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0年1月浙江选考科目及英语试题评析
2020-01-10 16:14:00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历史

  守正创新 素养引领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戴晓萍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高级教师 王少莲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选考试卷充分彰显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保持了浙江卷的风格和特色,试题结构、题型、内容尤其是在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融合等方面均展现了相应的延续性,保持历史学选考分卷后的稳定性,体现出守正创新、稳中有进的命题思路。

  一.凸显国家记忆,传承优秀文化

  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所选取的内容是一个民族不忘初心的国家记忆。第1题《诗经·大雅》乐歌的解读、第2题中国书法艺术的赏析、第3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认知、第10题侵华日军滔天罪行的警示、第11题抗战时期延安革命精神的体现、第12题新中国国徽图案象征意义的展现,第14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涵价值的凸显。第26题节选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导学生关注“香港问题”,明确“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考查“一国两制”,充分展现了国家在解决香港问题中的原则与智慧,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坚持唯物史观,丰富学生认知

  “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从横向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第8题阐释社会变化对思想认识的影响、第15题讲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第18题叙述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第20题从交通工具的更新中感受生产力的飞跃。第27题以“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为叙述题眼,展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事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系列影响,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突出历史求识过程中“历史解释”的运用

  “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第1、2、8、9、10、13、14、15、18、21、22、24、25等均强调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第4、6、7题侧重对唐、明、清政治现象变化的解读。第28题以社会治理为主题,通贯古今,从“近古”的治国原则到清代的“经济现象”,从“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到“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体现文本解读的不同层次要求,强调对史家观点的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观乎人文”,以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

  四.重视历史学科教育中对“人”的关注

  “历史学家所要掌握的正是人类……人才是他追寻的目标。”第8题左宗棠、第17题卢梭、第19题贝多芬、第29题拿破仑等直接考查人物的思想、成就和贡献,第14、15、16、20、21、22、25、26、28则借历史人物的言论或行为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多关注到历史长河中人的灵动与创造。第29题以“一个英雄的成长”为切入,精心选取材料,将人物叙事置于宏大的历史变革之中,藉以体现“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物理

  稳与变的辩证统一

  杭州学军中学 特级教师 葛德成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赵惠松

  2020年1月浙江省选考物理试卷,可以概括为“以稳为重,变化有序,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平稳过渡

  今年是高考改革的又一个新起点,第一次进行了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新的起点,意味着改革进入新台阶,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稳字当头,非常重要。学考和选考合卷过渡到新选考卷过程中,稳为关键,本次物理选考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与近几年的物理合卷试题相比,本次选考试题整体结构几乎没有变化。删去了原第21题“加试”实验,把该题的分值平分到第16、17两个实验题中,其它各部分题型、题量、分值均保持不变;试卷风格也保持不变,起点较低,中档为主,区分有度,整体难度符合预期。新课程改革的重大变化是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次选考试题也充分得以体现,其中第21、22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第2题注重联系实际问题。

  二.变化有序

  本次考试是物理选考考生的考试,分离了学考生,考试性质的变化,决定了试题的内容也需要有相应的变化。物理选考试题,做到以稳为主,变化有序。主要的变化有两点:一是原21题“加试”实验题合并到第16、17题实验题中;二是单选题中考查到3-2、3-4和3-5模块的内容,如第4、8和12题等。这些变化表明已没有了“必考”与“加试”的界限,符合新选考试卷的“身份”,体现了变化有序,恰到好处。本次试题的亮点,试题中的第3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稳与变的辩证统一

  试卷以稳为主,同时根据测试对象的变化,也作了合理的调整。从整体上看,题型、题量、分值、风格不变,这是体现稳的一面,但是稳中也有变化,原单列第21题选考实验删去,使实验题分布更合理,这个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从局部上看13个单选题,量值虽没有变,但是试题内容作了较大调整,考查内容覆盖了所有的必修和选修模块,体现了分卷选考的特征,变得更加合理。但题目保持了以往的难度,显现出变中又有“稳”的含义。因此本次物理选考试题是稳与变的辩证统一。

  对今后复习备考的建议:从试卷考查内容来看,各模块的分值分布和“考试说明”一致。因此,备考复习过程应紧扣“考试说明”来进行。2020年1月物理选考试题,稳中有变,改革需要稳步推进,考试性质的变化,试题也需要相应的变化。物理选考试题把“稳”与“变”恰如其分地进行融合,我们认为命题方向值得今后借鉴。

  地理

  重视基础 过渡平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郭剑峰

  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高级教师 路海燕

  一.保持试卷整体稳定

  试卷题型结构与原选考卷保持一致,稳中有新。试卷首次出现选择题3分的试题,四道非选择题中,填空题分值减少,问答题分值增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重为41:45,比例相当,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共14分,与《考试说明》要求相符。试卷难度适中,选择题难度梯度设置较明显,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二.采用真实情境设问

