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农林大开辟农作园 割水稻、收大豆成学子必备技能
2020-03-30 08:5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记者 赵小倩 通讯员 陈胜伟)“我们班的菜园,不知道怎么样了。原本准备这个学期种植有机花菜,现在还没开学,不知道还来得及不?”“去年我们种的油菜,应该都开花了吧?”“我们班级负责的绿地,没有我们的关心管护,不知道花花草草现在怎么样了。”受疫情影响,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至今还没有开学,但是不少同学已经在思念自己管理的草坪、绿地和农作园的各种农作物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条意见的发布,也引起了浙江农林大学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举双手表示支持。

  “我觉得加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在我们浙江农林大学,劳动教育已经坚持了60多年,每个同学从进校开始,都以各种形式在接受劳动教育。比如我们农学院,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浇水施肥,大家在地里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到了期末的时候,老师还会根据我们的劳动,进行打分,综合评价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也在劳动中收货友谊和成长,学会珍惜和感恩。”得知全国大中小学生都有要加强劳动教育,浙江农林大学大三学生曹宇钦对于开展劳动的意义,深有体会。

  开辟农作园 鼓励学生种菜

  浙江农林大学从1958年建校第一天开始,就将劳动课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学习使用锄头等工具,更是当时农林学子必须掌握的技能。该校老校区的不少老房子、运动场,也是学生参与建设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劳动课程的形式也开始转变,转为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地管护等劳动方式。

  为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从2015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在鼓励学生参加常规劳动的同时,进一步强调要求全校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在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校园绿地管护、卫生清洁等各种劳动的同时,还组织同学参与挖番薯、割水稻、收大豆、玉米,播种土豆、油菜等劳动。

  浙江农林大学认为,和一般同学相比,在推进新农科的建设过程中,涉农高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高精尖的技术,更需要了解耕种节气、农作技能,培养对农业情怀。为此,学校专门在校园里开辟了面积达百亩的学生农作园,并将相关土地分配给大一、大二农学类专业班级,鼓励这些班级的同学在菜地里种瓜种菜,利用课余时间管理菜地、开展生产劳动。

  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从事农业生产,该校还专门聘请附近农民,指导学生参与施肥、翻整、起垄等劳动生产,同时选育了各种果蔬的小苗,分配给学生耕种。该校农作园技术指导叶志明说:“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鼓励大学生参加劳动农活,自己动手种植果蔬,他们不仅能够见证果蔬的种植和生长过程,增强从事农业必须的动手能力,还能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对于他们更好的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很好的积累。”

  在劳动中收获成果学会感恩

  有了属于班集体的菜地后,学生们有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作生活的机会,将栽培学、农作学、园艺设施学等课程开设于田间。

  如何经营管理好这块菜地,也成为了每个班级的同学共同关心的内容。有的班级按照学号组织同学除草、施肥、浇水,有的班级每周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到菜园劳动,有的班级把菜地里种植的蔬菜尝试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也有的班级组织同学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参与劳动,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也逐步形成了尊重劳动、感恩自然的良好氛围。

  “作为农学类专业的学生,管好菜地种好菜,是每一位农学类学生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当时将菜地分给农学类专业的班级耕种,并要求这些班级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劳作,并收获劳动果实。”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朱军老师,曾经长期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农作劳动。他说,“通过几年的尝试,鼓励学生到农作园劳动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不仅同学们劳动热情提高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农作物的了解,学会了一些劳作的基本技能。”

  如今,每到农作园不少蔬菜成熟的时候,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的“种菜课”考试也开始了:近千名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平时上课的地点在菜园子里,期末考试地点也是在菜园里。考试的方式,就是由全体学生对各个班级的采菜地进行打分,菜园管得好不好,菜种的好不好,同学们参与度高不高都是打分的依据。

  俞丹锋是农学专业的学生,但是他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如今干起农活已经有模有样:“作为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从事基本的农业劳动其实也是我们的必修课,通过参加耕种不仅学到从事农耕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对农业感情,而且通过集体参加劳作,还能够提升整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中,浙江农林大学还连续多年实施学生暑期驻村劳动项目。学校与金华市各县区、杭州市临安区等地开展合作,利用暑假选派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学生,利用暑假前往农村开展劳动。每年暑假一开始,学校就会选派一批学生“进驻”到相关县市区的各个乡镇,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等主题的大学生驻村劳动。

  驻村劳动期间,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帮助村民设计庭院、深入茶园调研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状况、指导农户开展垃圾分类、与村干部开展五水共治、协助群众规划乡村旅游项目……通过与农民们同劳动、参与村务管理,深入调研农村情况、学习务农技术,他们在完成实践后要提交实践报告,最终可以获得两个实践学分。

  现在已经是应届毕业生的陈佳敏,曾和同学们先后深入金华市黄宅镇的7个行政村,跟着杨剑等村干部参与当地的基层党建、美丽庭院规划、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等工作,在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增长见识、了解农村。陈佳敏觉得,通过驻村劳动,自己不仅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最关键的是通过与普通农民一起劳动,培养对农民的感情,树立“知农、学农、爱农、志农”的理想信念,丰富农村工作知识和实践体验。

  对于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实习,指导老师叶斌表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到基层就业创业会有更多发展机会。我们鼓励同学们到农村基层开展驻村劳动,帮助他们在劳动中掌握基层工作的知识能力、方式方法,具备在基层工作的综合素质,同样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农民的感情,对于引导他们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将起到积极作用。”

  劳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

  如今,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各种劳动的平台越来越多,除了到农作园里种菜、暑假驻村劳动等,学校还将拥有3000多种植物、总面积将近3000亩的校园,全部“承包”给全校园学生义务管护,鼓励同学在课余时间参加绿地管护、给花木施肥、到食堂清洁、参与交通维护等各种劳动,将珍惜劳动果实、尊重感恩自然的美德传承了下来。到了秋天,大家还可以扛起锄头挖番薯,拿起镰刀割水稻,伸出双手拔萝卜…在劳动中共享收获的幸福。此外,学生们还可以根据参与绿地管护等劳动的时长,申请相应的思政类实践学分。

  对于鼓励学生参与种菜等劳动,该校广大师生都认为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意义。该校大三学生夏颖君表示,通过参加劳动,了解了不同的蔬菜如何施肥管理,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农具,也加强了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她认为,大家滴下了劳动的汗水,收获了友情、果实和团队精神,也在劳动中培养了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

  “教育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学习化,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斌十分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劳动,他说,“教育不能是空心的,不能没有根基没有生活,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成功。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就是想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劳动中去认识自身价值,找到生活态度……”

  应义斌表示,鼓励学生到农作园劳动、驻村劳动、参与绿地养护等形式的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更好地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的回信精神,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余劳动,也希望学生能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等二三课堂结合,增强学生奉献意识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感恩社会、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成为推进中国梦实现的生力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01.jpg
1(2).jpg
01.jpg
TIM图片202012151624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