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和意见领袖:推特和新浪微博的不同设计思路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牵牛续锦 2013-07-17 大 中 小
近日,关于新浪微博活跃度是否降低有一番热议。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对博客产品的讨论,当年经历过了全民博客时代后,大量僵尸用户出现,博客也进入了一个平稳期,到了社交网络和微博的相继崛起,博客进入衰败期。如微博渐成大号明星舞台,微博渐成新闻、评论素材重要来源,用户由写微博变为看微博,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回归平静的微博”未来走向如何?是否像当初博客一样也会由平稳期进入衰败期?让我们回到最初,本文将从新浪微博的初始产品设计入手进行剖析。看完此会不难理解,如今的新浪微博为何会又显得不那么活跃。人们开始更多做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发言者。
2011年夏天一次关于新浪微博产品设计的观点交锋。
业界常常把新浪微博视为中国版的Twitter,但实际上,它们产品设计存在着一个“小差异”。这在初始阶段,并不能为人所关注,但是随着发展,这个“小差异”导致的差别越来越大。
在2011年6月16日,我发了一条微博,对新浪微博的产品设计细节提出了疑问,引起了小范围的观点交锋,其中部分讨论参与者是新浪微博内部人员。我那条微博内容是这样的:
“我多次在微博里提到过新浪微博里信息不平等问题,越来越感觉不适应。Twitter里信息像接力,一棒传一棒,棒时隐时现,每一接棒的都是独立个体,棒在他手中,聚光灯打在他身上。而新浪微博逻辑,就是谁拿了第一棒,那么后来接棒的人,始终都要背着第一棒的人,大家不是在接棒,而是在背人,聚光灯始终打在第一棒人身上。”
对于这条微博,新浪网的非认证员工@来去之间(王高飞,时任新浪网副总裁,分管无线业务) @mingsheng1(新浪微博产品经理团队负责人)@Ray周睿(新浪微博无线产品经理)等都分别做了回应和评论,@mingsheng1 和 @来去之间 都认为Twitter的传递方式不好,@Ray周睿 认为信息源很重要,并点出了国内轻博客做不起来的原因为新浪微博是twitter和tumblr的中间产物。 @来去之间 还预言Twitter将来也会做新浪微博类似的产品改进。
新浪微博与Twitter产品设计的一个重大“小差异”
2011年进行那次讨论的时候,新浪微博正在高歌猛进。而今回顾时,一些观点开始唱衰新浪微博。当时与我讨论的王高飞已经在2012年年底接替彭少斌任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mingsheng1 在2012年3月转到消费社区。
我们当时讨论的新浪微博与Twitter的产品设计差异,不熟悉Twitter的人可能不了解其中究竟。下面我介绍一下。
新浪微博在最初推出产品时,并没有完全照搬Twitter,而是进行了改造。其中除了增加了类似BBS跟帖和新闻评论功能之外,最重要一点就是转发功能,转发时可以加附言。
彼时,Twitter上面转发是需要用手工复制粘贴加RT(Retweet)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被用户沿用至今)。如下图对比,李开复最近发表于新浪微博和Twitter上的同样内容,前者和后者在传播过程中分别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转发”。
我们可以看到红色分割线上面的图,是新浪微博里最典型的信息传播案例,李开复发的信息成为“第一棒”的信息源,袁莉发的微博是依附于这条内容之上的。袁莉的粉丝看到袁莉微博后,再进行附言转发,接着的一次次传递中,李开复那条始终是最核心的,而袁莉附加的内容哪怕再精彩,在传播过程中也不会反客为主。而Twitter上在手动复制粘贴加上附言后,是完全新发了一条内容,而不是依附于原微博之上。
在Twitter里除了发纯原创微博内容外,比较常用的互动形式是回复(Reply)功能,如下图,我对李开复同一条内容发布回复后,会在我的首页生成一条新内容。
综上,可以看到Twitter与新浪微博的差异在于,Twitter里面,每条信息都是同等的,而新浪微博里是有两种:原发微博和转发附言微博。原发微博的传播力远远大于转发附言微博,他们是从属和被从属关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