  试题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多创设新情境,不回避热点,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的题材进行考查。如“手机点餐”、“地铁交通发展”、“北菜南运”、“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12月天气形势”和“长江经济带”等,增强学生理解新情境、用地理原理与规律来认知现实地理事象的意识,学以致用。另外,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试题设计,是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的典型体现。

  三.重视核心素养培养

  整卷重心放在对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的考查上。如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不同时间温差的比较、中亚城镇分布与棉花生产等,突出从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考查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试卷不少试题选择不同的区域来进行综合考查,如非选择题均为中国和世界区域背景,以区域的视角来认识地理事象与原理,分析评价现实的人地关系,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试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关注互米花草引起的生物入侵,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试卷提供充足的材料信息,基于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获取和处理较复杂信息的能力。

  四.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整卷体现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查的一贯方向,凸显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自然地理部分重点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天气系统、河流补给、土壤、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球运动等内容,人文地理考查涉及农业区位、产业集聚、城市发展及交通运输区位等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识点。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强调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内化。

  五.力求学科特色体现

  图表是信息的载体。试卷延续了以往重视学生图表判读能力考查的特点,共有区域图7幅、统计图表5幅、地理现象示意图3幅,地理图表种类较多,考查深入,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问答题设问动词清晰,如“分析、提出、指出、说明、简析”等,有利于学生把握答题方向,设置的答题切口小,有利于学生聚焦答题。

  化学

  稳中有进、有序创新

  绍兴市高级中学 特级教师 赵贤祥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特级教师 陈进前

  这次化学选考既重视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也重视基础的测试,试题难易适中,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对高中化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基于核心知识考查能力和素养

  试卷紧扣考试说明,紧密联系教材,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24、28题考查S、Cl、N等核心非金属元素,第12、25、27题考查Al、Fe、Cu等核心金属元素,较好地考查了化学核心知识;又如第18题氯碱化工离子膜电解槽、第22题能量与活化能关系图、第23题中和滴定pH突变图等多道试题直接采用教材插图作为素材进行深入考查。试题依据新课标要求,重视把化学核心素养渗透到试题内容中进行考查,如第8、10题的垃圾分类、废气处理等社会责任素养相关内容的考查。

  二.重视模块间的综合和化学本原性的理解

  重视对化学原理理解水平的测试,重视运用结构观等重要化学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水平的测试。第18、22题从能量变化维度看待化学反应;第21题从速率平衡角度探究化学转化;第23题从定量观点来研究化学反应,第19题从盐类水解视角来理解物质变化;第16题原子结构考查、第7题与第26题物质结构考查、第15题有机物结构考查等。29题可以很好地测试出考生能否从能量、速率、平衡多个角度切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1题中不仅测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测试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彰显化学学科特质

  注重实验设计、操作、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维度涉及仪器识别、实验操作与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评价等。如:第2题常见实验仪器的识别;第11题实验操作与实验安全问题考查;第27题主要测试考生能否在化学实验定量测定实验的背景下作出正确的定量分析的能力,既涉及到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多个模块,又有解题过程的要求;第28题以物质组成和物质性质探究为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探究之美;第30题试题情境简洁,体现化学实验与化学原理综合性要求,设问方式较新颖,答案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较好测试学生对化学实验问题的理解水平。

  在坚持“考查能力、测试素养”的命题立意前提下,在命题形式上作了积极的探索。继承了原先“学选考合卷”的特点,呈现出学考分离后选考试卷的新特点,既让学生有获得感,又让教师有认同感,实现了教、学、考的平稳过渡。

  政治

  体现素养导向,着力立德树人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王国芳

  嘉兴教育学院 特级教师 沈毓春

  2020年1月思政选考试卷秉承了浙江卷命题的一贯风格,整份试卷守正创新,稳中有变,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突出必备知识考查。具体而言,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遵循考试说明,体现新课标精神

  在试卷结构层面,无论题型题量、还是分值分布,都严格遵循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考查内容层面,全卷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综合题中主要考查了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内容和联合国、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试卷又非常注重将这些知识置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境中,努力体现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另外,39题第2问也颇令人称道,其设问限定上的创新,对于考核学生的关键能力是一种宝贵的探索。

  二.优化试题情境,涵养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

  在试题情境素材的选择上,涵盖面广、时效性强、教育性好,既突出我国建设成就,如第15、19、37等题,以我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情况下货物进出口仍逐年增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浙江省绿色发展成就等为情境,学生阅读试题、思考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涵养家国情怀的过程;又注重国际热点问题,如第21、32、33、39等题,聚焦WTO上诉机构停摆、美国总统弹劾案、我国与联合国等当代国际社会的重大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丰富的文化、历史、科学等富有人文底蕴和思辨性的情境素材以漫画等不同形式进入试卷,有利于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特别是试卷中“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模块的试题,弥漫着浓浓的文化味和哲学味。

