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FDD牌照发放 4G竞争迎来新的拐点

http://itpx.eol.cn  来源:互联网  作者:  2015-03-01    

  多次传言落空之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FDD牌照。受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中国联通股价大涨7%,中国移动股价下跌1.5%。FDD牌照的发放,不仅意味着自主研发4G标准TD-LTE技术扶持政策红利的终结,还拉开了4G竞争的序幕。

  或许很多人认为,在一年多前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发放TD-LTE牌照时,4G竞争的序幕已经被拉开。回顾过去一年多国内4G市场发展就会发现,中国移动一家卖力的宣传4G,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消极怠工等待FDD牌照。从这一角度来看,FDD牌照发放拉开了4G竞争的序幕更为恰当一些。

  在中国移动4G用户规模突破1亿大关后,FDD牌照发放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言可谓是就久旱甘霖。在很多人认为,FDD牌照的发放,也不会改变中国移动4G独大的格局。事实上,FDD牌照发放后,中国4G竞争面临诸多变数,因为FDD牌照已经成为中国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拐点。

  工信部同时向三家运营商发放TD-LTE牌照的用意非常明显,用政策扶持中国自主研发的4G标准。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移动用一年多的时间发展了1亿多4G用户,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事实果真如此吗?

  抛开其他不谈,FDD牌照发放后,已经拥有1亿用户的中国移动并非无法超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虽然未拿到FDD牌照,但FDD基站和网络建设却从未松懈。据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管网络建设的高管透露,2015年1月前,两家运营商已经完成了FDD网络在实现了城市覆盖后,已经渗透到重点乡镇,尤其是中国联通。

  众所周知,中国联通WCDMA制式的3G网络,可以通过软件平滑升级到FDD-LTE网络。也就是说,中国联通3G网络基站可以非常容易的变成4G基站。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只能通过硬件升级或新建来扩大4G网络覆盖。

  中国联通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共拥有49.1万个3G/4G基站,并计划再建10万个4G基站。中国移动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共拥有70万个4G基站。从基站数据上来看,4G市场竞争中,中国联通将是中国移动的强劲对手,中国电信俨然成为了3G时代的中国移动。

  尤其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在技术和体验方面,中国联通4G网络远胜中国移动。诚然,从技术角度来看,理论150Mbps下行速率的FDD-LTE网络,与理论100Mbps下行速率的TDD-LTE网络差别不大,可中国移动上不了台面的3G网络覆盖,将成为中国移动4G之争中最大的硬伤。原因非常简单,一旦4G网络信号差时会自动切换到3G,而中国移动4G用户则直接跌落至2G网络。

  显然,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3G时代的优势将会延续到4G竞争中。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4G网络与3G网络一样,都需要核心网络的支撑。在3G时代,中国移动没有拿到固网运营资质,导致中国移动在骨干传输网建设严重落后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TD-LTE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才拿到固网牌照,并加速搭建骨干网络。

  在基站数量和网络覆盖方面,中国移动的绝对优势无法打破。可核心骨干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劣势是三年五年难以弥补的,况且核心骨干网络决定了中国移动4G网络的用户承载量。眼下,中国移动4G用户已经超过1亿,但大多数用户是被“免费换卡”升级成为4G用户。如果这1亿用户每月都使用4G网络流量,中国移动现有的核心骨干网络能否承受还是一个未知数。

  随着铁塔公司在各地的落地运营,联通与移动在4G网络覆盖方面的差距会逐渐消失。加之联通在核心网络方面的优势,联通4G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超越移动并非难事。只是,在用户基数远远落后于中国移动的市场格局下,中国联通4G用户数量是很难超过中国移动的。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用户总数8.07亿,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总数2.99亿,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数为1.86亿。眼下,中国移动4G用户刚刚突破1亿,渗透率为12%左右。既便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用户全部转换为4G,也难以在数量上胜过中国移动,毕竟中国移动在用户总数上的优势是很难超越的。

  FDD牌照的发放,会让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4G网络的优势更加突出,中国移动4G网络的劣势更明显,这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超越中国移动的一个机遇。在3G蚕食了中国移动市场份额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4G时代会继续蚕食中国移动。当然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4G时代仍不会超越中国移动,但FDD牌照的发放势必成为4G竞争的一个转折点。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