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高校信息化应用:教师水平远不如学生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宋乐永  2005-01-18    

  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老师的水平不如学生,何以为师?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高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远低于学生!这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对17411份调查问卷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之一。
  
  据《计算机世界》报道,在元月7日召开的“200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服务年会”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网络技术在大学生学习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高达73%的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而不是图书馆去查找各种学习资料;12%的学生表示经常同时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只有11%的学生更多是直接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有的学生在BBS上与同学进行学术讨论,还有的学生利用网络直接向国内外学术权威求助,甚至直接向诺贝尔奖获得者求教。相比之下,高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则逊色不少。调查显示,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PPT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单机课件和电子邮件;真正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进行在线教学和使用BBS讨论的则极少。还有的教师拒绝使用课件进行教学,例如一位中文系的老师就提出根本无法用信息技术表达诗歌的意境。但这仅仅是例外,绝大多数老师极少使用网络教学的根本原因是网络教学设备应用不熟练甚至根本不会用。
  
  网络技术在大学生学习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固然让人惊喜,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不少。本次调查的主持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提醒大学生不要使用网络过头更不要整日沉迷于网络。在被调查的4000余名大学生中,66.3%在学校中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3-4小时。赵国栋说,这就意味着这些大学生每天在网上所花费的时间基本占据了他们每天除上课以外的全部业余时间,有的学生甚至旷课在宿舍内上网。现在北京大学每年都有十几名学生由于考试不及格而被勒令退学,考试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又是沉迷于网络。
  
  为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校长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如清华大学明令规定大一学生不许上网,大一学生宿舍不开网线;还有的学校上课期间关闭学生宿舍的网络端口等。但“堵”终究不是最佳办法,关键是如何对学生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利用网络的价值。专家认为,目前不少大学生沉迷网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对网络的价值认识不够,二是正规教学对网络利用不够。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往往有浓厚的热情,但目前在网络上除了搜索资料外,在线学习的内容比较少,个别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也就在所难免。调查显示,目前仅有16.7%的被调查高校为全日制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计算学分的在线课程;50.8%的学校则表示目前正在考虑提供这种教学方式;43%的学校目前无此种计划。调查还显示,目前只有8%的高校制订了关于承认本校学生通过INTERNET在国内外高校所获得的学分政策,有这种政策的高校全部都是国内的综合性大学。
  
  这表明,目前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处在硬件基础设施向软件基础设施过渡的阶段,主要软件应用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图书资源管理系统等,真正应用于网络教学的还非常少。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