  三.贯彻八个相统一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卷在考试命题评价维度努力体现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要求,突出了思政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试卷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如试卷第15、19、37、39等题,充分展示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学生在阅读试题情境材料、用所学知识作答的过程中,其情感得以熏陶、价值观得到引导,做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试题立足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引入猪肉涨价、“村民说事”制度、“粉丝文化”、WTO上诉机构停摆、脱贫成就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明辨是非,见诸行动,知行合一,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生物

  突显素养导向  引领生物教学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特级教师 徐建忠

  慈溪中学 特级教师 陈国

  2020年1月浙江省生物选考卷与之前两考合一的试卷相比,既保持相对稳定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试题内容更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试卷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选考核心功能,将对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突出立德树人导向

  本卷中有关艾滋病、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泡菜制作、植物克隆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考查,引导考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这将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更加关注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更加关注实验、调查、辩论等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充分发挥生物学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二.符合学业质量标准

  本卷试题的编制与新课标中“高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相符合。试题全面考查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四级水平的学业质量。例如,第1、2题需要学生对人类遗传病、人类与环境等有关生物学的社会热点议题进行理性判断,属“社会责任”学业质量一级水平的考查;第9题需要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说明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属“生命观念”学业质量二级水平的考查;30题第(1)小题需要学生能够针对特定情境,运用数理方法表示和报告实验结果,属“科学探究”学业质量三级水平的考查;第25题需要学生在熟练应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的基础上,面对新的遗传系谱时,能熟练运用上述科学思维方法展开分析与论证,属“科学思维”学业质量四级水平的考查等等。

  三.创新试题情境设计

  试题能充分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多角度地设置了生活和实践、科学实验和探究、生物科学史等不同情境,从而有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第20题以“胎萌”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从生物学视角获取关键信息并综合运用赤霉素、脱落酸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7题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验活动为探究情境,考查学生提出假设、分析实验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第23题以蔡斯与赫尔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生物科学史素材为情境,考查学生预期实验结果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优化试卷难度结构

  从试卷结构看,在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关于题型的说明的前提下,本卷与往年相比,试题的思维含量有所增加,但总量则由往年的33题降至30题(选择题删减了3题,非选择题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考生具有较充足的答题时间。从分值分布看,选修模块由14分提至20分,这一改变突显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技术实践》等选修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也使必修与选修内容的分值比例更趋合理。从试题难度看,中等难度的试题显著增加,避免了往年因两考合一导致的过易过难两端分布格局,使试题难度、涵盖度、区分度等各项指标更趋优化。

  英语

  依托主题引领  彰显素养导向

  嘉兴教育学院 高中英语教研员 徐雁光

  杭州学军中学 特级教师 姜发兵

  2020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试题素材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试卷整体难度继续保持平稳,同时体现一定的区分度。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强化基于主题语境的主题意义探究

  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效果。试卷中的语篇包含了一位阅读迷的自传故事、富有创意的道路除冰方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干净水资源匮乏和老龄化问题等主题,语境丰富,内容有趣又发人深省。设题基于主题语境,考查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如阅读22、26和30题。完形填空中的叙事和感悟部分几乎各占文章的一半篇幅,它们同时服务于“人生要不怕冒险,勇于尝试”的主题。叙事部分为理解主题搭建了支架,而感悟部分又深化了主题,使试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二.关注跨文化意识下的社会热点话题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测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B篇介绍了 “奶酪之州”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市使用奶酪盐水为道路除冰的方法,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话题。26题提问这一方法与哪一个谚语讲的道理一致。本题既考查了学生阐释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学生需要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它们所蕴含的意义。

  应用文要求写一封邀请信,请英国朋友参加学校举办的外国学生中文演讲比赛。考生需要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合理传达信息并鼓动对方参加。本题的设计也是基于当下汉语热的现象,有助于学生感知汉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学科的特点,了解国外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比如,阅读B篇美国人创造性地用奶酪盐水为道路除冰,阅读第二节讲到英国一所学校的孩子通过负水毅行募集到善款为需要的人们带去清洁的水,还有语言运用第二节中关于世界各国的老龄化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等等。这些具有独创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不仅既让学生领悟到思维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激发了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三.突出融入语言知识的思维品质考查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阅读A篇21题要求考生对第一段描述性语言进行归纳与概括,对人物作出评价;23题既要借助构词法知识理解选项意义,又要对语篇类型作出判断;阅读B篇26题需要在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思维,判断各个谚语与文本主题的关联性;阅读C篇29题要求考生借助于对词汇avenue的迁移理解,判断下文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阅读第二节中考查对语篇宏观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能力,比如31和33题分别需要分析段际间和段内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对文本和选项中包含的重述、举例、指代、因果等语言信息的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推断、评价、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读后续写原文语言清新、地道,续文创作必须有坚实的语言基础才能与原文保持风格的一致,同时考生要展现适当的同感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写出出彩的文章。

