”其实这是每个新兴技术都会走过的阶段。

  虽然国内有着“Android在国内叫好不叫座”的声音,但是很多国内厂商纷纷展开了Android的开发与研究,他们这样选择是有自己的原因的。首先Android系统是开源的,Google在推出Android的时候就将他定位于开源技术,所以Android也继承了开源技术的基本特征:免费,安全,易于开发,并且系统应用的移植容易实现。其次,Android是Google推出的一款移动开发平台,它凝聚了Google精英的心血,并且国外很多移动巨头都开始进行Android的开发,国内厂商可以借鉴其开发经验。

  基于Android系统的开发

  说到Android系统,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

  Android 的核心系统服务依赖于 Linux 2.6 内核,如安全性,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协议栈和驱动模型。由于Android带有相当浓郁的Linux血统这也就意味着他拥有开源Linux的众多优点:安全、运算速度快、易于开发等等。

  正因为Android具有上述的优点,所以它在国内具有相当强劲的竞争优势。青年网络的主要负责人潘长华先生说到:Android作为一款十分优秀的移动开发平台十分适合国内的开发环境。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发团队低成本以及源代码的分享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诱惑。青年网络推出的"星网睿话"就是国内成功的Android开发产品。

  同时一个资深的Android开发爱好者告诉记者:如果你是个人开发爱好者,那么Android就是Google为你量身打造的,放弃闭源的种种吧,开源才是王道,Android才是未来的主宰。

  所以说Android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并且在国内已经开始有了相当的开发团队。

  Android在国内的发展形势

  研究机构ChangeWav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中,Android手机的用户数大幅上升,而用户对Android的态度也出现积极变化。

  ChangeWave 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有4%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较9月份时上升200%。该研究机构还对用户未来购买智能手机的计划进行了调查。在计划未来90天内购买智能手机的受访者中,有21%表示他们现在会选择Android手机,这一比例高于9月份时的6%。

  Android用户数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iPhone造成影响。尽管iPhone仍然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但表示希望购买iPhone的受访者人数在过去3个月中已经从32%下降至28%。不过,iPhone的市场份额同期仍增长1%,至31%。RIM和Palm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9%和6%。

  整体来看,Android的市场份额处于上升中,这对于Android的推广来讲是一个好消息。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