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以联合教研推进县域教育发展——南宁三中与宾阳县开智中学联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2024-05-20 10:43:00
中国教育在线广西分站
  2024年5月16日上午,南宁三中青山校区语文组与宾阳县开智中学语文组联合教研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网络互动方式顺利举行。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基于高阶思维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主要环节包括主题阐释、青年教师亮课、评课发言等。南宁三中唐永顼和陈佳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项脊轩志》和《答司马谏议书》,展示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实践过程。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值得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次教研活动为赋能县域教育,突破教学难点,培养高阶思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活动纪实
  南宁三中高二语文备课组长覃玉佼老师对教研活动主题进行了阐释。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体现了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层学习的过程。覃玉佼老师借助布卢姆深刻的教育理论,明确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进一步阐明了本次主题教研的意义。
  在亮课环节,唐永顼老师执教《项脊轩志》。他设计了“言”“文”兼顾、由“言”悟“文”之深情再由“文”解“言”之妙用的教学思路。他引导学生见微知著,通过探究项脊轩在文本的表述变化,以及归有光对人事常情的独特感触,让学生从“一望而知”的文本细节中对思维的盲点发起挑战。学生在直觉感性到思维理性的转变过程中强化了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归有光这位古代知识分子强大精神人格的深度解读。
  陈佳老师执教《答司马谏议书》,她围绕单元主题“倾听理性的声音”,引导学生从论辩双方的角度探究各自观点的合理性,在“倾听”中进行“理性思考”。陈老师巧借书信类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贯彻群文阅读的理念,将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进行比较阅读,教会学生在论辩中如何迅速、准确地“瞄准”辩敌的靶子。教学过程中,陈老师通过“学会捕捉、提炼对方观点”“掌握针锋相对、完美回击的方法”“感受政治家的人格魅力”三个环节带领学生感受这篇驳论文的魅力,领略政治家、改革家们的责任与担当、勇气与魄力、无私与无畏。
  在评课环节,南宁三中杨琪老师评价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都贯穿了“培养高阶思维”的教研主题。唐永顼老师带领学生从平淡的文字入手,细挖深思慢品,使学生看到立体饱满的作者形象,提升了学生分析、评价和鉴赏的高阶思维能力。陈佳老师紧抓“驳论文”的论证逻辑,逐层分析,启发学生以理性审慎的眼光阅读,体悟出王安石“重拳出击、重点回敬、绵里藏针”的驳论特点。她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切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答”来回顾司马光的书信内容,同样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南宁三中黄龙清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立足于课标和单元要求,做到“文”“言”合一,避免了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文”“言”割裂的问题。唐永顼老师带领学生字斟句酌,从文章平淡细微之处体味深意,很好地落实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陈佳老师《答司马谏议书》一课,紧扣其“驳论文”的文体特征组织教学,层层深入,逻辑性强。两位老师授课中都有课内外篇目的联读,这既是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有益尝试,也为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广西特级教师张小华老师在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进行点评后,抛出了三个值得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如何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训练。三是如何培养学生在没有助读资料的情况下,拥有仅仅基于文本本身的信息进行阅读和鉴赏的能力。最后,张老师分享了她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文本进行跳读、速读、泛读、精读、品读的一些具体案例。这些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和来自教学实践的思考,给听课教师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开智中学玉振明老师认为,两位老师教学容量非常大,课程设计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发人深省;师生研读文本非常细致,如人品茗,醇厚绵长,让听课的师生有很强的代入感;老师上课注重细节,关爱学生,以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情感领悟更深、更透,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
  开智中学韦韡老师感慨地说,陈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以文言文教学为载体的高阶思维培养课。这堂课扣合单元学习任务,以“互文推测观点”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呈现的课前预习成果,反映出学生课前下了真功夫,教师的指导落实到位;课堂学习环节,重点落在学生比较、分析的审辨性思维培养上,通过让学生辨析文本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学会了论证的方法。在高一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采取这样的教学思路,多探究从低阶思维培养转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策略,教师早培养,学生早受益。
  南宁三中语文教研组长蓝玉老师认为唐永顼、陈佳两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给老师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具体表现在:
  1.基于问题的学习,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两位老师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多元、深度思考,激发学习动机,为“深度学习”提供精神动力,教师以问题为切入口突破教学重、难点问题,课堂教学成效显著。
  2.基于探究的学习,促进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进发。两位老师的课堂呈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促进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深度构建,促进了高阶思维的深度发展。
  最后,蓝玉老师就培养高阶思维提出了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建议,她希望老师们尝试基于项目的学习,推动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发展。实施步骤:①提出项目。设计指向本质概念、具有可迁移性的驱动性问题。②规划方案。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自主选择学法和技巧。③实施解决。理清思路、探究规律,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④展示评价。紧扣研究目标,进行思维碰撞。项目学习对培养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作用,为高阶思维的培养确定最终落脚点。
  二、人物访谈
  覃艳老师,您作为县域中学的老师,加入南宁市蓝玉名班主任工作室,同时积极参与南宁三中与开智中学的主题联合教研,有什么收获?
  覃艳老师:
  回想学习的过程,我从心底里感谢南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这个平台,让我认识并走近这么多充满热情和智慧的老师。他们对教育的勤勉敬业和不知疲倦的探索让我心生敬佩。大家共享智慧、交流所长的真诚让我倍感温暖和愉悦。通过学习和交流,我的思想观念得到洗礼,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我既积淀了知识,也增长了工作技能。在宾阳县2023年高中班级管理与教学艺术主题研训活动中,我上了县级示范课。一次次的研训驱动我不断学习、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南宁三中与宾阳县开智中学语文组开展的联合教研活动中,作为一名乡镇教师,我经历着,学习着,收获着。三中老师睿智的语言、独到的教材解读、“大雪无痕”的教学艺术无不深深震撼着我。每一次学习都给了我新的启发,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也更积极深入地探索和研究语文教学的要义。
  科研是乡镇教师的短板,在与南宁三中的联合教研中,我完成了市级A类课题的研究任务,在《中学教学参考》上发表了论文《“读写共构”——高中语文写作思维训练方法探究》,在教育科研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让我得以见识到人生的高处,领悟智慧的光芒!
  三、结束语
  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体现了南宁三中语文组和宾阳开智中学语文组在“三新”背景下进行的积极探索,即努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和挑战。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相信此次教研活动会深化两校的教学合作,共促教育发展。
    (通讯员:卢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