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HCIE蓄势待发华为3com打造权威网络专家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  2006-01-13    

    岁末年初,IT培训认证市场好戏不断。据透露,在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后,华为3Com 将会在2006年发布业界最重量级的认证项目——HCIE(华为3Com认证互联网络专家,Huawei-3Com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据介绍,HCIE不但是华为3Com认证体系中最顶级的认证项目,而且也是目前国内网络培训认证市场上最有份量、最具挑战价值的项目。在华为3Com率先切入高端项目后,一场大戏即将在网络技术培训市场上演。

    据华为3Com公司培训中心的相关人士介绍,HCIE(华为3Com认证互联网络专家),初期将包含路由交换、安全、语音视讯三个专题,并为将来保持了良好的专题扩展性。而考生要成为HCIE,首先要通过“理论技术笔试”,然后才能报名参加在华为3Com公司进行的综合能力考试。其中,HCIE的理论试题知识点覆盖了华为3Com公司全系列产品所涉及的技术理论和产品知识,同时增加了IPv6、MPLS VPN、IRF等IP网络新技术。综合能力考试包括了综合实验和技术答辩两大步骤,综合实验侧重于考察设备的配置、维护、排错等方面;技术答辩则将由主审专家对考生进行面对面的技术考察,并对考生的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评定。这也是HCIE考试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一方面通过考试全面考察了考生的网络规划设计、网络优化、实际操作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应试流程,体现HCIE的高难度和高水平。

    此外,据悉HCIE和华为3Com现存的下级认证之间并没有强制的进阶关系,即具备相应水平的考生可以直接报考HCIE。但为了保护考生在华为3Com其他认证项目上的投资,华为3Com制定了一套灵活的价格策略。对于已经获得HCSE和HCTE级别认证的学员,在HCIE推出的头一年里,可以凭证书以较低价格报考HCIE,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认证进阶通道。

    目前国内网络技术培训认证市场无论从培训内容、质量和规模上都还无法满足用户对网络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华为3Com网络学院的出现无疑成为一大亮点。据介绍,华为3Com网络学院本着 “专业务实、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先后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联合建立起115家网络学院,截至目前为止,接受培训和认证的学院超过8000人。

    据专家分析,随着中国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开展,国内对网络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教育部2006年网络技术教育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网络人才的培养更成为社会热点,华为3Com公司在这个时候推出高端认证项目,预示着消费者将获得更多选择机会。

    华为3Com认证体系介绍:

    华为3Com认证完全继承了华为认证体系和资源平台,符合国际规范的“华为3Com认证培训体系”,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专业、权威的网络技术认证。华为3Com认证培训体系是基于规模应用的业界领先IP解决方案,面向全球客户的网络技术认证和培训体系,在全球范围提供中英文课程及考试,在国内的认证培训领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国内第一家建立国际化规范的完整的认证培训体系
    2.国内第一家在海外建立授权培训体系
    3.在产品和教材上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4.打破国外厂商在认证培训市场的垄断

    在国内,华为3Com认证的特色和优势:

    国际化专业网络技术认证,为全球客户提供通用、专业、权威的网络技术认证;

    突出网络技术的应用,既根据技术应用的不同场合来划分认证级别,也提供丰富的客户化培训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教学和实验环境,分布在全球的华为3Com培训伙伴HTP 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实验环境。

    专注于学员技术和技能的提升。专业开发的课程加强学员对网络技术的深入理解,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充足的实践机提升学员技能;

    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培训方案,国际化IT认证,提供中英文培训和考试;

    华为3Com在国内建立起完善的网络产品技术认证体系,也是中国第一个走向国际市场的IT厂商认证,已成为当前权威的IT认证品牌之一。成立以来,参加培训人数超过25000人,10000多人获得认证证书。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