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清华大学副校长吴华强:第四次大学革命中,大学要做“创新灯塔”而非“知识仓库”
2025-11-14 16:07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11月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共同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平行论坛之“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杭州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吴华强以“人工智能驱动高等教育变革的全球视野与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正引发第四次大学革命,迫使大学重新审视学生、教师与大学自身的定位与使命。

  吴华强表示,人类文明演进史本质上是生产力革命迭代史,当前正处于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回顾大学形态演变,第一代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第二代重视知识创造,第三代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而在AI冲击下,第四次大学革命已悄然到来,大学形态正向多样化方向演变。AI的崛起不仅打破了大学的知识垄断格局,更对核心构成要素提出拷问:学生若仅停留在知识习得层面,其自身价值何在?教师面对大模型宽广的知识边界,如何保持专业性与不可替代性?大学的存在意义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仓库”,而需凸显创新场域与文明灯塔的核心价值。

  在科学研究领域,AI正推动科研范式迎来全新纪元。吴华强介绍,科研方式已从古老的经验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数据驱动范式,演进至第五代“AI for Science”范式。这一范式下,AI不再被动分析数据,而是主动成为科学发现的认知工具,实现了对学科边界、学术界与产业界边界、原始创新与增量创新边界、知识生产与知识传输边界的全面突破,推动高等教育从传承已知加速迈向探索未知。

  作为国内AI领域布局较早的高校,清华大学在AI赋能高等教育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早在1978年,清华就成立了国内最早的人工智能教研组,90年代成立首个以资本命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相关领域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11月以来,清华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AI2000排名中入选人数全球第九。

  在教育教学层面,清华已推动360多门课程引入AI助教,构建起由AI教师、AI助教和AI学生组成的MAIC平台,打造了十门示范性全AI授课课程,并针对电路原理等五门课程试点AI实验课程平台,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同时,学校推出三层解耦的体系架构,通过系统化采集结构化数据、运用rag等技术训练大模型,有效降低AI幻觉,确保信息准确性,相关实践被《自然》杂志官网首页以头条形式报道。此外,清华还推动各学科建设知识引擎,将静态知识资产转化为动态关联的知识图谱,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路径建议,帮助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目前已从去年的五个学院推广至近20个学科。面向学生,学校打造“清小搭”智能助手,提供全频谱学习与发展支持,自上线以来体验超50万次,问答准确率达98%以上;开设AI守护的MAIC课程,推出五门跨学科试点的新型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验师生超1500人次,累计服务21万次;构建自媒体广场综合性平台,汇聚近300个专门化智能体,为师生提供集中智能服务入口。

  在科研与学科建设层面,清华正推进AI与化工、能动、机械等学科及智库、智能产业研究院的深度合作,以新方式促进校内交叉研究,并通过AI赋能提升管理服务效率。

  吴华强也坦诚分享了AI赋能教育面临的挑战:使用AI辅导的学生在课后即时测试中表现更优,但长期记忆效果可能下降,存在元认知失衡问题;学生借助AI完成作业和非监督测试,导致学校难以评估真实学习成果,可能影响学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证明效力;教学内容持续优化的闭环机制不完善,AI自动批改等工具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学生行为、知识结构、能力成长的系统评估与分析,智能化建设尚未从表层数字化迈向真正的智慧化。

  吴华强表示,清华大学正全面优化AI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每周召开专题会议推进相关工作,除教育教学外,还在AI赋能学科和科学研究领域持续发力。他呼吁全球高校同仁携手合作,共同推动AI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7-10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