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首捧“优胜杯” 武汉纺织大学实现历史性突破
2023-11-09 15:05:00
作者:
  11月8日下午,武汉纺织大学召开第十八届“挑战杯”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武汉纺织大学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的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上,武汉纺织大学团委书记张德科介绍了武汉纺织大学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参赛及获奖情况。
  武汉纺织大学自2022年10月启动第十八届“挑战杯”赛事以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推进备赛各项工作。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田辉玉十分关心“挑战杯”牵动科创人才培养情况,多次就做好赛事组织、成果展示、决赛准备、育人效果提升等提出指导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徐卫林经常关心备赛进展,并到“挑战杯”备赛现场进行观摩指导,为出征国赛团队鼓劲加油。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锦银作为领队,带队40余名师生出征终审决赛。
  经过5天激烈角逐,在全体参赛师生拼搏努力和后方团队的支持保障下,武汉纺织大学取得优异成绩,在“挑战杯”主体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红色专项活动中,获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获“星系级”作品(最高奖)1项;获累计创新专项奖1项。学校以全国团体总分第31名的成绩,首次捧得全国“优胜杯”,成为湖北省属唯一捧获“优胜杯”的高校,并正式成为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
  主体赛特等奖、一等奖,红色专项特等奖,“黑科技”展示活动中全国“星系级”等5个项目负责人和指导老师介绍项目情况,讲述备赛故事,分享获奖经验。
  环境工程学院项目《可聚可降催化界面加速驱动的新型碳回收-水处理技术》获主体赛特等奖,项目主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废水高效、低碳处理的技术难题,特别是有毒有机废水处理这一重点,开展了污染物界面催化去除路径的定向调控研究,以实现碳回收和水处理的双重目标。通过对类芬顿催化界面上的不对称价键、特征官能团及微环境进行定向构筑,加速催化界面上电子及反应物种的输移,调控催化和反应路径;加速并改变污染物降解和聚合的反应速率及路径,实现单一或协同界面加速的污染物可控去除,形成可聚可降的有毒有机废水碳回收-水处理技术,达到废水高效处理和碳回收的双重目标。该技术可以处理多种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运行条件温和、复杂水体适应性强等突出优势。改进后催化效率可提升约150倍,氧化剂利用率提升3倍以上,聚合产物具有回用的前景。该技术可有效降低我国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的有毒有机废水处理成本,进而降低产品总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项目《以“纸”报国——三明治结构特种芳纶复合绝缘纸》获主体赛一等奖,项目研究聚苯硫醚与芳纶两种纤维物化特质,提出了以聚苯硫醚作为新材料替代传统芳纶纸原材料,自主研发了聚苯硫醚超细纤维制备技术,创新开发了微纤抄造成型——低温原位塑合新工艺,并对芳纶纸结构进行了首创设计,所制备的三明治结构芳纶纸各项关键指标全面超越国外高端产品。此外,三明治结构芳纶纸制备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相关产品指标已得到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同时,本项目已在江西龙泰实现试点生产,试产的三明治结构芳纶纸已用于大功率电机绝缘和轻质高强的蜂窝结构材料,得到了应用单位的一致好评。该项目不仅解决了芳纶纸发展的高品质造纸原材料无法自主可控、造纸工艺难度高以及产品性能不足三大难题,还形成了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结构的三大创新。
  艺术与设计学院项目《“讲好中国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叙事与智能传播赓续路径研究—基于多维度非遗展陈案例的实证调查》获主体赛一等奖。项目致力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项目接续多年非遗研究成果,在国家非遗专家指导下,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团队实地走访常设展馆、临时展览、传统工艺工作站、高新企业等100多家,参与策展“中国非遗博览会”、“长江非遗展”、“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示周”等国家、省级展览10多项,查阅非遗相关文献资料300多万字,梳理出“非遗传播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活态展示理论及实践匮乏,策展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展陈设计与智媒技术深度交互不足”等问题,经过调研和展陈设计实践提出“双传并驱”“展育并举”“技艺交融”“智媒融合”非遗展示叙事与智能传播赓续路径。调研成果相继被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馆、湖北省政协、中纺联、湖北省教育厅、海南省文旅厅、北京润尼尔网络科技公司、上海曼恒数字技术公司等多家政府机构和数字媒体企业采纳。
  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项目《智绘薪传-数字交互艺术塑造乡村红色文化实践调研》获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项目基于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传播好乡村红色文化的视阈,面对红色文化复兴发扬、抗战老兵数量不可逆的减少的现状,站在数字科技视角,通过数字化文创产品以及线上云端小程序多途径传播,深度挖掘红色乡村革命故事、抗战老兵事迹。项目成员通过两年时间开展广泛的“线上+线下”红色乡村实践调查研究,面向全国红色美丽乡村,以湖北省“武鄂黄黄”都市圈为基点,通过多地走访调研,挖掘红色乡村故事,加入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赋能(RFID)和AR展现技术,打造“智绘薪传-数字交互艺术塑造乡村红色文化实践调研”系列报告。利用数字交互式阅读方式,空间与图像交融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官体验,增强了红色故事的趣味性与体验性,引导大众主动了解并学习红色文化,激活了红色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打造并发扬红色精神,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更多群体在红色文旅互动、交流中加深对于红色乡村故事的理解,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发扬,点燃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纤维素纳米晶涂料》获“黑科技”展示活动全国“星系级”作品(最高奖),项目受自然界中五彩斑斓生物体启发,基于纤维素纳米晶自组装形成手性光子结构产生结构色特性,提出以纤维素纳米晶为结构基元,与微量吸光剂及生物增塑剂复合,制备功能光子涂料;该涂料可大规模涂覆于纺织品、木材、塑料、玻璃、金属等多种基材表面,形成稳定、持久、耐极端环境且生物可降解的明艳结构色。该涂料体系可实现绿色染料的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在无甲醛环保家居、装饰、建筑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与传统染料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纤维素纳米晶涂料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更环保,而且结构稳定,不易褪色。为测试该涂料的稳定性,团队成员还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测试,不仅在130℃的高温环境涂料表现良好,零下196℃的低温环境,涂料的性质也未发生变化。未来,项目团队继续尝试将该研究成果投入化学染料无法满足需求的极端环境,如外太空、极寒等。
  武汉纺织大学以“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为载体,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持续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一是高起点工作谋划,坚持“扩大实践参与、深化人才培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一体推进;二是深立意组织推进,坚持“从科普到创意、从创意到创新、从创新到创业”一链贯通;三是细举措落地实施,坚持“科学确定选题、深度挖掘项目、做好参赛辅导、完善资源保障、持续培育孵化”一程协同。
  武汉纺织大学将继续以“挑战杯”为契机,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着力推动行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一是依托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凝练科学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源动力。二是在高水平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拔尖师资队伍,从而指导学生竞赛,获得一批高质量学科竞赛成果。三是鼓励本科生进团队、进实验室,激发科研热情。武汉纺织大学推行低年级本科生开始进团队、进实验室,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科研热情。(通讯员:郑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