  技术(信息技术)

  坚持学科特色,体现课改方向

  浙江省温州中学 正高级教师 谢作如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高级教师 李伟

  信息技术2020年1月选考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能严格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及《浙江省高考信息技术考试说明》的要求,比较全面地考查了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了考生的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对于高校合理选拔人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科学评价、新课程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保持整卷稳定,紧扣选考要求

  本次考试是执行新修订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的首次考试。纵观全卷,无论是整卷结构、知识点分布,还是试卷难度,都与以往考试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没有出现超纲题、偏题。

  从整卷结构来看,本卷一共有12个选择题,与以前试卷一致;非选择题部分,与以往相比,数据处理题与多媒体操作题保持不变,去掉了一个算法与程序设计题目,但是分数占比仍然保持一致,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从知识点的分布来看,信息技术基础占16分,多媒体技术应用占12分,算法与程序设计占22分,与以往保持一致,符合选考要求;知识点的选取中规中矩,既考虑到了覆盖面,又能突出重点。

  从难度设计来看,选择题部分试题难度较以往略有下降,使得学生在完成选择题的答题后,能留出较多的时间思考后面较难题目的答题,便于学生考出真实水平;算法与程序设计题目向来在信息技术试卷中担任着区分的任务,本卷同样很好地完成了此任务。

  二.坚持学科特色,突出能力考核

  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命题组在试题中基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比如,在选择题中适当地增加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拓展,考核学生对新技术发展方面的了解。此外,本卷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涉及到Excel、Access和Flash等软件操作的试题,都尽可能考核软件操作的共性功能,避开因为不同版本在操作上带来的细节区别。

  三.关注核心素养,体现课改方向

  2017年发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从“学会操作”的课堂价值取向转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诉求,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引导学生从自主寻求问题解决所需知识和应用的过程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信息社会责任。试卷的非选择题部分,无论是制作多媒体作品还是编写程序,都源自真实生活,给学生以很好的导向——学习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计算思维是需要在“尝试→验证→修正”的不断“试错”过程中,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技术(通用技术)

  注重基础考查,凸现核心素养

  杭州高级中学 中学高级 孙俊

  浙江金华一中 中学高级 黄越祥

  2020年1 月技术选考(通用技术卷)传承了通用技术卷的原有特色,试卷难度适中。全卷内容与结构稳中有变,稳中求新,既有对原有考核特色的传承,又未被原有命题思维惯性束缚,传承中有突破,突破中不越线。全卷多维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科素养,卷面组成结构清晰、素材新颖。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第1题、第5-9题等都考查了基础知识,如第一题考查了人机关系中静态尺寸与动态尺寸的知识点,只有理解了这部分的基础概念,才能答好本题。第5题考查了技术图样尺寸标注中的多标问题,第8题则是系统与设计相关的系统的分类、系统的特性、系统分析的原则等基础内容,充分体现考核基础知识,不搞偏题怪题,符合学科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初衷。

  二.展现通用技术的学科特色

  通用技术关注技术问题的解决,考查中技术问题的素材贴近生活,不奇不怪,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公平原则;创设的技术情景多样化。第14题的素材取自于钓鱼竿,从“小明爸爸的鱼竿压头接触面较小导致夹持不稳定”引出问题,用生活中的问题考查学生以引导关注生活,明了技术的本质是解决现实问题。创设的情景有来自于学生生活的教室窗户的自动开关装置,也有面向于生产实际的浇铸机结晶钢水液位控制系统等,通过近乎真实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避免学生按套路答题。

  三.凸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卷子中凸现对“图样表达”、“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图样表达一方面包括读懂简单的技术图样,如第3题工件的轴测图、第5题三视图尺寸标注、第6题夹紧结构工作示意图等,另一方面包括能选用恰当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思路和方案,如第16题三视图补线。第15题设计草图的绘制、第17题的电路图的设计表达综合考查了图样表达与创新设计,其中第15题的设计题,从原来考查“把不动的结构设计成会动的结构”转为“通过设计把一种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运动方式的改变”,在试题的变化中强调“创新设计”素养的考查。“物化能力”包括工具的选择、使用、工艺的制定与选择等,尽管采用书面纸笔测试形式,但在试题设计中,充分注意到了“物化能力”的考查,如在选择题第3题中考查了加工工艺及工具的选择、第4题重点考核工艺操作及工具的合理选用,非选择题14题考查根据材料制定合理的加工流程,通过试题的合理设计,基本能考查学生的物化能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