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湖北工业大学下沉社区老党员的防“疫”日志火了朋友圈

      2020-03-25    

  有时寥寥数语,有时上千字,社区下沉干部李学锋没想到自己每天随兴记下的防"疫"札记火了"朋友圈",吸引一批"铁粉"天天"追剧",他们通过他的朋友圈来了解疫情当下,了解武汉普通社区日常和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领红帽、马甲、袖标、口罩、手套等"装备"下沉当上志愿者,值守小区,服务居民,尽绵薄之力。"今年2月27日起,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学锋,响应组织号召到社区报名,下沉到汉口花惠社区,协助名雅居小区开展封闭管理等值守工作。
  李学锋工作中有整理大事记的习惯,当晚也就顺手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工作图,备注了寥寥几句,权当备忘录,没想到有很多同事点赞。
  李学锋想,疫情让亲朋好友彼此挂念,每天发个圈既报了平安,也可以让大家了解疫情之下的武汉生活。于是,工作之余,他每日坚持记录下自己社区下沉生活点滴和所思所想,不知不觉已经记录了近30篇。
  他记录的每天社区工作中,既有工作琐事,比如测体温,扫健康码,煤气圈存,分发物资,收取快递,帮社区老人代购药品,为独居在家的老人去买生姜和大蒜,安慰遇到家庭矛盾的长者,接受居民进出武汉、进出小区的政策咨询;也有值守中敏锐的生活图景捕捉,比如推着四轮行李箱准备到单位打防"疫"持久战的小区业主,赶着去救治病人的医生匆匆的背影,提着重重的物品去看望住在另一个小区的90多岁的独居父亲的65岁的老人。当然也有存出不穷的各种状况,比如小区里有个别人遛狗,有几人溜车,有人嚷着说一日三餐吃厌了米饭,还有人要闯出去买烟抽,更可怕的还有收不到快递就不戴口罩来门岗扯皮的......。
  "这些都是不亲身下沉体会不到的,值守的时间长了,容易疲倦,成绩虽然可喜,但确实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细心和认真是防疫中的担当,许许多多我们这样的平凡人能为抗疫大局做点小事还是非常值得的。"李学锋说,虽是易感人群,但还是毅然报名了下沉社区,"当初报名就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还以为每天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就上岗服务服务。"
  但真正下沉到社区后,他们的工作是这样的:社区要求从每天早上7:30值守到晚上8:30,名雅居小区的4位志愿者每人每天都要到岗工作近8小时。
  在经过连续十几天的适应后,有着30多年党龄的李学锋笑言,现在自己是"李师傅""李科长"了,一般杂役都不在话下,其他几位志愿者也都"成功转行":刘法官成了"蔬菜批发商",丁税务官成了"肉贩记账员",周团干成了"零售菜贩",大家还都是送菜上门的"快递员",并且工作都还算得心应手。
  在做好社区志愿服务的同时,李学锋还要承担自己单位的工作,每天处理近10个防疫工作群的任务,还有15个学生班上课群,履职尽责,只有牺牲自己其它休息时间方可"两不误",所以每天都会熬得很晚。在3月5日的志愿服务札记中国,他记录到:今天是星期四,按照往日贯例的时间,下午2点,通过网络工作群召开职工大会,打卡考勤,传达精神、布置工作、安排学习。用充实的工作来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
  基于为武汉防疫阻击战输送正能量的初衷,李学锋把疫情期间自己所思所感写成文章《让希望的春风吹拂江城大地》,被中宣部党建网采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全文转发。近期的一篇《汲取抗疫精神养分提升铸魂育人成效》也被党建网刊发。"社区下沉的有些体会将会带到思政课教育教学当中分享,都是很好的案例。"李学锋表示,下沉社区让自己对武汉抗疫有了更真切的了解,每天发生的真实的抗疫故事,也是显示中国制度优势的最鲜活的思政课教材,要好好整理。
  在他的系列札记中,处处充满正能量:"封城"己39天了,仅仅从今天值守中的小区团购、个人网购物品(昨天更多)来看,品种丰富,既有基本生活所需的米油蔬菜葱姜盐糖,又有鱼肉鸡奶蛋,还有水果饮料蛋糕饼干,也不乏个人网购的高档烟酒和整件的羊腿肉……,甚至团购送货的车辆中也有奔驰等豪车。由此可窥见一斑:一是大疫中政府的民生供应保障有序有力;二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国家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三是国人确实富了起来,购买力强。
  李学锋说:"在武汉市,有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志愿者,正在帮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没想到自己随手记下的一些所思所想,会有那么多朋友的关注和点赞。"
  每天札记的评论中,其中既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也有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的朋友,当然更多的是省内市内的朋友,既是对生活在疫情之下亲人朋友的关心,也是对按下"暂停键"武汉的关心,朋友留言说:"挺好的日志,帮助我们了解到真实的武汉抗疫一面,也更体会到武汉人的责任担当和奉献。"(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陈凌)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