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2024-05-19 17:50:00
华南理工大学

   5月18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2024)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召开。研讨会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共同主办,由《科技管理研究》编辑部和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季华实验室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技术创新、国家战略科技与创新体系、创新政策网络、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研讨会现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卫青教授致辞。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卫青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又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并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时代命题,也是亟待学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华南理工大学最近专门成立了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由书记校长亲自挂帅,旨在整合全校相关科研力量,为促进我国和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研讨会现场,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姚化荣致辞。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姚化荣致辞,期待与会代表提出新挑战、畅谈新问题、汇聚新想法、构建新合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2035总体发展目标之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研讨会正是围绕新质生产力这一当前科技、经济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高水平学者和专家的扎实指导下,深入开展新质生产力的学术研讨,为促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益借鉴,为加快广东乃至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研讨会现场,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作报告。

  研讨会采取会议特邀报告以及专题研讨会的模式,上午的报告邀请到7位在中国创新与管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围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分别作主旨报告,分享前沿进展和宝贵经验,以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研讨会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上海科技大学柳卸林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陈强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玉涛教授分别就“愿景驱动技术预见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坚持一个创新两个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质生产力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体系?”“新形势下的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创新政策网络:从结构到功能的演化” 等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处处长李石勇研究员,此次学术研讨会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牧南主持了上午的特邀报告。

  下午的平行分论坛在三个会场同时举行。分论坛涉及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管理等主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作者汇报入选论文,互相点评、深入交流,开展激烈的思想碰撞。

  期刊面对面环节,来自《科研管理》、《管理评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学术研究》和《科技管理研究》等学术期刊出版界专家与参会者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高水平学术论文作者代表获颁荣誉证书

  研讨会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学术论文,成立了由34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评选出具有重要原创思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并颁发荣誉证书。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成立于1981年,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联合创建,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省一级科技组织。会刊《科技管理研究》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研究会将以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丰富自身的学术底蕴,更密切贴近学术发展,更好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更多地为学术创新添砖加瓦,更努力地为广东省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张威 卢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