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幼儿家长向媒体投诉,由于自己的孩子没报名参加兴趣班,有一天她提前去接孩子,发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走廊里坐着发呆,虽然手里拿着一些积木,但前面连张桌子也没有,积木胡乱放在地上。老师说,现在是兴趣班时间,报了名的孩子在课室上课,没报的只能在走廊玩了。如果你是孩子家长,见到孩子被如此“区别对待”会有什么感受?相信许多家长会替孩子难过,会觉得幼儿园在搞歧视而不满。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措施呢?比如投诉幼儿园、转园,或者改变自己的态度为孩子交钱,让孩子不再成为“掉队的小鬼”,有机会与其他人一样“坐在课室里”。在有限的几种选择中,“转园”转来转去未必能够转出“兴趣班”的“掌心”,从周边一些例子中我发现家长多半会“为了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而选择报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孩子的“兴趣”不重要,家长的“兴趣”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